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一什么灯】栋见文博⑦丨一心桥、二仙桥、三洞桥、驷马桥、五桂桥……听袁庭栋讲成都桥文化

编者按:

你知道吗?世界最宽大桥在成都开建了。

成都东西城市轴线西起都江堰市区青城路,东至三绕外市域边界,总长149.2公里,划分为西、中、东三段。其中,沱江大桥位于东段简州新城区域,根据设计方案,该桥最宽处达79米,主梁标准宽度达68米。沱江大桥建成后,将超越目前世界最宽的大桥——桥宽67.3米的埃及万岁大桥,成为新的吉尼斯纪录。

沱江大桥也是一座“颜值与实力共存”的桥梁。大桥主塔通过提取芙蓉花柔美的外形轮廓,独创花苞状的空间桥塔外形;通过对太阳神鸟造型进行提炼,桥梁的侧立面构筑成神鸟的外形,反拉的斜拉索恰似神鸟展开的羽翼。构筑了一幅“金沙神鸟绕日行,锦城芙蓉傍水开”的独特美景。

古往今来,在成都建造的桥梁不胜枚举,九眼桥、彩虹桥、万福桥等,不仅是一代代人的回忆,更是一座座充满故事的桥梁。日前,红星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推出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独家专栏系列,继栋见文博⑥ | 世界最宽大桥在成都开建,听袁庭栋讲述成都桥梁往事之后,且看袁庭栋回忆更多桥梁往事。

叫了几十年彩虹桥,一个美丽的误会?

彩虹桥在成都的名号响当当,可谓无人不知。但是你知道吗?彩虹桥其实并不叫彩虹桥,而是叫南河桥。

在现在彩虹桥所在位置的北侧,老城墙(已拆除)外靠南河的位置,以前有一条名叫柳荫街的河边小街。近年来在府河南河的改造之中,柳荫街被全部拆除,在柳荫街及其他几条老街的基础之上修建了今天的锦里东路。柳荫街在拆除之前,是成都一条很典型的河边小街,小平房,青瓦顶,铺板门,泡桐树,小茶馆……1990年9月的一天下午,著名作家三毛来到这里,似乎找到了她寻觅许久的东西,或入茶馆,或进小院,或赤脚坐地,成都摄影家肖全拍下了一组照片。三毛对这组照片十分喜爱,特别是那张赤脚坐地望着右前方的照片,成了代表三毛形象的经典之作。

作家三毛 摄影肖全,1990年

改革开放之后,成都新修了东城根街的南延线,也就是如今的文翁路。这条路一直往南,便是著名的武侯祠,若直通武侯祠,则需要在南河上筑新桥。1996年,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这座横亘于南河之上形如飞虹的新桥应运而生,名为东城根街南延线南河桥(因靠近柳荫街,短期俗称柳荫桥),桥面宽34米,桥长65米,三根拱肋宛若三条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所以尽管桥身明明刻写着“南河桥”三个大字,浪漫的成都人依旧称它为“彩虹桥”。

从2001年开始,成都为了解决市内交通的拥堵问题,花了五年时间开展了著名的“畅通工程”。彩虹桥再一次得到改头换面的机会,成了婀娜多姿的时尚之桥。近年来,在灯光亮彩工程的加持下,夜间绚丽夺目的彩虹桥成为了成都市区新的景观。

彩虹桥(红星新闻资料图 摄影记者 张直)

南河上的彩虹桥深受市民喜爱,所以成都在北门府河上也修了这么一个漂亮的拱桥。为了区分它们,成都人分别称其为“北门彩虹桥”和“南门彩虹桥”。其实,“北门彩虹桥”的正式名称是星辉桥。

时至今日,彩虹桥已经二十五岁有余。一直以“艺名”存世的它,不能以本名行世,似乎有点不爽。不过,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全呢?由彩虹桥名字引发的美丽的误会,正是成都人骨子里浪漫性格的显现。这也给城市建设工作者提了一个醒,今后给建筑物命名,能否不要那样正二八经呢?是否能浪漫一点甚至风趣一点呢?

万福桥,一座有福气的桥

万福桥,是不是单听名字就觉得不一般?是的,真的不一般。

万福桥位于人民北路与人民中路之间,俗称人民北路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通火车北站与市中心的通道而修建的。名为“万福桥”,是因为原来在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古老的桥梁就叫作万福桥。而老万福桥的得名,又是缘于距此不远的万福寺。该寺唐代称净众寺,明代称万佛寺、万福寺,毁于明代正德年间。虽然万福寺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可是万福桥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万福桥边红梅绽放(红星新闻资料图)

万福寺建桥时间不详,最早的记载是在清代同治年间的《成都县志》。清代最后一次重修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位置在今天万福桥的下游。是一座“长五丈,宽丈余”的石墩木廊桥。桥上有木栏画廊覆盖,两端有亭,桥上经常有小贩摆摊贩卖,热闹非凡。此桥最大的特色,是桥的两端和中段都有寺庙。桥北有东岳庙,桥南有水神寺,桥中段也有一间迷你型的小庙。有庙的地方必定是人口密集之所。当年此地位于成都西北方向入城要道,木材市场也设在这附近,属于城西北最闹热的地段之一。名闻中外的陈婆豆腐,就诞生在人头攒动的万福桥头。

老万福桥的桥头牌坊上面有一道贴金匾额,写有“万福来朝”四个大字。过去的成都人都把这道贴金大匾视为招祥祈福的吉祥物。新人结婚时,不少人家都要把花轿抬到这里来过一次桥,叫做“踩桥”,用以祈求安康吉祥,是当时成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很热闹的内容,正是今天在合江亭过“爱情斑马线”的先声。除了新婚夫妻,正月十五之前的新春佳节期间,也有不少人来到万福桥“踩桥”,以求吉祥。这一习俗一直保留到1947年。

1947年夏天,这座古老的木质廊桥在成都有水文记载的最大一场洪灾中被冲毁(当年有全成都60多座桥梁被这场洪灾冲毁)。当时未按原样修复,只建了一座简易木桥供行人通行。不幸的是,该木桥又于1954年再次被洪水冲毁。再次恢复的木桥,也是一座朴实无华的木桥。1959年,在老万福桥上游,一座贯通人民北路与市中心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风雨飘摇的老桥自然也就废弃了。新桥最初叫人民北路大桥,1981年正式定名为万福桥,保留了“万福”元素,成为历史上古老万福桥的记忆遗存。

新的万福桥桥身有大小“福”字若干,桥中间雕刻有一只硕大的蝙蝠,仍然是传统的“福”的象征。从古时候的祈福圣地,到如今的交通要道,万福桥虽然少了昔日的烟火气,但它依然是祈福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的记忆切片。

东门大桥,川军抗战从这里出发

谈起东门大桥,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会联想到繁华的金融一条街。而作为老一辈的成都人,他们记忆里虽然也有繁荣,但更多的,是对川军英魂的沉痛缅怀。

成都人今天所称的东门大桥的“东门”,就是老成都出入东门的城门洞,清代称为迎晖门,是成都最热闹的城门。门外有一座古老的大桥,遂被称为东门大桥。成都过去没有飞机、火车和汽车的时候,要出远门,一是通过府南河坐船南下,在宜宾汇入长江通江达海;其次就是步行,出东门过牛市口,翻龙泉山,去往重庆以及更远的地方。

有关东门大桥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宋人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称此桥为濯锦桥,明代也叫濯锦桥,清代改名长春桥。可见古人不仅在南河中濯锦,也在府河中濯锦,两河在古代均是美丽清冽的母亲河。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东门大桥经过两次重修,形成了三洞的石拱桥,两边有石栏杆。新中国成立之后,东门大桥经多次大规模扩建和改造,古桥的身影早已不存。

上世纪40年代的东门大桥(翻拍自《成都城建百年经典图册》)

在老一辈成都人记忆中,从东门外进城,踏入东门大桥,远远就能望见矗立在城门洞的纪念川军抗日的纪念碑塑像。雕像设立于1944年,老成都人都叫“无名英雄纪念碑”。塑像是一名当年出川抗日士兵,脚蹬草鞋、手持大刀,身披斗笠,两眼炯炯有神,直视东方,一脸无畏。

正所谓无川不成军。抗日战争期间,川军出兵350多万,客死异乡64万,出兵人数占全国同期四分之一还多。在完全不具备对日作战的条件下,川军作战之骁勇,战绩之辉煌,伤亡之惨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人民公园(红星新闻资料图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川军出川,多数部队是从少城公园(人民公园)誓师后,浩浩荡荡从东大街出城门洞,跨过东门大桥,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最前线的。东门大桥是几十万川军走向前线的必经之地,也是阵亡将士的英灵魂归之所。而这座雕像,就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背负全川人民的希望,呕心沥血,费时经年完成的杰作。把这座雕像安置在这里,是富有深意的。

一些老成都会有这样的回忆:当年,寒冬腊月的深夜,“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总会摆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就是成都人民的一颗心。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红星新闻资料图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斗转星移,这尊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最后回到了人民公园大门前,回到了他们出发的地方,依然面向东方,视死如归。现在,城墙没了,城门洞也不复存在,但是东门、东门大桥、东大路这些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名称沿用至今。现在,战火没了,国富民强了,川军英勇无畏的形象,仍然深深烙印在成都人民心中,永远不被遗忘。在我眼中,仍然摆放着那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南桥,最美廊桥的百年巨变

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不仅有休憩、交易买卖、交流娱乐的功能,有的还是祭祀宗庙的公共文化空间。成都现存最有名气的廊桥,要属安顺廊桥和都江堰的南桥。其中,南桥因其古蜀江源第一桥的美誉而备受成都人喜爱。

岷山融雪带来清澈的岷江水,翻滚着从都江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渐次形成庞大的灌溉系统,育就了肥沃的成都平原。而南桥,正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谓江源第一桥。

都江堰南桥(红星新闻资料图)

南桥长约45米,宽10米。赤柱朱槛,桥头重檐楼阁,雕梁画栋,古朴华美。桥身诗画匾联、彩塑和雕刻艺术完美融合,美轮美奂,乃真资格的“水上美术馆”。站在南桥往上游看去,千里岷山连绵如画,回头看下游,滚滚岷江水汹涌澎湃。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南桥又有另一番风景,啤酒广场人声鼎沸,街头艺人使出浑身解数展露才艺,吆喝声、歌声、欢笑声在这里交织。炫彩的霓虹倒影入江水,影影绰绰甚是好看,为宜静宜动的南桥平添几分热闹。

别看如今的南桥华丽耀眼,不曾想它一路走来,也曾历经苦难、也曾饱经风霜。

南桥原名“凌云桥”,后改名为“凌虚桥”,清代又易名为“普济桥”。因仅距老灌县城南门百余步,直指南道,所以俗称南桥。它经历了由绳索桥、木桩桥、石垒桥、石木结构桥到钢筋水泥与木质结构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南桥之名最早见于民国《灌志文徵》普济桥碑记:“普济桥,一名南桥”。内江上建桥古已有之,李冰修都江堰系统工程时曾在成都建有七桥,想来这里也应当建有一座。如今在我们面前的普济桥从一座普通木桥变为木质廊桥,则始于清代光绪四年。

据光绪《灌县志》记载,1878年冬,丁宝桢主事大修都江堰,工竣积岁修余银两千余两、粟百斛,遂以此竣余修建了普济桥。该桥在1898年岷江大水时被冲毁,廊房倾颓。修缮后又因1933年战事祸及,被强行拆除。战后修复的南桥增建了“寨门”,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岷江再次爆发洪灾,漂木堵塞桥洞,南桥再次被毁。随后由岷江水运处重建南桥,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普济桥正式更名为“南桥”。由于以前南桥经常被冲毁,所以都江堰一直流传着“灌县出南门,无路”的俚语。

都江堰南桥(红星新闻资料图)

改革开放后,南桥迎来它人生的巅峰时刻。桥面拓宽,翼廊、桥身及通道都得以扩建,成为金碧辉煌的古廊桥式风景桥。2008年经历汶川大地震后,南桥被鉴定为危桥。又经近百名能工巧匠紧张修复,终于呈现出如今的熠熠生辉之貌。

廊道内,《古堰情韵》《清明放水图》等彩绘制作宏大震撼。杜甫、陆游、岑参、杨升庵、郭沫若、余秋雨等数十名家诗词楹联见诸其上。桥头更有彩塑的珍禽奇兽和《海瑞罢官》《水漫金山》等各种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如今的南桥,相较于过去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一座兼具视觉享受和功能输出的水上美术馆,并被纳入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以数字命名的桥】

过去有一副趣联,是集以数字命名的成都老街名而成:“三官四圣七家巷,百寿千祥万福桥。”上联中三加四得七,是加法;下联中百而千而万,是进位。其实,成都除了众多以数字命名的街巷外,还有许多以数字命名的桥,名字也很好耍。

不信你跟我一起来数数:一心桥、二仙桥、三洞桥、驷马桥、五桂桥、七星桥、八里庄桥、九眼桥、十二桥、百花潭桥、万里桥……再数下去就要胡一条龙了。成都自古水系盘根错节,桥多故事自然也就多,那么,在这些数字桥里,隐藏着怎样的旧时光呢?

一洞桥和一心桥

成都有条街叫一洞桥街,这里在清代有条小河叫砖头堰,为了便于运输各类建筑材料,特地在河上修了一座小型的红砂石拱形桥,下面只有一个桥洞,所以就叫做一洞桥,后来就把这里形成的街道叫一洞桥街。1925年改建以后,拱桥变成了平桥。如今砖头堰和一洞桥均已不存,只留下了两个地名。

从一洞桥街继续往东就是一心桥街,它的得名是因为过去这里在一条灌溉渠上有一道单孔石桥,桥头又有一个小庙,当地人就取“一心向佛”之意把小桥命名叫一心桥。

二仙桥

在二仙桥找不到二仙桥?没错。

但是,清代初期这里确实有一座板板桥横跨在沙河支流之上。这座板板桥后来还曾升级为漂亮的石桥,被称为二仙桥,也叫做遇仙桥。随着城市发展,二仙桥被拆除,但是作为片区名称留了下来。

二仙桥的名字源自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和韩湘子二位大仙曾经在此地会面,成都老百姓就修建了一个二仙庵来祭祀吕韩二位神仙。于是,二仙庵旁边的这座桥,便取名为二仙桥。

在过去,二仙桥有两个特色最为出名:一个是二仙桥豆花儿;另一个是讨口子大会。成都每年春天办花会最热闹的时候,郊区各县的讨口子都纷纷赶到这里来会面,盛况空前。如今,二仙桥早已成为一个片区,早已没有丐帮的影子,而是围绕成都理工大学展开的新名片。

三洞桥

三洞桥过去是横跨二道河上的一座三孔石拱桥。在很多人的眼中,这里似乎已经既没有河也没有桥了。但是一直到民国初年,这里还是绿柳清波、河湾如带,故而这一段河道又被称为“带江”,三洞桥头紧邻二道河的中华老字号川菜馆“带江草堂”也就是由此得名。

既然是三个桥洞的桥就可叫三洞桥,成都当然就不可能只有一处三洞桥,例如在沙河上就有上、中、下三洞桥各一座,只是没有成为街道名称罢了。

驷马桥

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身份尊贵的象征。驷马桥原名升仙桥,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从成都到当时的首都长安任职,临走之前暗下决心,到了长安,如果没有乘坐高车驷马,再也不踏入蜀地一步。有如今天的人说,此去北京发展,如果不开奔驰宝马就再也无颜回成都。后来司马相如果然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这座桥就被称为驷马桥了。一直到近代,该桥仍然架在古代的升仙水,即今天的沙河之上。

需要提醒的是,今天大家所见的驷马桥,并非古代的驷马桥,它的位置稍稍有所移动。今天的沙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原老沙河的旧河道上经过挖深、拓宽之后形成的新河道。原有的木石结构的驷马桥被拆毁,而在改道的沙河上新修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平交桥。

五桂桥

五桂桥,莫非历史上曾有五棵桂花树?此言差矣。

五桂桥名称由来,并不久远。它所在的位置,以前有一座木板桥,横跨在老沙河之上,名曰乌龟桥。后来,人们觉得不够雅致,就把“乌龟“改为“五桂”。在五桂桥沙河旁有一条路,叫古雅坡路,听起来非常文雅的地名,也是由原本不雅的“乌鸦坡”雅化而来。过去,这里有许多乱葬坟,经常有乌鸦在这里叫唤,在人们心目中,乌鸦为不吉祥的代表,遂把乌鸦坡改为了古雅坡。五桂桥、古雅坡的包装升级,是传统地名雅化的典型代表。

此外,以五命名的桥,还有五福桥、五丁桥等。

七星桥

七星桥并非一座桥,而是七座桥的统称。

李冰修都江堰,把内江两大支流郫江、检江导于成都城下,二江之上,修建七座桥,一曰长星,二曰员星,三曰玑星,四曰夷星,五曰尾星,六曰冲星,七曰曲星,上应北斗七星,统称七星桥。

唐乾符三年高骈建罗城,使郫江改道,七桥仅存万里桥、笮桥,余皆逐渐废毁。七星之首的长星桥就是今天的万里桥(俗称老南门大桥)。

上世纪50年代的万里桥(翻拍自《图说老成都》)

成都还有八里庄桥、九眼桥、十二桥、百花潭桥、万里桥等,若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资料,本篇不再赘述。自古有水就有桥,过去的桥,只是为了横跨水域,现在的桥,还要纵向叠加公路。城市越来越大,桥梁也越修越多,数来数去,还是那些老桥最有故事,你觉得呢?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