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去柯桥怎么进窗帘】一块布上的“交响曲” 记柯桥轻纺城的成长之旅

2018-05-06 09:14 | 绍兴日报

1988年10月,“绍兴轻纺市场”建成开业。(照片由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提供。)

地毯怎么铺?用什么样的垃圾桶?咖啡茶座吧设在哪里?……前段时间,每天清晨一睁眼,潘建华的脑子全被这些“细节”填满。

潘建华告诉记者,正是这些“小事”,决定了一场盛会的品质。作为柯桥区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他口中的盛会,指的是在行业内享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纺博会。

今天,2018绍兴柯桥春季纺博会盛大启幕。与往年不同的是,因为面料参展企业实在太多,为满足这些企业的场馆需求,筹委会不得不将同期举办多年的纺织机械展改期举办。

一次成功的展会,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纺博会蒸蒸日上的背后,是中国轻纺城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支撑。

30年前,从一条自发形成的“布街”起步,到初具规模的“轻纺市场”,再到如今现代化的“国际纺织之都”……透过纺博会,可以找到轻纺城蝶变的轨迹。

崛起 一块布绘出新蓝图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遍拂大地,在绍兴不少地方,商品经济春潮涌动。

当时的绍兴县柯桥、华舍等地,已是遍地织机声。一支由农民组成的供销队伍,将当地生产的大量涤丝面料卖到全国各地。

为了方便销售或采购,柯桥出现了一些路边设摊者,并自发形成了一条布街。这也是中国轻纺城的雏形。

1986年,为了躲避日晒雨淋,人们在布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棚户式交易市场,但仍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纺织贸易需求。

1988年10月1日,绍兴轻纺市场应运而生,这是当时浙江省最大的室内专业市场。那年,27岁的傅加绿和一群乐清老乡来到柯桥,成为进驻轻纺市场的首批布商。随即,四川、江苏、福建、安徽等地的布商也纷纷涌入柯桥。

这些外地布商犹如一条条“鲶鱼”,激活了轻纺城这池水。由此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轻纺市场的商铺租金上涨。

傅加绿清楚地记得,1988年,绍兴轻纺市场一间商铺6年使用权租金为6000元。1990年,当时的绍兴县对新建成的东交易区186间商铺的6年使用权进行拍卖。一间18平方米的商铺,起拍价9万,经39轮举牌,最终被一福建商人以25.5万元的价格拍走。

商铺租金上涨的同时,作为面料集散地的轻纺城,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日增。傅加绿说,别的市场有的面料,轻纺城肯定有,别的市场没有的面料,轻纺城也会有。1992年前后,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生产了一种印花布,他们马上通过广东市场引进到轻纺城。

1992年,轻纺市场成交额达16.6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当年6月,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

轻纺城的兴旺,推动绍兴纺织产业崛起。傅加绿们,在轻纺城的飞速发展中,迅速积累了个人财富。当时绍兴县的一位领导在公开场合说:“轻纺城的每一寸土地都跳跃着耀眼的铜板,每一个脑袋都充满着赚钱的畅想,并由此上演了无数的财富神话,造就了众多的现代企业家。”

1993年5月,全国第一家以大型市场为依托的股份制企业——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4年,“轻纺城”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

1997年,“轻纺城”股票上市交易。至此,中国轻纺城基本成型。

扩容 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短短几年间,轻纺市场编织的贸易网络覆盖了全国。

2000年前后,在内需市场疲软、自营进出口门槛降低的背景下,一些布商把布卖到国外,轻纺城外贸勃兴。轻纺城“亚洲第一布市”的声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客商。2003年,记者第一次来到柯桥,被市场门口来来往往的异域面孔深深震撼。在他们身后,一家家国外企业在轻纺城的常设代表机构,推动着轻纺城“买全球卖全球”愿望的实现。

外商云集释放的一个信号,是轻纺城的日益国际化。显然,在适应WTO国际游戏规则的进程里,轻纺城站到了与世界市场共呼吸的焦点上。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之风吹进了轻纺市场。最初,一台台电脑的主要功能是供布商们消磨时间,但不久后,经营户们发现,互联网构筑的“虚拟市场”,竟然是一个巨大的贸易蓝海。

于是,轻纺市场内的电脑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02年,整个轻纺城市场,有电脑的经营户不超过40家。仅一年后,立足于轻纺市场建立的全球纺织网,会员数超过3万家。经营户们通过一根根网线,将面料发给素未谋面的客商。

电子商务在轻纺城蓬勃发展。到2017年,网上轻纺城注册会员数达到206万,企业会员数62万家,其中开通交易功能的商铺数达8.77万家,实现成交额超过320亿元。

现代化、公司化、电子化交易方式的出现,呼唤更多、更新的专业市场,轻纺城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2006年4月,绍兴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目标定位,轻纺城“二次创业”正式启动。

现在看来,“二次创业”对轻纺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天,沿着金柯桥大道,出柯桥老城区,迎面而来的是成片的摩天大楼,大量外贸公司和境外代表机构驻扎其中。昔日“车水马龙、万商云集”的场面,已被安静的现代化公司、实时在线的国际贸易所替代。而这,正是轻纺城“二次创业”的缩影。

柯东仓储配套区、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配套工程也在这一时期建设完成,为轻纺城形成“南部传统交易区、北部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料龙头区、东部物流配套区”五大平台共同发展的市场群格局奠定了基础。

2007年10月21日,商务部授权中国轻纺城在柯桥发布了我国首个纺织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柯桥对于轻纺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

转型 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轻纺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质化现象、低成本竞争、创新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轻纺城发展,市场迫切需要转型。

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求新求变,在政府的引导下,柯桥刮起创意之风。在创意大厦、科创大厦,一个个创意设计专区成立,成为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的创造舞台。2009年,柯桥设立2000万元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激励资金,打造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

就在纺博会晋升为国家级展会的2008年,纺博会首次将主题定为“时尚、品质、绿色”,通过展会的风向标作用,积极引导本地纺织企业关注创意设计、品质提升和绿色环保。近年,柯桥纺博会又与柯桥时尚周有机结合,让纺织与时尚两大产业充分融合和互补。

这些理念,很快被参展商和采购商吸收。绍兴衣天下纺织总经理张飞告诉记者,以前的纺博会,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展会、客商、订单上,现在的纺博会,关键词则变成了时尚秀、新技术展示和新材料发布等。以前纺博会给客商的感觉是“买最便宜的布去柯桥”,现在则是“买最时尚的面料去柯桥”。

2016年,国内首个纺织时尚指数——“中国·柯桥时尚指数”向全球发布,标志着柯桥掌握了纺织领域的时尚话语权。

蓬勃发展的时尚创意产业,为柯桥纺织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7年,在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1200多名设计师设计花型4万多幅,设计服装家纺2000多款,服务企业9000批次,带动下游企业销售239.66亿元。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会展经济勃兴。目前,柯桥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12个与纺织产业相关的专业展会。纺博会、窗帘布艺展览会、柯桥坯布纺织新材料展等展会的举行,不仅带来了可观的订单,更为柯桥集聚了大量人气。这些客商的到来,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促进了柯桥服务业的红火。

作为时尚风向标,“20岁”的纺博会充满惊喜和活力。潘建华说,本届纺博会采用了2018年流行色——紫罗兰色系作为展览主题色。“以后每届纺博会,都会采用当年的流行色。”此外,纺博会还在采购商证件中植入芯片,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采购商的运动轨迹,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市场智慧化、产业时尚化、城市国际化,轻纺城的发展方向,呼应着柯桥区努力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的梦想。

纺博会期间,25家境外媒体将通过他们的镜头,向全世界介绍轻纺城,他们的解说中,不乏这样的词句:时尚现代的轻纺城,有经营户2.8万余户,活跃着9700余家贸易公司,经营纺织面料4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常驻境外专业采购商5500余人……

(原标题《轻纺城:一块布上的交响曲》,原作者许程丽。编辑阮帅)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