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农村大门最好的四个字】平顺百村我行我述:小铎村里黄花掌,一个富有诗意名字的小村庄

黄花掌公交站牌

你说:错了错了,小铎村是小铎村,黄花掌是黄花掌!

我说:没错没错,2020年5月平顺县人民政府已批准,黄花掌村并入小铎村,合并后新的村名为小铎村,办公地址设在原小铎村。

黄花掌远眺

黄花掌,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多读几遍,闭上眼,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这样的景象:一个小山村,安祥,静谧,四周山间开满黄花,阳光下一切都是暖暖的,小村庄就像一个摇篮里熟睡的婴儿,微风轻轻吹过,阵阵扑鼻花香。

据村民讲,黄花掌村的得名还真就是与山上常年开满黄花有关。黄花掌坐落在横亘南北的老顶山东边山坡上,自然的优势把肆虐的西北风挡得个严严实实,小气候温暖舒适,从早春的迎春花到秋末的野菊花漫山遍野,黄花不断。又因为村子小小的,仅有的六七十户紧紧凑凑的窝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所以被叫作黄花掌。

黄花掌古阁遗迹

黄花掌小是小,但是历史却是有的。

村上一位卢姓老者讲到,有老话:“先有黄花掌,后有广武村;黄花古迹,广武遗迹”。广武村就在离黄花掌不远的地方,因村上有广武君李左车之墓而得名。按此推算,广武君是秦汉时人,广武村的历史很早了,而民间老话说黄花掌的历史却要比广武村还要早。“广武遗迹”大约也就是指广武村的广武君墓了,那么“黄花古迹”指什么呢?

老者说,在村口曾有一座进出村子的阁,在阁下拱券的里外都有一块刻字青石,外面刻着“黄花古迹”四个字,里面刻的是“陆山深处”。时间久远,阁没了,刻字的青石也没了,村上还留有一块石碑,可惜字迹漫漶,已经看不清楚内容了。拱券还在,现在成了进出村庄的桥下面的洞。

黄花掌原村委

黄花掌仅有两百余口人,这么小,难道一直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吗?这是我的疑问。

老者说,黄花掌从来就是一个村,不是属于哪个大村的自然庄。当我抛出关于黄花掌与小铎村合并的问题时,老人显然有些激动,提高了声音说:“黄花掌离东禅才二里,离小铎倒有十里,却和小铎村合并,纯属一些年轻人瞎搞。况且小铎村也不大,农业社时候,黄花掌一年交公粮46000斤,小铎村是51200斤,仅比黄花掌多交5000来斤,能大到哪儿?”

老人快八十岁的年纪了,记忆很好,说这些数字时脱口而出,没有丝毫停顿。一个仅有200余口人、300来亩耕地的小村庄,每年要交公粮46000斤,平均每个人背负200余斤,差不多是口粮的三分之二了。我们的农民真伟大,每年辛苦劳作后近一半的果实都无偿地交给了国家。

黄花掌农业社章程封面

说到农业社,晋东南网络图书馆收藏的一份黄花掌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就很有意义。这本小册子由麻纸线绳装订,封面为毛笔小楷写有“五区黄花掌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章”,翻开内容为毛笔小楷从右至左竖排手写的章程十二条。

平顺县是老根据地,在1942年开始减租减息到1946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1年,响应上级号召,平顺县川底村又率先试办农业社获得了成功。1953年,黄花掌也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劳力报酬为主,兼顾土地分红”为原则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份珍贵的“章程”,见证了黄花掌村这一段宝贵的历史。

黄花掌村六七十户人口以卢姓为最多,间杂三两家其他姓。传说最早是姓卢的老弟兄四个人来到这里,见此处面朝旭日升,背有青山靠,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安家落脚,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渐渐成了一个小村庄。随后有他姓人迁来,也有卢姓人迁出。

从军时的卢镜昇(网络图片)

村民说,长治市潞州区北郊王村的卢姓就是从黄花掌迁去的,出了个名人是抗战时期太行四分区敌工部特工卢镜昇,专门从事策反日伪军的工作。1949年5月随军南下,曾任湖南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岳阳兵役局局长,1958年转到地方任湖南省冶金工业厅办公室主任,后调任湖南省湘剧院院长。

还有长治市旧北街的卢家圪廊(巷),也是从黄花掌迁出去的卢姓人家居住。只是,我怎么也不能将“旧北街卢家圪廊(巷)”这个老地名对应到现在是长治市的什么地方。问了几个老长治人,也表示不清楚卢家圪廊(巷)在哪里。村民认认真真地说,我就恭恭敬敬地听,然后再原原本本地给大家述说。

荒草掩没下的黄花掌古栈道

黄花掌村号称“黄花古迹”,也不是空穴来风,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没有两把刷子,光凭随便说说也是不行的。村民说现在村里有一条古栈道,可以证明村庄的古老。抬头环顾四周,尽管四面环山,然山并不陡峭,尽是些缓坡,哪栈道修在什么地方呢?

在村中漫步,走着走着,一条被荒草掩没的小路从村中斜插向村下,约两米来宽,长也就一眼到头,这便是那条古栈道。可能与你想象中的古栈道有所不同,也与我认识中的栈道不同,没有悬崖峭壁,没有插入崖壁的木椽,也没有木椽上铺着的木板。有的是荒草,荒草掩没的是排列整齐的青石。尽管已没人再走,尽管被荒草掩盖,但是拨开荒草你就可以看到那些青石上被磨得光溜溜的历史脚步。

窑院

除却荒径古道,村里还有两座老院子,据说是明清时期建筑。一是院子没有进去,二是许多建筑样式我也不认识,真写不出老院子的绘声绘色,那就再一次另辟蹊径,写一写院子外的东西吧。既然黄花掌和小铎已是一个村,还延续上一篇小铎村的写作方式,介绍一下两个老院子的匾额。

首先看到的这个院子叫“窑院”,据说是在明朝时期,村里一个教书的秀才,教出了三个优秀的学生,都当了大官。三个学有所成的弟子,为了谢师感恩,给老师修建了这处宅院。院子大门紧闭,匾额字迹需要仔细辨认,大约是“是亦为政”。

是亦为政

是亦为政,说实话,这个匾额我是第一次遇到,这个词也是第一次接触,脑子里空空如也,无法对这个词作出初步理解,哪怕是错误的理解。要是一道考试题,肯定是白卷先生。查阅词典后,才知道这四个字来头不小,竟出自《论语·为政》,前后文为: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是亦为政,是,这的意思,意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四个字字面意思为:在家施行孝友,亦是为政。引申一些,可以这样理解:在不能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以为官的方式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对父母能够尽孝,对兄弟能够关爱有加,通过著述对历史进行褒贬,对政治有所影响,也是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

黄花掌古民居

第二个老院子离窑院不远,大约往东北百十步。没有询问村民这个老院子的主人是什么人,只注意了大门上的三个字从右向左,“挹远岚”。三个字非常清晰,遒劲有力。如果这也是一道考试题,尽管不一定及格,肯定交不了白卷。可以根据三个字,胡说八道一番,总能与答案沾个边,给个几十分没问题。

挹,读作yì,意思为:舀,把液体盛出来;远,空间上的距离;岚,读作lán,释义为:山里的雾气。远山如黛,白色的薄雾缠绕其间,若梦若幻,一副动态的水墨画。挹远岚可以引申理解为:站得高,望得远,在小院门口,抬头远眺,整副水墨画作便尽收眼底。好风水,好住处啊!意思相近的词有挹远翠、挹远秀等。

挹远岚

黄花掌村里的两个匾额,很有特色,像我等这些对古文一知半解之人,还真是有理解难度的,“黄花古迹”,诚然也。

一个很有历史的小村庄,人口越来越少,走了成百上千年的古道,也被掩没在荒草丛中,这也是大多数山区小村庄的宿命。合村之事,不能硬是拉郎配,村民可能有话说,只是说不说已经不顶用了。

附图:黄花掌农业社社章内页1-7页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