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了一段视频,展示了我手头的一些木材样本。自此以后,不断有人让我帮忙辨识木材。我有心想帮忙,但问题是几十年的老木匠也不敢说把木头都认全了,更何况我这个后学末进呢。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木材不好辨认?
要想分辨一种木材,你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大的方面有颜色、纹理、密度、气味等等。有些木材特征不明显,可能需要闻气味,舔尝味道,甚至还要通过树皮枝叶等各种手段提高辨识度,才有可能猜个大概。
更要命的是,生长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木材的质感。同样的松木,南方松与北方松差别巨大,南坡松与北坡松也各不相同。甚至一棵树上南枝和北枝,或者同一树干的南面和北面,密度硬度都相差巨大。
所以,一棵南方的北坡松,其质感可能就与北方的南坡松相差无几;速生的小叶紫檀,可能连红檀的密度都达不到;曲茎的黄金樟,水波纹可能比金丝楠还明显漂亮。你说这让人怎么分?
据说上图的四种木材分别是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那么你能对号入座吗?
总之,你指望通过一张模糊不清的局部图来辨识木材,那基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这种木头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又正好在照片里。
虽然木材不好辨认,但你却可以通过多看多问,不断积累经验,来提高辨识的成功率。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个看图说话,展示一下我最近提触到的一些木材。提前说一句,名词解释啥的,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这里只聊干货。
楸木
这一堆就是楸木,厚度5公分,长度大约有1.5米左右。一捆是一方,这里大约有一方半左右。大家仔细看,端头方面显示,好像是不错的样子,我朋友准备尝试制作马洛夫摇椅,第一把不敢用太好的材料,于是买了半方这玩意,就是上面一捆的上半部分,总价是3000元。
楸木是出了名的色差大,开包后发现了各种开裂、变形、反差、白皮、结疤,虽然用来制作普通家具绰绰有余,但对马洛夫摇椅这种既吃材料又吃工的高端家具来说,那就远远不够看了。半方楸木只做一把椅子,但仍然没有避开扶手上的结疤。
虽然主要原因还是马洛夫摇椅超级吃料,但楸木的多变和木材的不可预知性,也占了很大的原因。
栗木
这些都是栗木,确切说就是板栗木——栗子鸡的那个栗。我们当地盛产板栗,而果园也会不定期地清理掉一些老化的板栗树,因此原材料还是比较丰富的。
这家木材厂的主打产品,就是栗木的地板材——1米长,7公分宽,2公分厚。从端头上看,因为封着蜡,会显示出淡淡的黄色,因此栗木的质感还是比较漂亮的。
从手感上判断,栗木密度应该与橡木差不多。从这个角度上看,栗木会显示出明显的山形纹,纹理十分清晰漂亮。
上面说过,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木材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这种变化很难预知。正是这种变化多端的特性,为木工活动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就像这块板,你永远也想像不到,一块普通栗木,竟然会在阳光下竟然显出漂亮的水波纹!
青冈
这个仓库大概有五千多平米,满满的全是这种青冈木地板材,令我叹为观止。青冈实际上是南方的叫法,种类非常多,简单查了一下,大概有近百种。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南青冈和北青冈之分,而北青冈在我们当地一般称之为柞木,与南青冈相比质地要差一些。
这里可以看到青冈木的断面特征:由树芯向外,垂直于年轮的白色辐射状纹理。
在侧面上,可以看到深棕色的断续长麻纹,这种麻纹比榉木的麻纹要长一些,这是青冈最显著的表面特征。
青冈木大概是木友最为熟知的一种木材了。这是因为青冈木干燥后十分坚硬耐磨,因此常被用来制作刨床。而断面的辐射纹和平面的断续纹,就成了工具党分辨刨床用料好坏的重要依据。
黄菠萝
参观制作栗木地板的那家厂子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发现了一堆不起眼的木头,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问过看门大爷后,被告知这是黄菠萝,又问卖不,回答别人代存的,不卖。
黄菠萝,又名牢底坐穿树,因为树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结果被扒到接近绝种,后来就被列入禁伐树种之一,据说这一堆木材价值三至五年,也不知道真假。这批料看起来有年头了,估计是禁伐之前的留下来的,真是难得。
木材放久了基本都一个模样——灰扑扑的,看到的就这样,现场也没条件刮一下看看纹理,虽然都说这木头不错,但咱也不知道好在哪里。
成文之时并没有黄菠萝的资料,但机缘巧合,最近在参观一位老匠人工作室的时候,看到了一块刮了一半的黄菠萝,在此分享给大家。
紫椴
在黄菠萝的不远处,在两堆栗木地板中间,夹着另一堆不起眼的木头,问之曰“紫椴”。椴木品种不多,紫椴算是比较好的一种,但是也不贵,这一堆大约3000元。
近处看,紫椴的表面基本看不到什么纹理,这正是其宝贵之处。椴木质地均匀,富有韧性,是极好的雕刻材料。古建中的窗棂、雀替,现代的东阳木雕,通常用的都是锻木。
黑心槐
这一堆是传说中的黑心槐——槐木中最坚硬的一种。我们当地民间俗语中的槐木有几种叫法:国槐、笨槐、山槐、黑心槐、高丽明子等。据我所知,山槐与高丽明子是一回事,但黑心槐到底是哪一种,那我就不知道了,严重怀疑就是山槐木。
这些槐有白芯的,也有黑芯的。其中黑心槐的硬度最高,质地细密,干透后用刨子刮过,会呈现塑料一般的质感。所以木匠也会用其制作刨床。但黑心槐易劈裂,其实并不是制作工具的好材料。
这一批槐木还未经窑干,被用等宽的木条隔开,再用铁线捆牢,基本杜绝了变形的可能,料主明显是个内行。我见猎心喜,提出要购买一捆。厂主很大方,直接白送。可惜的是未当场拉走,第二天厂家送楸木的时候落下了,心痛……
为什么厂主会这么大方?因为他有的是,比如这一堆,都是黑心愧,都经过了窑干,放好久了,好羡慕。
干透的黑心槐是这样的,貌似特征也不十分明显,具体需要刨子刮过才知道。
这是家父亲手制作的槐木刨子,手艺一般,年代久了照样会有漂亮的包浆。补充一句,家父一向身体康健,大家不要误读。
杏木
这一堆是很新鲜的杏木,正准备入窑。可以看到,新鲜的杏木芯材呈现漂亮的黄色,并且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这种黄芯会越来坚硬,越来越漂亮。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当地流行拿杏木柱当吉祥物的传统,做生意的通常会在店铺的显眼处摆放一根杏木桩,越大越好,树皮被浅浅的打磨过,呈现出迷一样的环纹。有的还会在上面雕刻福字,或一些简单的吉祥图案。于是,大家都有福了,但杏树却迎来了末日,几年下来,山林中已经难觅杏树的踪迹。
杵榆
这堆貌似普普通通的木材就是大名鼎鼎的杵榆。这是一种传说级的木材,素有南檀北杵之说,本地常称之为刺榆或瓷榆。它是木友圈中永远地传说,谁要是手里没有一两件杵榆的刨子,聊起天来都觉得不硬气。
从端头可以看到,杵榆的边材和芯材有明显的区别,芯材十分坚硬耐磨,边材稍差一些。它的坚硬和耐磨又是一种另外的传说。据说古代马车的车轴和轴套都是杵榆制成的,稍加油脂,就可以承受长时间的磨擦,可以媲美铜套。
正巧这家木材的木匠师傅收藏有老马车的轮子,我手指扣住的这个圈圈就是杵榆制成的,虽经过经年累月的使用,仍然显得坚不可摧。
这是我手里收藏的一只杵榆长刨,可以看到,原作者很聪明地用坚硬的芯材制成刨底,而较软的边材则制成刨床,既保证了耐磨性,又极大的利用了宝贵的材料。这就是所谓的先人的智慧吧。
杵榆木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会变成漂亮的红棕色,这是在另一堆老料中拍到的。当时老板答应送我两块。感谢我那贪心的同伴,二话不说直接找来叉车,将我挑出来的两块板直接丢到了车上。幸亏如此,不然也会如同那捆黑心槐一样,落得个失之交臂的结果。
杵榆毛板很难辨识,但民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指甲划过后没有划痕,用舌头去舔,有明显的苦味,那么基本可以确认是杵榆无疑。不过我接触的杵榆都太脏,一直没勇气尝试,所以大家自己试吧。
最后做个小游戏:下面的两根木头是我从亲戚家柴火堆里翻出来的,你能看出来都是什么木吗?
好了,关于木材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我是爱侃木头的老严,关注我,了解木头背后的故事。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