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北京杉木杆】跟着老街坊 一起寻找儿时的年味记忆

自从告别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朝九晚五生活后,闲歇下来的退休生活早已淡化和模糊了工作日与节假日的界限和区别。可从街头渐渐多起的红灯笼、喜庆年画以及飘过来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乐曲,才蓦然有悟,噢,春节快到了。

挂满灯笼的前门大街,图源网络。


春节是快要到了。可身处水泥森林的包围中,望着飞光流彩的商店橱窗、拥挤不堪的车龙马水、行色匆匆的人流以及提着鼓鼓囊囊购物袋的男男女女,总有一种被裹入化装舞会的感觉,怅寥中难以寻找和捕捉到记忆中的那种浓浓的、暖暖的、带着笑声、带着轻松、带着欢乐、带着爆竹香气和空竹声响、充斥和奔跑在大街小巷里的红红火火的年的味道。

01

年夜饭

挖掘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当属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那年春节。那时我还比较小,没有上学,也不知哥哥和他的两个好友玩伴是怎么商量设计的,买来各色皱纹纸做成五彩拉环,装扮在我家的四壁和天花板上,特别是在小里屋的正中央,还悬挂一个红红的灯笼。整个房屋内焕然一新,漂漂亮亮,充满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

久已盼望的除夕之夜到了,妈妈在里屋摆上一个小炕桌,上面放着自己做的炸糕和一些花生瓜子;过一会儿,哥哥的两个好友分别提着食盒过来,将自家的各色美食码放在炕桌上,大家上床团团围坐,我也挤在其中。

就在准备就餐之际,只听邻居大哥宣布熄灯、点上灯笼,随着一声“开始”,借助灯笼闪闪烛光,就见从天花板变幻出许许多多彩色的纸叶飞花,在我们惊喜欢笑和鼓动的掌声中飞飞扬扬飘飘洒洒落在了床上、桌上还有我们的头上、身上……

聚会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以致还有哪些内容,都已淡忘,只记得天亮醒来,但见哥哥和邻居好友东倒西歪在床上呼呼大睡,想必他们一定相聚守岁到很晚。

恍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可那纸叶飞花飘落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那种欢乐美妙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02

逛厂甸

我们的少年时期,国家正处于物质匮乏阶段,家里的生活也不宽裕,春节所得压岁钱寥寥无几,几近于无,但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享受和得到春节快乐的情绪,其中逛厂甸便是最有趣最便利的选择。

那时我家住在西单附近,离琉璃厂并不远,大年初一以后直至正月十五以前,都会经常偕伴沿着宣武门城墙东行,跨过和平门豁口大桥,来到熙熙攘攘的厂甸,融汇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一个摊铺一个摊铺地游玩嬉瞧,有马粪纸壳制作的五色面具,有通红硕大山楂串起的挂串,有迎风旋转”嘎嘎”作响的风车,有五颜六色的沙燕纸鸢以及令人垂涎的各色小吃……

很可惜,由于囊中羞涩也就是逛逛看看而已,最多是在文具摊前驻足询看,遇到便宜合适的书本笔纸才会掏出仅有的零分碎角以飨所好。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在厂甸买了一只空竹,当时兴奋喜悦的心情难以自禁,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上床学着抖,生怕把空竹摔坏,直至学会了,有把握了,才拿到院子里去玩。就这样在我悉心爱护下,这只空竹陪伴了我很长很长的时间,也带给我很多很多的快乐。


而今,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过去了,可当年逛厂甸的情景仍旧时时在目挥之不去,情之所致,曾特意填过一首《解佩令 逛厂甸》,聊以慰藉:

“铺商争卖,命俦啸侣,舞旗幡,纸鹞牵鸽哨。五彩风车,朗朗转,糖堆高挑。嫩寒轻,古城春早。/睹闻杂耍,视窥洋片,购图书,岁与分角。万种风情,入飞梦,是观还俏?岸头枝,堍边疏草。”

03

买年货

在那段时间市场供应紧张,所有日常生活用品差不多都要凭票凭证购买,只有到了年节每家每户才能分配到几两平日看不到的花生、瓜子、粉条或多一些的猪肉、鸡蛋、食油……

每逢年货到店的消息传来,虽没有现在习以为常人手一部的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可却像风一样传遍每一条胡同每一个院落,街坊四邻纷纷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凑集到附近店铺竞相购买。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单北大街

购买后,又仨仨俩俩结伴而行,说说笑笑返回各自的院落。这一路说笑,无疑给凛冽寒风中静谧、清冷、古朴的胡同带来了欢快的跃动、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以及轻柔的暖意。想来,这也是当年古都春节的一景吧。

在前门外买年货的人们,图源网络。


当然,那时也有不凭票购买的年货,记得是七十年代后期的春节前夕,西单菜市场贴出告示在西单体育场卖冻鸡,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和爱人就爬了起来,裹得严严实实直奔西单,进了体育场只见其中一角已用杉木杆围成临时货栈,围栏外早排起长长的队伍,顺着弯弯曲曲的队伍我们摸到队尾。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单菜市场。

寒风中,人们抄着手不停地跺脚御寒,熟悉的还相互碰撞取暖,即使如此寒冷,乐观豁达的北京人也忘不了聊天说笑。

就在这时,忽从远处传来一阵爽朗笑声,透过薄暮影影绰绰看到一些小青年,不知把谁的棉帽抛到空中,落下,接住,紧接着又是抛起,落下,接住……

追逐中往复不断,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特别是棉帽被抛向空中的年轻人声音最为响亮,可终归还是被众人无羁的欢声笑语所淹没。

年轻人就是这样,即便是在数九寒天的隆冬清晨,也同样可以寻找到热烈和快乐。

此时此刻的他们似乎不是来排队购物,而是参加一场冰雪季迎春序曲的大联欢。欢快热闹的气氛感染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们忘却了暂时的寒冷和空寂。

天亮了,开始售货了,当我和爱人高高兴兴拎着冻鸡往家走时,一路上迎来多少人羡慕的目光。

04

吃饺子

在人们的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谁过年不吃顿饺子?没错,吃饺子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即便是在极左思潮最为流行、破“四旧”立“四新”、大力倡导革命化春节的文革时期,人们也没有忘记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顿饺子。

印象深刻的就是,年三十骑车下班回家,一跨入院子就立刻就被各家各户“咚咚咚”、“咚咚咚”剁白菜馅的声音包围起来,那明亮而有节奏的声音在时钟的指挥下,恰似一首激昂欢快的迎春交响曲,让人感到轻松、热烈、昂扬和兴奋,要过年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升。

我也立即投入到包饺子的欢乐中,与父母一边包一边聊,聊一年的收获,聊来年的展望,所涉内容随心所欲,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美满和幸福、开心与健康。

饺子包好后并不马上煮,按爸爸的说法,饺子,饺子,年三十的饺子就要等交子时刻吃,并随之诵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到了午夜时分饺子下锅,煮熟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伴着酒菜欢笑畅饮,也好不热闹。

05

贴春联

贴春联,也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民风民俗。爸爸就曾经说过,贴上春联,红红火火的,立刻就渲染出一种过年的气氛。

所以,每逢年根临近,爸爸都会买来红纸裁成长条,然后用其所擅长的颜体书写若干幅春联,再一一送给邻居、同事和好友。当然,也不忘记在大院门和自家门上贴一幅。

爸爸书写的春联很多,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已忘记,惟有这一幅却记得牢牢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因为几十年来,每年春节爸爸都要把这幅春联亲自贴到自家门上。

小时候对这幅春联含义还不甚理解,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才慢慢有所领悟,深深体会到爸爸用诗一般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热爱和讴歌,以及对家庭对子女全身心的祈盼、关护和祝福。


可如今,不知为什么却怎么也找不到遥远记忆中的那种年味,莫非是沧桑岁月磨蚀掉了对生活的热情?莫非是花甲年龄陷入了怀旧的泥淖?

但很快发现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疑惑,周围有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年轻人也同样感叹春节失去和弱化了传统的年味及原有的魅力。

挂着灯笼的西总部胡同,远处就是CBD,图源网络。

为什么呢?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而不必只在年节才改善生活?是因为迅速的城市化使人们失去了乡土文化、邻里情结?是因为发达的通讯交通缩短了彼此的距离而漠然了节日的关心和问候?是……如此似是而非,而绝非事由的根本。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说到底,是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加上无所不能的网络技术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生活节奏、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就连日常办公、学习、阅读、联系以至出游、订票、购物、交煤气费、水电费等等的等等,统统都交付给了电脑的屏幕,交付给了手机的按键,交付给了扭头就走的快递,交付给了坚硬冰冷的机械,交付给了按章行事职业化的第三方……

简而言之,就连节日问候都交给了“群发”,包饺子交给了超市橱柜,贺年卡祝福语交给了统一印制,书写春联也变成了批量生产以至商家今年卖不出去明年接着卖……

快捷是真快捷了,方便是真方便了,华丽也真华丽了,可就在我们在享受和赞叹快捷、方便和华丽包装的同时,恰恰忘却了人所具有社会群居的基本属性,失去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即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以及心与心之间的真切沟通,失去了全身心的投入与参与以及最直接的体贴与问候……

如此,怎么可能感受到那种流传千年、积于民间、溢满乡情、极具社会效应的春节年味呢?

社会在以社会的进程前进,科技在以科技的步伐发展,市场在以市场的规律运作,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直面自己,改变自己,不妨放慢匆匆的脚步,放下手中的电脑和手机,避开城市喧嚣嘈杂的纷扰,敞开心扉,心无旁骛,带着真挚和渴望,静静地走近自己,走近亲人、走近朋友、走近同事、走近街坊四邻,与他们啜饮闲聊谈天说地……

在平日定能寻找到久违的温馨和舒畅,在春节寻找回曾经的浓浓的、暖暖的、带着笑声、带着欢乐、带着轻松、带着爆竹香气和空竹声响、充斥和奔跑在大街小巷里的红红火火的年的味道……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初稿
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日修改


关于过年,您又有哪些回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本文文章来自读者刘季英投稿,原题《年味记忆》

此前刘先生还有三篇投稿,有兴趣的不妨移步阅读:

察院胡同 胡同保卫战中消失的普通胡同

胡同里踢足球,您见过吗?

淡出生活的“胡同非遗”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