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留学帝
记得几年前,君君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接机大叔热情介绍了当地的文化,还贴心地提醒道:
你来的时机不太好,马上要变热了,温度升到100度,要注意避暑啊。
100度?!美国这么恐怖的吗??这温度人都得化了吧…
看到君君一脸懵逼的样子,大叔赶紧解释,我们用的是华氏,跟你们不一样。
拿出手机一搜,原来,华氏100度大概37摄氏度,还好还好,不会化掉。
不过,从那时起,无知的君君觉悟了:出国要面对的除了语言的考验,还有度量衡单位的虐待!
相信每一个留学生,都有一个被国外度量衡虐惨的故事。
▼
就拿长度单位来说吧,君君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考驾照的时候,要填自己的身高。
但是拿到表格的时候,他懵逼了!他第一次发现,他连自己的身高是多少都不知道…
在国内,大家常用的都是米(m),厘米(cm),每次大家谈到身高的时候,大家都会说170cm或者1米7。但是,米国人民,他们喜欢用英尺、英寸这些单位。(类似下图)
于是他默默拿出了手机,搜索了一下“单位换算”,然后默默写上了自己的身高:5英尺11英寸。
写完还不忘吐槽,明明180cm的大高个,换成英尺以后,怎么莫名觉得自己变矮了呢?
▼
讲了身高,怎么少得了体重?
很多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到国外没多久,健身房称个体重,瞬间哭了…体重飙升将近10斤?!
明明之前只有112斤啊,怎么刚来没多久,就变124了????
再仔细一看,后面的小标,是“lb”,原来是磅啊,1磅≈0.45千克,而124磅≈56kg。
还好并没有长胖,真是吓死宝宝了。
所以在外国,帮朋友代买衣服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当你把朋友的身高体重用cm和kg报给店员后,基本就是这个效果…
▼
中国的菜谱总是被吐槽太“玄幻”,盐少许、糖少许…嗯,这个少许到底是多少呢?
对于留学生来说,刚去国外的时候,看到老外的食谱也是同样的感受:
cup?什么样的cup,才算一cup?还有tsp是什么鬼?跟tbsp有啥区别?
我只想勤勤恳恳做个点心而已,不要难为我好吗?
后来才知道,超市里有专门的量杯,这样的一杯就是1cup,具体是多少别问我,跟着刻度线来就对了。
勺子的种类竟然会有这么多!!!
tsp就是teaspoon,下图中间那个就是;tbsp原来是tablespoon,最左边的那个。
不过知道这些又如何?食谱上写的1/2tsp,这个半勺…怕是要凭直觉来判断了吧…算了,freestyle好了。
直到后来在超市发现了这个神器:
▼
这些度量单位除了在烹饪上给留学生带来困扰,连买东西都不让你好过。
在网上买个牛奶吧…亚马逊上一搜,这一盒豆奶是32盎司…
盎司??又是个什么神奇的单位,国内都是用毫升(ml)来表示的,看到这个盎司,完全没有概念好吗?
哎,又要请出万能的手机来换算了…1盎司(美制)≈30毫升,32盎司大概960毫升。
除了用盎司,衡量液体他们还喜欢用加仑,开车的小伙伴都懂,每次给车加油的时候,油价都是按加仑来标价的。
而且,他们喜欢用一加仑汽油能开多少英里(mile)来衡量车的油耗,而不是咱们国内常说的,一公里烧多少升汽油。
而一加仑大概就是下面这桶牛奶的量。
▼
长度用码,酒水用品脱,重量用磅…
一个破“盎司”吧,还要分什么液体盎司,物体盎司,还有贵金属盎司…真•玩死人的节奏啊~
被这些度量单位虐惨的孩子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些单位到底是怎么规定的?据说,这是一个“以人为样本”的开始…
最开始,1英寸的长度是“拇指的宽度”。
但是这不合理啊,每个人胖瘦不一样,这1英寸的长度,岂不是因人而异了。
不合理那就改!于是,爱德华二世又提出了一个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
“一穗大麦上最大的三粒麦子相接的长度”就是1英寸。
这个…怎么感觉越改越不靠谱呢?你们这度量单位,也太随意了吧…
而一英尺是一只脚的长度,一码竟然是亨利一世的鼻尖到指尖的长度。
这,一英寸、一英尺、一码看起来好像也没啥关系啊,但是英国人为了省事,竟然强行规定了:
1码=3英尺=36英寸,至于具体的数值嘛…就一言难尽了…
直到法国人提出了,以穿过巴黎的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一米,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本来呢,美国人民是有机会改变这种度量单位的,因为美国第三人总统杰斐逊特地写信邀请法国人前来普及公制单位
但是!!!
那艘载着“标准千克”样品、开往美国的船,在加勒比海被海盗击沉了。
于是,美国人民错过了改用公制单位的最好时机。
▼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单位,一些英国留学的小伙伴们表示,他们还经常遇到当地人讲stone,grain,quarter…
不出国不知道,原来度量单位不同也能颠覆你的整个世界,很多时候,仿佛自己是个“外星人”。
而对于这种情况,留学生们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很喜欢,觉得这样的换算很有意思啊,仿佛进入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也有人表示,数学不学好千万别出国!这些乱七八糟的单位换算,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依然是一团浆糊啊!
生活在国外的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