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问一个问题:清宫皇帝的顶级珍宝,一般都是用什么器物来收藏呢?
答案是:多宝格。
我们再来问一个问题:一件长30.5厘米、宽30.3厘米、高16.5厘米的清宫方盒,里面可以放得下多少件珍玩?
答案:是一两件,还是三四件?或者是十几件?
关于这个问题,以上答案都不对。实际上,正确答案远远要比十几件多,而且多得有些出人意料:47件。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大肚”方盒,就是乾隆时期的《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提起清宫的奇珍异宝,不能不介绍一下它们的精巧典雅的“家”--多宝格
清宫皇帝的“玩具箱”
多宝格被人昵称为“皇帝的玩具箱”,但其中收藏的可不是普通的“玩具”,而是件件都堪称大内奇珍。从清宫档案《内务府造办处伙计清档》来看,收藏在宫廷中的古董珍玩都会被按照等级划分,头等摆放或收纳于“多宝格”,次等或更次等则放置于“百什件”和“万宝箱”中,所以,小小的一件多宝格,价值连城,里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可谓“上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
所谓“多宝格”,又称博古架、百宝阁,是收藏玉器、瓷器、古铜器及字画等各种古董珍玩的橱柜和箱盒,平日多放置在皇帝的日常居所,以方便其赏玩。多宝格可将多件珍玩同时收藏于体积不太大的箱匣之中。多宝格是在明代架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清代雍正前后开始大量出现,并兴盛于乾隆朝,属于一种新型家具,一般都是成对儿出现。多宝格不但是世间罕见宝物的收藏之所,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无价的艺术珍品。
多宝格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精致。有方、有圆、有高、有短、也有八方、四方、及书卷形等;做工材料更是含括了竹、木、漆、玉等。多宝格的格内,做出了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以最有限的空间,存放着众多的珍玩。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可以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品。在视觉效果上,它打破了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因而开辟出独具匠心的新奇意境来。清宫中收藏的文玩古董,按其形式大小,放在恰如其分的固定而有序的位置上,显得非常调和,不但没有拥挤杂乱的感觉。相反,还会给人一种精巧典雅之美。
清一代的多宝格,其材质以紫檀、黄花梨、酸枝木和漆器为主,间有镶嵌珐琅、湘妃竹、彩绘等做法。从造型上来看,有长方形、圆形、半圆形、瓶形、八方形以及月洞式等异形类。在尺寸规格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陈设在地面上的,高约160-190厘米;一种是摆放在清宫炕上的,高约20-100厘米;还有一种是箱盒类,非常精致小巧。这几种多宝格虽有大小之别,但都使清宫的陈设锦上添花。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喜欢赏玩皇宫大内收藏的珍宝,以此作为消遣。为了便于随时把玩这些宝贝,雍正下旨内务府造办处,让工匠们制造一些存放在这些珍品的小型橱柜、箱盒和小匣子。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将这些存放珍宝的橱柜和宝盒等物称为“宝贝格”,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多宝格。雍正个人比较喜欢彩漆、镶竹类的多宝格,尤其喜欢以湘妃竹(亦称斑竹)作为原材料
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国力强盛,府库充盈,财政储备雄厚,盛世巅峰期户部银库所存白银常年在六七千万两上下。乾隆一期,经济繁荣,宫廷内外,收藏成风。乾隆笃好风雅,在万几余暇,非常热衷于搜罗和收藏瑰宝珍玩,扮演着一个大收藏家的角色。为了便于储放文玩雅器,乾隆对多宝格的需求自然多了起来。当时内务府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济济一堂,他们将自己的绝技特长和乾隆皇帝的审美志趣完美结合起来,制作出一批设计最称巧妙、做工最称精绝的多宝格。乾隆对多宝格的钟爱,更甚于其父雍正,他甚至亲自参与设计多宝格。乾隆期的多宝格,琳琅多样,精巧无比,设计独特,机关重重,无论柜、箱、盒、匣,皆是一种巧妙利用空间的工艺作品,它们以最有限的空间,存放最多的古玩器物。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珍藏有不少工艺水平极高的乾隆朝多宝格。
清代宫廷中的多宝格,空间布置非常精绝,设计也极为巧妙,和所收藏的珍宝们相得益彰。那么,究竟是先有宝物后有多宝 格,还是先有多宝格而后寻宝物对号入座?答案是:兼而有之。一般的程序是,先汇集、挑选出一组古董珍玩,分别设计座架、箱盒、匣屉、托盘等,然后巧妙调配空间,让格子或抽屉与古董珍玩的大小相当。经过这样的“第一轮”搭配组合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边边角角的小空间。这时,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从内务府库房中挑换珍玩;二是按照空间新做一些物品。一些非常精致可爱的迷你尺寸的书卷、册页、砚台等,大多是为了配合这样的情况而特别制作的。因而整个多宝格看起来搭配完美,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