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透视镜原理】汉代高科技铜镜能透过光线,专家花10年弄懂原理,却仍复制不出来

汉代高科技铜镜能透过光线,专家花10年弄懂原理,却仍复制不出来

在不少人心中,仿佛只有那锈迹斑斑又满含厚重感的青铜器,才最能代表中国文物的鼎盛。的确,青铜器代言了华夏文明的滥觞,它是诸侯时代君王必备的国之重器,也是商周社会极为重要的身份象征,然而随着周朝末期礼乐之崩坏,青铜器在"礼"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模糊,贵族们也不再去铸造大型青铜奢侈品以夸耀其功绩、彰显其地位,由此商周之后,青铜时代走向没落。然而却有一种小型的青铜制品在这场崩坏中存活了下来,那就是青铜镜。镜子不关乎社会政治,但却人人都需要,它的大放异彩并不使人奇怪。

正是由于使用的普遍性,所以考古史上出土的青铜镜简直繁如星海、数不胜数,甚至当今的文物市场上,都可以轻松买到货真价实的汉代或唐代铜镜。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铜镜行当里也有奇珍异宝,今天小解介绍的这面透光镜便是如此,它身上所具有的特殊光效应十分罕见,可谓万里挑一。

西汉透光镜直径7.4厘米,重约50克,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其实当初出土之时,考古家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只当作普通的文物对待,直到有位队员偶然间将它放在灯下,世人才明白这简直就是一面"魔镜"!

透光镜背面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铭文大字,这是汉镜中常用的吉语,然而当用光线照射在铜镜正面时,按理说反射出来的影像应当是一块圆形光斑,即正面的反射,但该铜镜却将背面的这八个字反射到了背景墙上!

大家注意,光线是打在铜镜的正面,但从未接触铜镜的背面,然而这面镜子却像"镂空"一样,将背面的图案转移到了正面。也就是说,光线就像透过镜子一般打在了背景墙上!这样的透光奇景让在场的人员都惊叹不已,那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又是被怎样鬼斧神工般制作出来的呢?

能够"透光"的铜镜,不仅在国内是明星款,在国外同样受到热烈追捧,西方国家甚至称之为"魔镜"。而且,虽然目前出土发现的透光镜为数不多,但绝大部分都属于汉代造。换句话说,汉代工匠就已掌握这项神奇制造工艺,只可惜到宋代时就已失传,所以汉代透光镜被誉为古代"黑科技"的最高巅峰。为了探寻铜镜透光的奥秘,专家潜心研究多年终于获得了一些进展。原来"魔镜"的秘密很简单,就是由于铜镜各部厚度不均造成的,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仅有几微米到毫米之间,人凭借肉眼是无法看出的。

如果用科学语言去论述,那可以这样理解:工匠在打磨镜面的时候,会使镜面产生极其微小的特殊弹性形变,不同形变会产生不同的曲率:厚的地方曲率小,反射的光比较分散,所以投影就会暗一些;薄的地方曲率大,反射的光比较集中,投影则显得比较亮。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包括一些纹饰和图案都属于阳刻,所在部分比较厚,而剩余没有图案的地方比较薄,这才产生了不同的反射效果。也就是说,透光镜首先的确是可以"透光",但微乎其微,然后通过不同曲率的反映,最终才形成了奇景。

但是,正如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著作中说的那样:"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

透光镜不仅在于厚度的特殊性,更在于工匠们打磨镜面的方式方法,所以透光镜的形成需要很强的技巧性。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不少学者都试图复制出一面具有透光效果的铜镜出来,却均以失败告终。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代某些方面的"科技含量"要比今人丰富得多。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