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金砖多少钱一块】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紫禁城的"金砖"都用在哪里?

公元1368 年8月,朱元璋率大军攻占元大都城,宣告元亡而明立。朱元璋将都城定在今日之南京,为了避免日后诸王子争夺王位的祸乱,他将成年的王子都分封至各地为王,其四子朱棣被封至大都为燕王,将大都改称北平。

朱元璋在位31 年,死后将王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不服,起兵推翻了在位三年的侄子朱允炆,自立皇位,国号永乐,并将都城由南方迁至北平,改称为北京。这时,元朝在北京的宫城已毁,于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五年(1407)下令在元宫城旧地上建造新的宫殿紫禁城。

古时军队出征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建造房屋则需"备料先行"。公元1407 年明成祖下令建新宫。他首先派出大臣至各地采集各种建筑材料。以木材为结构的中国建筑自然采集木料最为重要。

当时木材的产地集中在江南、湖南、四川诸省,建造庞大的宫殿群体所需木材不仅数量多而且尺寸大。这些木材从山林砍伐后,多由水路运输,将木料结扎成木排,顺水可漂流,逆水靠人工拉牵,先入长江,再经由南北大运河北上至北京。

据文献记载,自遥远地区将木料经千辛万苦运至北京需长达三、四年的时间。这些木料抵京后从水中捞起,运至专设的库房晾干备用。当时在京城西单有专为储存木料的大木仓库,如今库房已不在,只留下个"大木仓胡同"的名称了。

除木料之外,建造宫殿用砖量也很大。宫城四周需用大量城砖,房屋砌墙的墙砖,铺地的地砖。地砖不只一层,有的地面需要铺三到七层。紫禁城全部建筑用砖据估计需8,000万块以上。如此大量的砖不可能都在京城附近烧制,有不少砖来自江苏、山东一带。其中质量要求最高的是铺砌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主要殿堂里的地面砖。

这种砖需要选择出自江苏苏州地区质地极细的泥土经​过人工多次筛、洗后制成砖坯。这些砖坯为了防止太阳晒而生裂缝,所以必须放在背阴处晾干,然后进砖窑经高温烧制成砖,出窑后经人工逐块严格检查,凡有破损、裂纹、空洞者皆为废品。因为这种方形地砖质地坚实,敲之出金属声,故称"金砖"。

所有这些产自南方的砖料也都依靠大运河北运。明朝廷一度规定,凡运粮船只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砖才能放行。砖运至京城后也先存入库房备用,为此在地安门外特设专为储存方砖的方砖厂。如今也和大木仓库一样,库房无存,只剩一条"方砖厂胡同"了。

一座紫禁城的建筑所需琉璃砖、瓦的数量也很大。这些琉璃构件品种多样,制作工艺复杂。为了使用方便,当时在京城附近选地烧制供用。北京南城的琉璃厂、郊区门头沟的琉璃渠都是当时烧制琉璃构件的窑厂旧址。

中国古代建筑虽属木结构,但也有用石料的地方,尤其宫殿建筑,主要殿堂的台基、栏杆、台阶,金水河上的石桥等等,都需要不少石料。为了建筑的高质量,紫禁城内采用的是色白质坚的"汉白玉"石料。它产自河北曲阳县,产地离北京400 里,相对于产自南方的木料,砖材距离不算远,但石料不像木料、砖材,它既不能靠水运,也不能靠人挑肩扛,只能放在车上靠人与牲畜拉行。

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想出了聪明的办法,即沿途打井,利用北方冬季寒冷,滴水成冰,取井水泼地造成一条冰道,将巨石放在特制的旱船上,靠人力、畜力拉着旱船在冰道上滑行至京城。这样的办法自然比较省力,但仍费时费工。

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的前后各有一块供皇帝上下台基的御道石,长达16米,宽3米多,重达二百余吨。从巨石产地运至京城,沿途挖水井一百四十余口,动用民工达二万人,拉石队伍排列成一里长的队伍,每天才能前进五里路。

这样的备料工作持续了近十年,才开始了大规模的现场施工。当时召集了来自全国的十万工匠和几十万民工,在这块占地72 万平方米的巨大工地上,日夜兼施,从打地基、架木构、砌墙、铺瓦、铺地、安门窗、油漆彩画直至修筑四围宫墙,建四方城门楼与角楼,至永乐十八年(1420),紫禁城全部完工。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