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CCTV主持人周迅的全部音频都能戳到这里我是革命文物旁白、主持人周迅。
我讲述的文物是中国第一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的设计总图,现收藏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库。这张长95厘米,宽42厘米的硫酸纸图纸上,画着一列高速列车的四个角度的剖面图。通过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列车中的座位排列、车轮间距、门窗位置等等。从2005年起,图纸上的列车,已经飞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中国高铁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这张图纸诠释着从“一张图”到“一张网”的科技进步。△中国第一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的设计总图
火车是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跟火车有关记忆是伴随有节奏的咣当声平缓行进的绿色车身。我国著名摄影家王福春生前曾用镜头记录了绿皮车时代。
王福春:就是人满为患,车厢里、地下,包括行李架上全是人。但现在回头看就都是历史了。
△“人满为患”的“绿皮车”车厢
当时“绿皮车”运行速度是每小时120至160公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高速铁路的兴建计划。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局长程先东认为,发展高速铁路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程先东:当时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当时我们的货运满足率只能达到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大大地释放既有线路货运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适应广大旅客对更高水平服务的要求。
2005年6月,为了设计高速列车,中国的研发人员纷纷走出国门,去到高速列车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学习交流。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回忆说,他们接触的第一张图纸虽然让他们眼前一亮,然而却和国内的行车环境相差甚远。
丁叁叁:它的那种图纸,它和我们的整个的其实我们的设计理念工艺体系它都不一样,但是它比方说它的接触网的高度,这种张力其实跟咱们国内的铁路不一样。
可见,“他山之石”也不能盲目地利用。摆在研发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不是简单复制图纸,而是进行差异化实验,并将一系列实验结果固化下来,形成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图纸。
丁叁叁:我们的整个工艺就是生产线实际上也都是重新构建的,把生产线、物资管理、物料管理,整个生产的组织。其实也都打破了我们原来传统的这种机车车辆的这种格局。
△丁叁叁(左二)与设计团队研究高速动车组设计优化
在这接近一年的学习、复制、固化的过程中,丁叁叁和研发团队也遇到一些困惑和不解,给他们绘制中国自己的列车图纸增添了很多难度。
丁叁叁:你可能需要知道的一些东西,别人他不告诉你。所以这里面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把它复制过来,能够把中国的车就是从160公里提到200公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从0到1,从无到有,写满了中国铁路装备事业的创新故事。一列高速动车组50多万个零部件,包含机械制造、电力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经过不懈努力,设计人员进行了无数“适应性改进”,解决了大量“水土不服”的问题。
丁叁叁:包括在中国的环境下,有时候高速条件下,发现这个柳絮,它堵塞,发热,做了好多这方面高速条件下的尝试。
△丁叁叁与研发团队讨论业内碰撞速度最高的车辆级碰撞实验
正是在这种反复的锤炼和打磨中,设计团队从2005年5月到11月底,一共画出了1万多张图。2005年11月25日,第一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的设计总图正式被批准。这也意味着从这一天起,中国高速动车组开始从设计图向实车的坚实迈进。
丁叁叁:我们其实一直就有着一个自主创新的梦想,按照一个新车设计的理念来做这件事。培养着我们自身的创新的能力,也在培养着我们自身的创新平台。
2006年7月31日,中国首列时速200公里国产化动车组在中车四方下线,代号CRH2010。一年后,2007年12月22日,首列时速300-350公里CRH2C动车组诞生。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本、法国、德国后,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发制造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的国家。
△首列国产化动车组在拉通试验中停靠北京西站
新闻联播男主持人:今天(2012年12月1日)上午9时整,四列高寒动车组分别从哈尔滨西站、长春站、沈阳北站、大连北站四站同时首发,不仅串起了东北三省,也串起了东北亚、环渤海两大经济圈;
新闻联播女主持人:这里是北京西站经过全面升级改造的高铁站台,今天(2012年12月26日)上午9点从北京西开往广州南的首发车G801次准时开出,上座率达到了100%;
新闻联播男主持人:今天(2014年12月26日)上午8点起,贵广、南广、兰新高铁首发列车先后开行,从东南沿海到大漠戈壁,中国人的出行速度,今天再次升级。
△首列国产化动车组在胶济线上开展线路试验
2017年,“复兴号”惊艳问世,并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最高速度
从“一张图”到“一张网”,“中国高铁”正在成为一张“国家名片”赢得世界的掌声。当然,随之改变的还有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生活模式。王福春的镜头悄然记录着这样的改变。
王福春:过去我拍的送别的把窗户拉开,握手,但是今天看来是不行了,全都是全封闭的,只有打手机说话,还有家长写个字条给孩子,让他看,几点到哪下车,特有意思。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左什:我是中国铁道博物馆讲解员左什,出生于1994年。从第一列国产化高速动车组到复兴号动车组,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展现的是铁路技术的进步、综合国力的飞跃。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将继续担负起传承铁路红色基因的使命,让铁路精神代代相传。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崔欣 樊新征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李昊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王伟 郭淼
编辑丨周尧
讲述人丨朱迅
制作丨李晓东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音响资料整理丨方媛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特别鸣谢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