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4日电(记者杜强)对多数服务行业从业者来说,反而是在节假日更忙的时候,“蓝领”王师傅这样做的。
王李浩是一名家具安装和维修师傅,借助于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平台,今年假期王师傅得以更自由地安排时间。
王李浩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妻子和孩子都在河南老家。今年国庆假期他没有回家,选择留在上海继续接一些单子,虽然累,但能赚到钱也开心。10月1日当天,王师傅给自己放了个小假,只在上午接了一个安装的小单子,晚上通过视频远程跟家里人吃了团圆饭。剩下的几天,王师傅都给自己排上了预约单。
王李浩今年31岁,年龄不大,却已经算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了。他告诉记者,如今他们这一行,越来越多的师傅选择“自己给自己当老板”,通过各类App接活,实现了“弹性工作”。
据王李浩介绍,之前,自己在一家家具厂工作了6年,时间不自由,更重要的是“钱也不多”,不少师傅的生活境况更差一些,只能在家居卖场门口等活儿,在车前或者路边立一个“专业家具安装”的手写纸皮。如今,通过“万师傅”“鲁班到家”等App,自己“平均一个月做100多个单子,收入1万多,好的时候能有2万。”
用户根据自己的家装需求下单,系统根据大数据将订单匹配推送给多位师傅。不同师傅给出多个报价,由消费者选择。这种“竞价模式”是“万师傅”“鲁班到家”等App在消费者端的服务方式。
除了方便消费者找师傅,这类平台也为诸多家居品牌提供了新的售后模式,“小一些的品牌难以铺设覆盖全国的售后体系,成本太高,第三方服务平台是挺好的替代方案。”王李浩说。
“手艺好的话,只要我们想,在平台上就能一直接单子,一直有活干,也不会出现工资被拖欠的情况,我觉得挺好。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我也在考虑和几个人组成团队,接一些更大的单子,赚的钱也更多一些。”王李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