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安门是什么意思】贵为皇帝,想修个过街天桥都这么难!

天桥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必备的交通设施,但事实上古人也有类似的东西。名字叫走廊。

不过,复道并不是给普通百姓用的公共设施,它一般架设在两栋高层建筑之间,通过复道可以便捷地在两栋建筑之间走动,无需上下麻烦。当然,能用得上复道的,也不会是普通的建筑,高等级建筑才有这个必要,比如宫殿。

下图是东汉时期的陶楼,中间以复道连接。

东汉陶楼

史书记载,西汉建立之初,上(刘邦)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刘邦从复道上看到将军们发牢骚,说明当时洛阳南宫是有复道的。此外,秦始皇当年在渭河以南大兴土木营建宫室,也用了很多复道。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就是形容秦宫复道的壮观。

看上去,古代的复道,其实就是为了给皇帝省事儿啊。不过,曾经有一位皇帝修复道,是为了给老百姓减少麻烦。他就是大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不过,刘盈修复道却是一波三折,我们先看看下面这张图。

汉长安城结构图

这是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实际的考古发掘、勘探工作,复原出来的汉代长安城的平面结构图。在城的南部,东西并列长乐、未央两宫,它们之间是一条南北向的大街,由于通往长安城的正南门安门,所以也被称为安门大街。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在长乐宫的西南部给他修了庙,名曰高庙,里面供奉汉高祖的灵位,我们在图上也可以看到高庙的位置。

当时,汉惠帝主要居住在西边的未央宫,也在这里处理政务,而吕太后,也就是吕雉,居住在东边的长乐宫。作为儿子,汉惠帝需要经常前往长乐宫看望母亲。可是皇帝出行非必须常,需要“跸”,也就是大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鸣锣开道,闲人回避。

汉惠帝是个好人,他觉得这样做,每次都大动干戈,很影响普通百姓的出行。毕竟,长安城就那么几条大街,而且按照汉代的规定,大街分三道,中间是所谓的“驰道”,只有皇帝能走,群臣百姓都只能走两边,在一些特别的地方,才能横穿大街,这就已经够麻烦的了,如果皇帝出行再“跸”一下,确实会给大家的日常生活添麻烦。

怎么办呢?汉惠帝灵机一动,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修个复道,从上边横穿安门大街,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自己可以轻松跑到长乐宫,也不必担心扰烦百姓。于是,汉惠帝就让人在武库和长乐宫之间修复道。

没想到的是,武库这边刚动工,就有大臣给他提意见,说这么做是错误的!这人是谁?他名叫叔孙通。说起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很重要。他曾经当过秦朝的博士,深谙礼仪制度。汉朝建立之后,一帮武夫出身的人不懂礼仪,朝堂之上乱哄哄。后来,叔孙通找了一帮儒生一起重新制定礼仪,这才让刘邦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帝王的威仪(上一次估计还是他看秦始皇出行时)。

叔孙通为什么说汉惠帝不对呢?这跟西汉初的一项礼仪有关,叫做“月游衣冠”。具体说来,刘邦驾崩后,埋葬在渭河北岸的长陵之中,长陵陵园里除了封土,还有寝殿,寝殿里摆放刘邦生前穿过的衣冠。每个月要把这些东西拿回长安城的高庙里进行祭奠。

结合上面说的高庙的位置,我们不难推测,月游衣冠所走的路,正是安门大街。叔孙通的意思就是,你老爹是大汉的太祖,而这条道,是你老爹衣冠所走的,非常神圣,你怎么能从它上面跨越??

咱们不管叔孙通这个看法是不是腐儒之见吧,反正汉惠帝一听很惶恐,觉得自己错了,就赶忙派人去拆已经修的部分。

没想到叔孙通再次反对,他的理由是“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就是作为天子,不该做错事儿,你现在动工了,百姓都知晓此事,你再去拆,大家就知道你错了呀!

这下子可真是进退两难,我估计汉惠帝心里都想揍叔孙通一顿,原本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儿,让他搅和成了这样!叔孙通不急不慢,给了个建议,就是让他在渭北的长陵附近再修一座庙,名曰原庙,以后月游衣冠就拿到原庙去,不用进长安城。那么自然安门大街也就不神圣了,复道可以走了!

汉惠帝听从了叔孙通的建议。


回顾一下,这事儿真是折腾,最后的结果,除了多修了一座原庙,好像也没有改变汉惠帝初衷。可是从此后,西汉皇帝都在陵园旁多修一座专门的陵庙,空耗了不少财物。追溯起因,都是叔孙通的多事。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