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龙、刘怀阳、郭勇
杨文勇在“两学一行”学习教育中,在重大支部党员大会上作出了承诺。
人物介绍
杨文勇,北方战区陆军旅通信和通信设备修理厂显示器和无线电技术员,2000年12月入伍,三级军士长,中共党员。
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被原沈阳军区评为“通信修理能力高等技师”。
杨文勇正在为旅作战值班室维修电视
“杨班长,炊事班的豆浆机坏了,你帮看看能不能修呗!”一天晚上,炊事班班长刘秀急切地说。杨文勇放下手中正在修理的电台,仔细看了看机器,“问题应该不大,你后天过来取吧!”在连队,大到通信装备小到生活电器,只要有问题,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文勇。
杨文勇的老家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承载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绵长深远,他的性格也如这般沉静稳重、憨厚踏实,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一天就知道泡在自己的修理间不停地捅捅这儿、修修那儿,但杨文勇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可圈可点。
专业技术精
杨文勇对手持式电台进行维修
通信连这个不到10平米的修理间,是通信装备最信赖的“急救所”。无论大病、小病、老病、新病,只要经过他的手,立刻“手到病除”,人送外号“通信神医”。“神医”这个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2015年夏天,连队一台通指装备出现故障,厂家维修人员的专业检测设备只能查出故障模块,无法查出具体故障元件,建议更换模块。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杨文勇语速缓慢地说:“我来试试。”只见螺丝刀、电烙铁、万用表在他手中来回更换,不到半小时,就检测出故障器件,最终只更换了元件,便让装备起死回生。仅此一项就为单位节省了2000余元。
敢啃硬骨头
杨文勇对卫星通信车载站电路进行维修
2016年野外驻训期间,为迎接上级临机拉动,旅里准备对野战通信会议系统升级改造,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修理所也没有对会议系统升级改造的经验,领导决定从地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这项工作,但地方技术人员看完系统后,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通信参谋为了能够给单位节省点经费开支,便和对方说:“其实我们依靠自身力量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主要是时间紧,心里没有底,你们看看能不能把价格再往下降一降?”但地方技术人员很不耐烦地说:“能整,还找我们干什么!”站在一旁的杨文勇心理很不是滋味,地方技术人员所说的每一个字就像一颗钢钉一样钉在杨文勇的心里,一股军人的血性顿时迸发出来,他向通信科科长立下军令状:“给我三天时间,保证完成任务!”就这样,查阅资料、绘制电路图、焊接电路板,与通信参谋反复磋商研究。饿了,啃个面包;困了,涂些风油精。他咬牙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最终按时完成了野战通信会议系统的升级改造,为保障演习通联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肯下苦功夫
杨文勇在连队图书室阅读通信期刊
入伍16年来,杨文勇把对修理工作的无限热爱转化到如饥似渴的业务学习和不断提高打赢本领上。面对通信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维修保障难度明显增大,他始终坚持向书本学、向院校专家学、向厂家技术人员学,每次邀请上级通信修理机构和装备厂家来队检修装备时,他都能虚心请教,跟班跟学。他把《电工学》《电子电路》《通信战士》等书籍作为枕边书,先后撰写修理笔记和读书笔记10万余字。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20余种不同型号通信装备的修理能力。
杨文勇加班加点研究野战会议系统改造
他勇挑重担、独当一面,近3年来,先后15次深入各营区进行通指装备巡检巡修,检修装备600余件,完成了指挥车通信系统集成和各营区通信站地网建设任务,攻克了通信值勤系统和指挥专网信息传输不稳等重点难点问题,还自主研制了电源设备转接器。正是凭借个人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多年来,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多次实兵演习的通信修理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