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电视台记者李少华
土族文角楼是武陵山区土家的古老建筑形式,广泛分布在石柱土族自治县,尤其是七瑶山、方头山、河谷老街,最典型的被称为“干栏”、“泉州落地知识”或“角楼”。
它是民族建筑工艺的奇葩,是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营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牢固防震。土家族木匠智慧超群,他们使用手中的斧子、锯子、墨斗和凿子等工具,将分散的木柱、木方和木板组合为牢固的吊脚楼,互为支撑,勾连紧密,稳固安全。
石柱金铃乡银杏村沙沱组木匠彭大恩说,土家吊脚楼的修造方式,那就是先做木架,木架就是由木柱、木穿(穿枋)还有木嵌(嵌子)来组成。这个木架的做法就是先用柱子打成孔,每根柱子一排一排的打成孔过后,另外用这种穿抬(穿枋),一排一排的穿起来,一排就成了一个整体,两头就是用木栓,把它栓得紧紧的,不用一颗铁钉,就能够把它固定。
据介绍,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与土家民族理念相适应,是在古代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可以避免虫蛇猛兽,讲求房屋朝向和坐侧。当中为祭祀和社交的堂屋,两旁为厢房或地正屋,两边是厨房和火塘,楼上是住房,吊脚柱下边是圈舍和柴房。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吊脚楼都透射出一种古朴柔美的气息,让人惊叹这些民间建筑大师的超凡手笔。
吊脚楼与当地生活环境和谐统一,依山面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被誉为“地仙”之居,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的土家族吊脚楼折射出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和民俗价值。
石柱台 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