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得力考勤机报表密码】“打样”成功!这项“通山经验”在全省推广

资料来源:咸宁日报

前媒体记者成勇特约记者孔帆上升。

手掌上报道咸宁。

(资料照片,如下图所示)

最近,副省长、省公安厅长徐文海在全省发布了普及通山县公安局经验、开展强基工程建设、夯实公共安全基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指示。

2019年、2020年通山县实现连续2年命案“零”发案,农村发案率同比下降11%,可防性案件下降21%。

“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连续2年大幅攀升。全市排名三项第一,一项第三。

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记者日前走进通山县公安局采访。

一村一辅警,群众有了“贴身护卫”

4月29日,晴,通山县杨芳林乡高桥头村。

早上7点多,38岁的夏早锋如往常一样,带上工作巡查日记本,骑着电动摩托车出门了。

“每天第一个巡逻点是学校,在那里查看校园保卫情况。等学生都上学了,我再去农户家走访,了解是否存在矛盾苗头。”夏早锋说,巡逻的情况都会记在记录本上。

和夏早锋一样,在这个寻常的早晨,有187个跟他一样奔波的身影,穿梭在全县每个村庄。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新群体:一村一辅警。

通山全市版图面积最大,毗邻2省5县,部分乡镇山高路远,水深库阔。全县187个村,县公安局正式民警不到300人。

2019年4月,县公安局针对农村警力不足的突出问题,于当年4月在杨芳林乡试点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试点,并迅速在全县全面铺开。

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曾庆祝说,驻村辅警实行“1+4+2+N”工作模式,即1天跟班学习,4天村内执勤,每周最少巡逻2晚,重要节点随机待命。同时积极开展“七小警务”,即收集“小情报”、解决“小困难”、处理“小事件”、调处“小纠纷”、平息“小信访”、排除“小隐患”、压防“小警情”。

厦铺镇林上村与崇阳县交界,距离派出所60公里,出警需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

2020年6月26日,3组两村民因为一块菜园地的归属引发争吵,事情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驻村辅警黄晚宝巡逻至此,立即上前调解,并耐心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化解二人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所幸有晚宝在,不然等派出所民警赶到,两人架都可能打完了。”村民黄秋燕对辅警表示肯定。

“一村一辅警”成为群众的“贴身护卫”,为农村基层治理编制了一张巨大的安全网。近2年内,农村警力有效提升、案件大幅下降、纠纷明显减少,先后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00起,全部及时妥善处置。而绝大部分矛盾隐患,是从源头化解的。

通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姜黎明说,抓基层,强基本,固基础,这是通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的基因密码。

社会肌体的健康,前提是细胞单元的强壮。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群众身边有了流动“派出所”,村村有人转,事事有人管,大部分矛盾解决在萌芽。

“雪亮工程”,安邦稳境的得力助手

“这里安装摄像头后,感觉特别有安全感。”5月7日,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村街道上,村民阮诗建指着离家不到100米处新装的摄像头说。

阮诗建所说的摄像头是通山县公安局雪亮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雪亮工程”,成为通山的亮点。

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018年10月,通山雪亮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先后投资8900万元,在城区及所有乡镇187个行政村重点路口、地段安装建设约4000个监控点位,可覆盖城乡主要道路、人员车辆出入口、公共活动场所,形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

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阮友农介绍,“2019年年初,整个县城只有110多个摄像头,现在,全县境内有4000多个摄像头。雪亮工程的实施,将治安防控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织就了一张密集的治安防控‘天网’。”

杨某是通羊镇郑家坪村村民,去年8月29日晚,其读初中女儿外出,直至深夜仍未回家,心急如焚的他向公安部门求助。民警通过查看视频监控,成功发现其女儿踪迹并寻到带回,杨某感激不已。

去年9月27日,县公安局接到浙江余杭公安局信息:有3名在逃人员可能进入通山境内,请协助抓捕。该局利用监控探头进行人脸识别对比,很快发现嫌疑人行踪,最后成功将在逃人员抓捕。

据悉,该县已利用雪亮工程共获取各类案件线索250余条,发现火灾、治安等安全隐患140余处,解决市民求助事件32起,破获盗窃案64起、交通肇事逃逸12起,抓获嫌疑人18人。

现代社会治理,得用现代技术手段。县公安局政委林德邻说,“雪亮工程有效解决了发案多、破案难问题,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灵魂工程”,长治久安的决定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4月9日,在通山县公安局召开的党史教育学习动员大会上,姜黎明再次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了灵魂“五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能干什么、我在干什么、我干了什么、我会留下什么?

从2019年来,这五问成了姜黎明逢会必讲的话题。

这五问让为民服务的理念在民警中更加入脑入心,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活的灵魂”,“决定的因素”。

该局出台了“八个一律”行为规范:上班期间一律穿警服,一律不得迟到早退,一律不得干与工作无关的事,工作日时间一律不得饮酒,警车一律不得乱停乱靠乱闯,发现敏感警情一律要果断处置、及时上报,手机一律保持24小时畅通,局党委作出的决定一律要执行到位。

近两年共有23名民辅警因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辞退处理5人,推动了全县公安队伍教育管理由“宽松软”转变为“严紧硬”。

思想通了、心气顺了、风气正了、干劲足了、形象好了。面貌一新的通山公安激发出高昂的士气和蓬勃的锐气。

一批“有事无事到政府敲锣打鼓扰乱工作秩序、非法上访和越级上访频发、逢开工必阻影响项目建设”等社会乱象得到彻底根治,一批为非作恶欺压百姓多年的黑恶团伙被依法打击,一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化解。

三年来,通山县公安局共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集团4个和团伙56个,侦破涉黑涉恶类刑事案件2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5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104.7万元,查处民警涉黑涉恶、充当“保护伞”21人,查获涉黑组织数、公诉涉黑涉恶案件数、一审判决涉黑涉恶案件数等指标位居咸宁市前列,破获的首例涉黑案件,被省高院列为10起有影响力的扫黑除恶典型案例之一。

7日,该县个体工商户周小丹告诉记者:“以前街头时常发生打打杀杀的事,让人感到害怕,现在扫黑除恶以后,社会治安好多了!我们老百姓十分支持扫黑除恶。”

化解小矛盾,积聚大平安,带来大变化。

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扫一屋净全境,积小胜为大胜,这就是通山县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提能增效的密码基因。

责编:张欢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