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男,1981年4月出生,38岁,2002年7月参加工作,目前王村镇非安曼村成立了花园系家庭农场,主要种植优质黑子蛙。
炎热的夏季傍晚,知了不厌其烦地控诉着炎热的气温,引起了稻田里青蛙的持续共鸣。他们的声音让这个冷清的花园溪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但是过分的鸣叫也让附近的村民有些厌烦。这个时候,花园溪仅剩的几户村民早已关门闭户,或外出乘凉,或在家看电视,谁也不愿意去听那虫鸟的聒噪。然而,这个时候田埂上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从这个田边走到那个田边,边走边看,还不时用笔记录着什么,仿佛感受不到夏季的炎热和环境的嘈杂。
他就是杨俊,王村镇碑岩湾村花园溪家庭农场的主人。别看杨俊现在身处在这个偏僻得就像原始森林的农村,穿着打扮也跟一般的农民无异,但谁又能想到不久前他还是大城市里的“高级白领”!难道是大城市里呆不下去了才回来种地吗?当然不是。
杨俊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就像很多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开始了他的“逐梦”之旅。由于自身优秀的条件,他被很多大公司看中。他先后去了四川家乐福超市和浙江苏泊尔上班,特别是在浙江苏泊尔的十二年时间里,他靠着自身地不断努力,从一个小职员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区经理,分管着两个省的业务,应该说是事业有成了,可是为什么他要放弃那么好的事业回乡创业呢?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就是杨俊是一个孝子。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杨俊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父母却垂垂老矣。杨俊很早就想把父母接到浙江和自己居住,方便照顾父母,但是老杨夫妇一直以不愿意拖累杨俊为由,让他专心奔事业,这件事也一直拖了又拖。最后在杨俊的强烈请求下,老杨两口子才对儿子说出实情:他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就想在家里生活。尊重父母意愿的杨俊最终还是决定了放弃浙江的事业,回家陪伴父母。
当然,陪伴父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要支撑杨俊回乡创业还远远不够,最终让杨俊下定决心回乡创业的还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杨俊大学就学习的市场营销,对市场的洞察力非常敏锐。在苏泊尔工作期间,他更是积攒了很多的经验。在一次与朋友聚会时,他偶然了解到现在由于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严格,对野生动物违法捕杀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野生青蛙不能吃了,但是很多人又很喜欢吃青蛙,人工饲养的青蛙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他开始深入学习如何养殖青蛙,也找到了一些经验丰富,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有了人还不够,还得有场所。为此他带着期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王村镇碑岩湾村,镇党委政府和碑岩湾村两委一听杨俊想回乡创业都非常赞同,积极为杨俊出谋划策,流转土地,协调多方关系等,这让杨俊更是感到了家的温暖。为了帮助家乡人,他也热情地邀请附近村民去他农场里帮忙,解决当地群众就业近20名。
通过积极努力,杨俊的花园溪家庭农场很快就建好了,开始了黑斑蛙培育。在此期间,杨俊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那里学习了各项政策法规及技术培训知识,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上的问题。特别是在黑斑蛙的销路问题上,虽然杨俊早就和乐山的一些餐饮店打通了销路,但是由于运输和供货价格的问题,销路虽然打通了,但是利润并不可观。杨俊在一次镇党委政府举行的乡土人才交流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没想到镇党委会后马上就研究出了解决方案。结合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美丽王村美食王村”目标,杨俊的黑斑蛙和本土特色餐饮店强强联合,打造出王村镇的特色美食:全蛙宴,一经推出,市场反响非常强烈,原来还有点发愁的6万斤黑斑蛙到最后都不够卖了,还要计划出售,利润更是增长了近1倍,2018年出售黑斑蛙5万斤,总产值100余万元,纯收入达20万元,这让杨俊欣喜不已,他回乡创业的信心更足了。现在,花园溪家庭农场已经发展了50余亩黑斑蛙培育基地,15亩小龙虾养殖园,200亩果树苗木、中药材基地。
下一步,杨俊将坚定生态绿色发展,继续扩大规模。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能够努力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然后去帮助更多的人,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