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
1梁钢筋在墙、柱内固定长度不足或锚固方式不当,没有按照有抗震要求的设计要求进行下料。
② 次梁钢筋入主梁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地梁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够。
③ 墙、柱钢筋伸入基础承台或伸出楼面、屋面的长度不够。
④ 悬挑梁筋或悬挑板筋的锚固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
⑤ 板底筋或面筋入梁内的锚固长度不够设计或规范要求。
⑥ 水平钢筋在墙转角处的锚固不符合要求。
顶层柱钢筋伸出的锚固长度不足、梁筋没有锚入节点内。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不符合要求,锚固长度及锚固方式均不符合要求。
水平钢筋在墙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和方式不符合要求。
梁面筋入墙的锚固长度不够,弯折端未达15d。
18mm的三级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不够,在C25砼内应为42d。
梁钢筋锚入柱未过柱中线15d。
剪力墙钢筋伸出楼面长度不足。
顶层反梁钢筋锚固错误,未锚入墙柱内。
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钢筋骨架倾斜。
地梁入承台的锚长度太短,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① 做好技术交底。
② 审核班组钢筋下料单。
③ 严格按设计要求、03G101-1 平法要求开料,保证各处钢筋锚固符合要求。
④ 锚固长度不够的要重新开料或焊接加长,或适当调整钢筋位置。
⑤ 墙、柱筋伸出楼面长度不够的要在砼浇灌前及时预插以保证上端的长度。
合格标准:如下图
钢筋锚固的方式及长度均满足设计、平法要求。
次梁入主梁的锚固长度符合要求。
次梁入主梁的锚固长度符合要求。
梁入墙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弯折段也达到15d。
墙柱钢筋顶部伸出墙面长度及顶部锚固方式符合要求。
钢筋成品保护
质量通病:
① 柱子钢筋绑扎后,踩踏柱子箍筋。
② 梁板钢筋安装完成后在钢筋上任意踩,堆放材料等,上层面筋踩塌、绑扎点松脱、没有做任何的保护措施。
③ 钢筋完成后没有及时浇筑砼,钢筋没有保护被污染,如后浇带钢筋。
墙后浇带钢筋未做保护,钢筋泥污染较多,止水钢板局部已变形松动。
钢筋完成后,在钢筋上乱摆放东西,砼泵管直接压在钢筋上压塌局部钢筋。
板负筋被踩塌,未及时整理。
钢筋被踩塌、混乱没做好保护、无整理。
后浇带钢筋无任何保护。
防治措施:
① 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要向工人做好交底。
② 楼板的弯起钢筋、负筋绑扎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不得在上面堆放其他材料等。浇筑砼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的正确性。
③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中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④ 钢筋模板内落入的垃圾、泥等要及时清理,如钢筋绑扎好后等待浇筑砼的时间较长,则应对钢筋进行覆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