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因为钱而受到天罚,但如果游戏制造商眼里只有钱,我想迟早会落得和雅达利一样的下场。
在尼尔国区遭讨伐的节点,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游戏行业发展史上的十大著名作死事件。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咖喱烤鱼,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段时间,万众期待的《尼尔:机械纪元》在steam国区正式解锁。作为今年以来人气最高的游戏女神,许多国内玩家早已对2B小姐姐望眼欲穿。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尼尔》在解锁国区仅几小时后,就将游戏售价由199元调高至412元,甚至比PS4版398港元(约合人民币350元)的价格还要贵。SE的这一举动果然让广大玩家瞬间爆炸,不仅仅是《尼尔》遭遇国区疯狂差评,连同SE旗下的其他游戏的评价也开始受到影响。一向对于国内玩家还算友好SE,这回却真的做了一次足以对其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冲击的“超级大死”。
国区的《尼尔:自动人形》评论区已经成为了红色的海洋
回顾游戏行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像《尼尔》迷之涨价这样闷声作大死的事件并不在少数,而作死的主角们在事件发生后也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极大的口碑危机,更有严重者甚至一度让厂商陷入了生存危机。所以今天就不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游戏行业发展史上的十大著名作死事件。
《ET外星人》与雅达利大崩溃
作为世界游戏产业的先行者,雅达利(Atari)公司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短暂地统治了美国的游戏市场,包括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内的众多美国IT行业大佬都曾经在这家游戏公司内任职。而其推出的游戏主机“雅达利2600”更是一度风靡北美大陆,成为了游戏史上第一台热卖主机。在雅达利辉煌的那几年中,所有美国人都看到了电子游戏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而且每一个人也都相信,电子游戏绝对会成为下一个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产业。
曾经的一代神机最终死于渣作泛滥
然而,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雅达利公司在初期并没有对雅达利2600主机发行的游戏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限制,直到1980年由前雅达利公司员工成立的Activision公司所做出的游戏大卖,雅达利才因为害怕竞争而起诉了Activision。其目的也并非是整顿市场,而仅仅是为了打压对手。1982年,在经过为期两年的诉讼后,法院判定雅达利败诉,这意味着不仅仅是Activision,从此以后任意一家公司都可以自由开发雅达利2600主机平台的游戏。一时间美国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个异常火爆却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的新兴市场,甚至连燕麦生产厂商都借机推出了十几款游戏,在大量劣质游戏充斥市场的情况下,许多玩家开始对电子游戏的质量失去信心。
雅达利主机上产出过不少作品
而在当年圣诞节时,由雅达利自己推出的游戏《ET外星人》则彻底摧毁了美国玩家对于主机市场的最后期待。这款由同年推出的超人气经典同名电影改编的游戏,仅仅制作了六周就匆匆完工,游戏品质极其低劣,可雅达利明知这点却依然生产了多达400万份游戏卡带。最终,游戏如期在1982年的圣诞节上市,虽然一经上市便取得了150万套的销量,但是在玩家们意识到这是一款充斥着BUG与赶工痕迹的超级烂作之后,《ET外星人》的销量便进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而雅达利公司也不得不将剩余的250万份游戏卡带当成垃圾做了填埋处理。在此之后,美国社会对于游戏机市场便彻底失去了信心,主流媒体纷纷高呼“游戏已死”,整体市场规模在三年内缩水到只有原来的4%,雅达利就这么把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游戏帝国给“作”没了。直到1985年任天堂携FC版《超级马里奥兄弟》登陆美国,游戏市场才慢慢有了恢复的迹象,而任天堂对其主机设置的“权利金”制度,也是吸取了雅达利作死的教训,对游戏品质进行了严格的把控,才避免了重蹈前人的覆辙。
连雅达利自家的《ET》都成了渣作,美国玩家心中的绝望自然可想而知
一部电影引发的血案
随着游戏产业整体制作水平的提升,由游戏改编而成的电影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了。比如去年的《魔兽世界》和今年的《生化危机》都推出了自己的全新电影,虽然整体质量较为有限,但是作为粉丝向的情怀作品,却依然能让厂商获得不少利润。
不过,并非所有的游戏改编电影都能赚钱,甚至对于曾经的Square(现Square Enix)来说,《最终幻想:灵魂深处》这部电影更是让整个公司都走向了破产的边缘。作为一部2001年上映的CG动画电影,《灵魂深处》的画面无疑是十分精致的,也确实达到了当年所能触及的技术上限。但是,本作的导演兼编剧坂口博信作为《最终幻想》系列的游戏制作人,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拍摄电影的经验,这就导致了电影的制作团队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在CG画面的表现上,却忽视了电影本身所应该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最终使得《灵魂深处》上映后因为内容空洞乏味而遭遇惨败,在投入了1.37亿美元制作费用的前提下,仅收回了5000万美元的票房,而受到重创的Square也因此陷入了绝境。
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做游戏和拍电影终归还是两码事
最终,作为《灵魂深处》的导演和制作团队主要负责人,《最终幻想》系列之父、一直以来始终带领着Square不断前进的社内核心制作人坂口博信不得不背起了电影失败的大锅。他先是遭被免去了副社长的职务,后又在第二年《最终幻想11》首发预冷后惨遭解职。而Square公司虽然在索尼大量买入其股票后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仍难以完全弥补《灵魂深处》带来的巨额亏损。无奈之下,公司只得在2003年与日本的另一家RPG巨头企业Enix合并成立Square Enix公司,不过实际上新公司是以Enix为存续,Square被完全并入,所以这次合并更像是一场收购。而且重视技术且充满创新精神的Square和喜欢将作品进行外包,注重投资回报的Enix风格完全不同,两家公司在合并后产生了相当多的内部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如今的SE变成了一家靠着炒冷饭和吃老本挣钱的平庸厂商。
坂口博信被迫与Square分道扬镳,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为巨大的损失
《生化危机4》NGC独占——论卡婊的自我修养
要问这个世界上哪个游戏公司的话最不能信,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卡普空”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游戏企业,卡普空似乎并不怎么重视自己的节操与名誉,出尔反尔的事情屡见不鲜。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则非“《生化危机4》NGC独占”事件莫属了。
《生化危机4》独占事件让卡普空栽了个大跟头
2001年,由于《生化危机》系列制作人三上真司认为PS2主机性能不足,加上彼时的任天堂新一代主机NGC刚刚正式发售,正急需为新主机造势的任天堂便与卡普空达成独占协议,共同宣布取消PS2版《生化危机4》的开发。其后的《BIOHAZARD》(《生化危机》)系列正统续作都将由NGC独占,双方甚至还为此签订了独占协议,此消息一出,舆论瞬间哗然。
卡婊:你想要独占?不可能的
然而,NGC主机在发售后的表现十分糟糕,完全无法与如日中天的PS2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也频频传出《生化危机4》将移植PS2的消息,为了辟谣,三上真司甚至说出了“《生化危机4》移植我就把脑袋砍下来”的著名言论。但是一心向钱看的卡普空却并未将当家制作人的言论当成一回事,在NGC失败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卡普空高层并未通知三上真司便直接宣布《生化危机4》将会向PS2移植。至于和任天堂的独占协议,卡普空则解释说,独占的作品是《BIOHAZARD》,而移植的作品则是《biohazard》,无耻地利用英文字母大小写的区别钻了合约的空子。就这样,卡普空如愿地将《生化危机4》转移到了PS2平台,在惨遭“砍头”的三上真司离职后,更是将这款经典游戏不断地向各个平台进行移植,以至于如今的PS4上面也依然能玩到这款十几年前的PS2神作。
虽然在此以后卡普空的声誉便开始全面崩坏,被许多玩家所不齿的同时,还落下了一个“卡婊”的恶名,但是对于纯粹的商人来说,恐怕再崇高的节操和名声,也比不过真金白银来的痛快吧。
不知道三上在得知《生化4》疯狂移植的时候,是否会下意识地脖子一凉
“千古罪人”和田洋一的“拍肩门”
既然说到了撕毁独占协议,还有另一个著名“背叛”事件不得不提,那就是当年在微软E3发布会上,由时任SE社长的和田洋一所导演的“拍肩门”。而且相较于卡婊宣布《生化4》跨平台时自知理亏所做的低调处理,和田洋一对于“拍肩门”却表现得相当乐在其中。
在2008年的E3大展上,当时的xbox项目负责人Don Mattrick正准备结束自己的演讲,和田洋一却突然上台走到了Mattrick的身后,轻轻地拍了一下这位微软大佬的肩膀。二人相视一笑后,和田洋一便展示出了一段《最终幻想13》的演示视频,并当即宣布这款曾经的PS3独占大作将跨平台至XBOX360主机。
2008年E3大展“拍肩门”瞬间
这个消息一出,业界霎时轰动,要知道在Square因为《灵魂深处》濒临破产时,索尼曾经出资100多亿日元买下了该社19%的股份,虽然这样的做法对于索尼自身也有好处,但对于陷入绝境的Square来说,这笔钱无疑是最重要的救命稻草。如果不是当时的索尼出手相救,恐怕公司根本撑不到与Enix合并的那一天就已经分崩离析。而且彼时的PS3主机由于初期的一系列决策失误,正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SE的公然倒戈无疑是狠狠地捅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索尼一刀,而破了戒的SE也在之后上演了更加疯狂的移植与冷饭大潮。
对于和田洋一的所作所为,虽然从公司经营角度来讲并没有错,但他却使许多在《最终幻想7》后培养起来的粉丝都倍感受伤,甚至还有较为激进的玩家认为他所导演的那一次拍肩是对整个日本游戏行业的背叛,而史艾的公司形象也因为和田洋一的拙劣演出而蒙受了巨大损失。玩家团体中要求和田洋一下台的言论始终不断,直到2015年和田卸任SE公司的全部职务,广大玩家才终于发出了“千古罪人终于滚蛋”的欣慰感慨。
权威媒体“塞钱通”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多国内玩家开始选择购买正版游戏的时代,每当有新作发售,都有许多人会选择先上网瞅一眼游戏的媒体评分,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因为游戏作为一种虚拟产品,一旦购买之后便很难退款,即使steam推出了所谓的“两小时退款”机制,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家依然很难对一款游戏的品质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在剁手之前看一眼权威媒体的评分会让交易的风险系数降低很多,在这一点上,不仅国内玩家如此,国外玩家也是一样。
曾经的《FAMI通》也算得上是业界楷模
但如果“权威媒体”也开始忽悠人了呢?
作为日本最“权威”的游戏媒体之一,《FAMI通》的评分一直是许多日系游戏爱好者在剁手前会参考的重要资料。而这本杂志的评分标准也曾经相当严格——截止2006年《最终幻想12》发售,《FAMI通》在创刊20年的时间里,总共只评出了6款满分作品,而这6款作品,除了《最终幻想12》因为制作理念太过超前,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之外,其他5款都是业界公认的神作。
《最终幻想13-2》虽好,但满分的评分有待商榷
然而以《最终幻想12》为分水岭,在此之后《FAMI通》的评分标准突然变得宽松无比,仅11年时间就产生了18款满分游戏,平均一年就有一款以上。而这其中也确实不乏争议作品,比如《最终幻想13-2》,虽然比起被系列粉丝疯狂吐槽的《最终幻想13》正篇确实有许多进步,但是这些改动是否真的能让这部作品荣登满分殿堂却十分值得商榷。
不过,像FF13-2这样本身素质并不算差的作品获得满分,最多只能算是“引起争议”。但是像《JOJO的奇妙冒险全明星战斗》这样的渣作竟然也获得满分,就真的只能让广大玩家强烈质疑《FAMI通》的权威性了。
玩过本作的玩家大都认为满分是用钱塞出来的
在这款由财团B出品的JOJO游戏里,玩家不管玩什么内容,那怕只是想要获得一些回复品都需要进行内购。而且游戏本身的素质也极为有限,剧情模式流程很短,战斗操作方面也没有任何亮点。这种明显的坑钱动自然引来了玩家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差评,而“塞钱通”的名号也彻底被坐实。愤怒的玩家们此时已经不再关心“塞钱通”到底收不收钱了,他们只想知道,像这样一款作品想得到满分,究竟要塞多少钱。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近几年来《FAMI通》评分屡遭质疑,再加上部分知名日厂频繁进行毫无节操的圈钱行为,导致如今的日系游戏在许多玩家眼里就是“雷作”和“渣作”的代名词,严重地拉低了整个日本游戏行业的外在形象。
有些续作永远不该推出,比如《毁灭公爵》
如果有一款游戏跳票了整整14年,你觉得它还能发售么?
1996年,3D Realms做出了他们的成名作《毁灭公爵3D》,这款在当年足可以比肩《DOOM》和《雷神之锤》的FPS名作一经推出就引爆了整个欧美游戏市场,幽默的游戏风格和劲爆带感的游戏内容让它成为了许多老玩家心中永恒的经典。
看看人家这细节做的
既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那么开发续作看起来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1997年的E3大展上,3D Realms正式放出了传说中的续作《永远的毁灭公爵的》的宣传影像,并宣布这款作品将在1998年与玩家们见面。
不过和许多优秀的作品一样,《永远的毁灭公爵》并没有像预告的那样在1998年如期上市,制作组3D Realms声称,为了提升游戏品质,他们决定更换引擎,使用虚幻引擎来让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游戏将在1999年才能发售。
故事一直发展到这里都还算正常,而3D Reamls严于律己,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也让广大玩家对《永远的毁灭公爵》抱有了更大的期待。
当年的《毁灭公爵》确实非常优秀
然而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永远的毁灭公爵》先是在1999到2004年之间不停地更换游戏引擎,版本从虚幻1.0发展到了虚幻2.0,甚至一度传出了要使用DOOM3引擎的消息。而在2005年之后,3D Realms公司内部更是爆出了诸多问题,多位核心开发成员相继离职,《永远的毁灭公爵》虽然每年都宣称即将发售,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又会再度跳票,这个曾经万众期待的续作项目也在此期间信誉扫地,逐渐沦为了业界的一大笑柄。
最终,3D Realms在2009年由于资金问题解散了游戏制作组,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永远的毁灭公爵》会就此流产时,因开发《无主之地》系列而名声大噪,且与2K公司关系密切的Gearbox公司在2010年宣布将接手游戏的后续开发。而这一次,历尽千辛万苦才把制作权握在自己手里的2K终于得偿所愿,在2011年正式发售了这款跳票长达14年的游戏。然而,这款本该在14年前就发售的游戏,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整体风格都已经显得非常过时,正式发售后只拿到了59分的媒体平均分,成为了游戏史上最大的笑话。
对于玩家们来说,也许《永远的毁灭公爵》不发售反而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法国的土豆不好吃
如果对广大玩家发起一个问卷,调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购买育碧的游戏,我想相当多的人都会在问卷上写下相同的两个字——土豆。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游戏发行公司之一,育碧的高产是所有玩家有目共睹的,其产品涵盖的领域之广得以让育碧在各个类型的游戏中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忠实粉丝。所以,面对着数量如此庞大的玩家群体,育碧自然要想出一套合理且高效的用户管理系统。
而这个系统,就是Uplay。
作为一个划时代的用户管理系统,育碧Upaly的确完成了很多足以让人仰望的成就,比如育碧通过Uplay促成了一个新的玩家群体——正版游戏受害者的形成。再比如他们用Uplay的实际表现让全球的玩家意识到,原来土豆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架设服务器,效果只会比烂橘子稍微差一点点。
除了服务器,育碧的bug也让玩家很头疼
当然,以上纯属玩家们在Uplay爆炸时用以吐槽的玩笑话,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Uplay的不稳定性。游戏中与服务器失去连接的事情早已如家常便饭,而因为无法登陆Uplay而打不开游戏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比如之前非常火爆的《荣耀战魂》便由于近期土豆服务器疯狂抽风的缘故,最新的评价已经跌至了仅有32%好评的悲惨地步。在这种情况下,Uplay不仅无法成为优化玩家游戏体验的加分项,反而变成了严重影响育碧游戏口碑、制约育碧游戏销量的减分项。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育碧在之后仍然无法改变土豆服务器的糟糕体验,恐怕玩家的信任与耐心,总有一天会被彻底挥霍殆尽。
《荣耀战魂》目前的口碑已经接近崩盘,多数玩家都在吐槽网络问题
玩不起XBOX ONE怪我咯?
本世代的主机发售至今已经过去了差不多4年时间,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XBOX ONE被PS4全面压制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在双方机能差距并不大的情况下,销量差距却如此明显,除了游戏阵容之外,微软自身昏招频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2013年的E3大展上,微软宣布自己的新一代主机XBOX ONE将会强制进行每24小时一次的在线验证,没有验证的主机将自动锁死。消息一出,舆论瞬间为之哗然,绝大多数玩家都对微软此次推出的霸王条款表示了极度不满,而XBOX负责人Don Mattrick却说出了“只有在潜艇上服役的士兵才不能24小时在线,上不了网的美军就去乖乖玩XBOX360吧”这样的骇世之语。除了在线验证之外,微软还宣布XBOX ONE的二手游戏将只能在好友之间交易且只能转让一次,于是就在这些愚蠢的条款发布后不就,索尼便立马做出了针对性的回应,向玩家保证这些该死的情况绝对不会在PS4主机上出现,虽然之后微软也宣布取消在线验证和二手交易限制,但是其造成的恶劣印象却很难再轻易抹去。
在发表不当言论后不久,Mattrick就离开了微软
然而微软的作死还远远没有结束,XB1在上市后被强行捆绑体感设备Kinect进行销售, 这使得机能明明不如PS4的XB1却比对手贵了足足100美元。但Kinect作为体感设备,对于一般玩家来说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导致XB1的产品性价比被进一步拉低。加上之前不当言论引起的风波,最终让这款新主机在很多玩家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并最终对其销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信在天蝎座的问题上微软一定能“学乖”
说好的出中文?不存在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玩家在正版游戏方面的购买力暴涨,越来越多的厂商都选择了为自己的游戏推出官方中文版。不过也有些厂商反其道而行之,大有你们中国玩家随便买,出了中文算我输的架势。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足球经理2017》(以下简称FM2017)差评事件。
这件事的起因是FM系列制作人Miles Jackson曾在2011年时发推特表示“除非有2万名正在玩盗版的中国玩家购买正版我们才会出中文”,而在FM2017推出后,有网友在推特上截图并询问Miles,中国区FM销量早就超过2万套,是否应该考虑推出官方中文版。
然而Miles的反应却出乎这位玩家的意料,这位制作人先是否认了中国区销量过两万的事实,并声称steam的统计数据有误,之后又辩解称自己的意思是要比前作购买人数多2万人,但其原文为“we’d need 20k of the people currently pirating ”,显然只是说达到2万人而并非再多出2万人。他甚至还表示由于中文版售价较低,不能和其他版本相提并论。就这样,本来只是正常询问的玩家被Miles歪曲事实死不认账的态度所激怒,便将此事在国内网站上公之于众。
制作人:汉化的前提是在中国卖出两万份
之后的情况想必很多关注过此事的玩家都很了解了,由于国区的狂轰乱炸,FM2017在短时间内就被刷成了多半差评,此后制作人由于架不住国区玩家的攻势,发推表示“you’ll be able to make your own translation”,即国区玩家可以利用社区自行翻译游戏。但是这个举动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加火上浇油,毕竟中国玩家最不缺的就是民间汉化补丁。在这条推文发布之后,FM2017评价继续探底,被刷到了仅剩29%好评时,游戏发行商SEGA终于坐不住了,发表声明将推出官方中文补丁。
目前,SEGA承诺的中文补丁已经上线,不过汉化质量并不是很高,而FM2017的评价虽然有所回升,但依然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40%左右)。虽然刷差评这个做法本身值得商榷,但是制作组歧视中国玩家、死不认账和歪曲事实的做法同样令人不齿,相信在这件事之后,任何厂商在对待中国玩家时,都将持有一个更加谨慎和公正的态度。
死不认账的Miles只能在中国玩家面前妥协
毫无气度KONAMI
如果要在2015年之前选出最遭玩家嫌弃的游戏公司,我想无论是节操称斤卖的卡普空,还是冷饭天天炒的SE,乃至做游戏如流水线的EA,都会是这个称号的强有力竞争者。
不过在2015年之后,KONAMI的横空出世几乎让其他所有竞争者都黯然失色。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2015年3月,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合金装备V:幻痛》的小岛秀夫突然被曝出即将从KONAMI公司离职,紧接着KONAMI便发布了官方声明,称《合金装备》的后续作品将由新的人才来制作,变相验证了小岛离职的传闻。没过多久,另一款由小岛秀夫负责开发的游戏《寂静岭P.T.》也遭到取消,而小岛秀夫工作室也在之后遭到解散。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由于KONAMI准备将经营的重心转向成本低廉但是利润更高的手游行业,因此作为传统游戏领域领军人物的小岛秀夫便遭到了高层的敌视与针对,而小岛之所以一直选择默默忍受没有发声,只是因为想要顺利地推出自己的最后一款《合金装备》。
这些消息传出后,全世界喜欢小岛秀夫的玩家全都炸开了锅,纷纷怒喷KONAMI薄情寡义。而KONAMI非但没有辟谣,反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这条消息的正确性——在《幻痛》发售前后的那段时间里面,KONAMI不但禁止小岛秀夫参加任何有关《合金装备》的活动,还阻止其在推特上与粉丝进行话题交流,这种已经涉嫌阻碍他人言论自由的行为招致了许多玩家的强烈抗议。
而这起事件的高潮出现在TGA2015的颁奖典礼上。在当年的“游戏奥斯卡”中,《合金装备V:幻痛》接连斩获了“最佳动作游戏”与“最佳原声音乐”两项大奖,但是KONAMI却禁止身为制作人的小岛秀夫参加颁奖活动,只得由Big Boss的英语配音演员Kiefer Sutherland代为领奖。此事一出,对于KONAMI忍无可忍的玩家们终于集体爆发,一时间,凡是关注TGA颁奖典礼的玩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f**k konami”的声音,这家曾经辉煌了30年的游戏大厂一夜之间便彻底名誉扫地,遭到了来自全球玩家的抵制与鄙视。
如今的KONAMI已经将经营重心完全转向了柏青哥与健身产业,并且在转型后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但是其在小岛秀夫事件中的所做出的种种狭隘行径,却早已被钉在了游戏史的耻辱柱之上,怕是以后再也难以抹去了。
其实纵观上述事件,无论是出尔反尔跨平台,还是跨界去拍电影,亦或者是把跳票14年的烂作强行推出,驱动着厂商们前赴后继搞出这些作死行为的,无非还是“金钱”二字。在这个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像波兰蠢驴这样把《巫师4》当成DLC来卖的良心商家早已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厂商们都把提升业绩增加收入摆在了企业经营的头等位置。虽然作为企业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若是不重视游戏本身的质量,却一味依靠商业运作来刺激消费,那玩家们有朝一日也必将让这些厂商吃到自己种下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