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像双丝网,其中有数千个结”
人类的感情是多么丰富,“结”是多么丰富多彩!
中国结在实线和球之间、直线和曲线之间、几何图案和无形表面之间简洁优雅地表现出来,形成现代轻盈的美学,凸起的质感展现出自由、和平、纯洁,创造了自由呼吸的空间。在古典和时尚、夜景和适用、丰富的色彩和朴素的武画中,流传着每个人心中的华夏情结。
中国结是中华文化和艺术的象征之一
中国结就象中国的书画,丝绸,陶瓷,茶叶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含。
中国结缘起
据文字记载:“ 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故而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文化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有用骨头做的“骨针”,既然有针,那时就也一定有了绳线,我们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
《易.系辞》和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都记载了结绳为约,结绳为契。
在远古的华夏土地上,“结”被先民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上的功能,同时还有着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这首梁武帝诗曾被无数人沿用至今,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美名称为同心结。而唐朝的教坊乐曲中,还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比梁武帝的诗句还要更早的同心结实物
在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三十号墓出土有一件汉晋时代的“镂金”锦香囊,该香囊有四条长饰带,每两条相绾在一起,打出一个标准的同心结,这样,就在香囊两侧形成一双对称的、饰有花结的流苏飘带。
另外,新疆尼雅墓地出土的一件汉晋时代锦缘毡帽残件,则是在帽的尾部垂一对长带,带上打出同心结。由此看来,早期,同心结被用在服饰、器物的饰带之上。
明人王圻《三才图会》有“魂帛图”,其中介绍“结帛式”为:“用白绢一匹,结如世裕称为同心结式。”结是把一条白绢从正中对折,在近对折处打出一个结。这个结的编制显然需依循特定技巧,能同时在结的两边各挽成一个装饰性的圈环,两环的大小与形状均形成对称;这样的结就是“同心结”。
同心结实物标本
苏州南郊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中出土有一条绸带,是将经过裁剪缝制、两端呈剑形的白绸对折,并在近对折处接连打出两个结,这两个结的双侧均带有对称的圈环。
如此的形制与《三才图会》5所示“魂帛”之“结帛式”相近,不同处仅在于打了双结。因此,曹氏墓所出绸带应该正是一条“魂帛”实物。那么,这条魂帛上的结,也就是古代同心结的实物标本了。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中,一件银镀金鸿雁纹匜上有着鸿雁口衔绶带的图纹,绶带呈现为一条长带对折为二,相绾形成一个田字结,并在两侧形成一对套环,与汉晋香囊上的花结完全一致。
实际上,这种用一对长绦结成田字形实心结的纹饰在唐代文物上屡屡出现,如出于何家村窖藏的珍贵“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衔杯起舞的骏马的颈上也是扎有同样结饰的长绶扬举风中。这种结饰的实物或图像在形式上很统一,都是用一对长带绾成,形成的花结也一致,由此可断,它们正是“同心结”的具体体现
也就是说,两条带状物相绾成田字形实心结,便是古人所重视的“同心结”,营盘墓地三十号墓出土的汉晋锦香囊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往昔那曾经让多少儿女心跳怦怦的“同心结”的儿女情结。
更使人兴趣盎然的是,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件金梳背,竟是用金丝扭成一个又一个小同心结,焊接在背脊上。
金丝同心结沿着背脊对折,各有一半贴服在梳背的两侧,看去宛似蝴蝶;实心结则凸出在梳背的弧形轮廓线上,如一颗颗小花苞,实在精巧至极。
有记录的同心结描述
唐传奇《霍小玉传》里,“忽然见抛出一斑犀钿花合子,方圆一寸有余,中间有轻绢做成同心结,抛在了卢氏的怀中”;
再如《初刻拍案惊奇》之《乔兑换胡子宣淫》一篇中:“唐卿思量要大大撩拔他一撩拔,开了箱子取出一条白罗帕子来,将一个胡桃系着,结上一个同心结,抛到女子面前。”都是男子用手帕系了小物件,再随手绾个同心结,抛给女性。
欧阳修《武陵春》“金泥双结同心带,留与记情浓”,便是女性以发带、衣带一类私密物件打成同心结,送给中意之人。
元人郑光祖所著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中,男主人公白 裴小姐故意扔下的香囊,就立刻对香囊上的纹饰及刺绣文字进行了一番敏捷的破译,其中正包括“上面这同心结,与我同心合意”
《辽代太平年间金银器錾文考释》有一件“双狮纹纯金佩带”,在金带板的中央,錾有一熊衔花结的奇妙纹样:一个具有上下两组同心结的、组织复杂的花结被巧妙地套在熊颈后,然后对称地穿过兽口所衔的圆环,再套在它的双前爪与双后爪内,由此,使得这个华丽的花结稳当地吊挂起来。位于下部末端的同心结在两侧形成一对圆环,可以将物件系挂在其中;古时独立成件的同心结应该也有着实际的用途,可以随时将它们套挂在腰带等处,然后利用结上的环圈垂系物品。
《初刻拍案惊奇》之《乔兑换胡子宣淫》:“唐卿思量要大大撩拨他一撩拨,开了箱子取出一条白罗帕子来,将一个胡桃系着,结上一个同心结,抛到女子面前。”
同心给运用发髻中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赵县君乔送黄柑》:“中间又有小小纸封,裹着青丝发二缕,挽着个同心结儿。”
《谢氏诗源》中说有一种“流苏髻”,就是将同心结引用到发式设计中的结果,当时的富家女子多以发髻效仿这种同心结的设计”
当代的研究者对于金丝同心结的编结过程加以了复原,《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正因为打法简单,所以每逢到需要告白的场合,含情的男女往往会临时起意的打个同心结,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一腔热情。
中国结在女性装饰上的使用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貌,我们可以由画中看了中国结在当时女性装饰上的运用。
例如在画中仕女的腰带上, 就发现有单翼的简易蝴蝶结作为实用的装饰物。
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 的壁画中, 有一位仕女腰带上的结,就已经是我们现在通称的蝴蝶结了。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章.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屈原用“圭而不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晋朝的刘伶在《青青河边草篇》中写道: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古汉诗中亦有: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离别此。 诗中用“结不解”和胶漆相融来形容感情的深厚,可谓是恰到好处。
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
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清代结绳艺术
清朝的《宫女谈往录》记载,打络子已成为宫女们打发时间、竞技的一个必备技能,绳结已演变成为一门艺术,样式多花样巧,在那时绳结作为装饰的用途相当广泛,简直就把中国结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
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轿子、窗帘、帐钩 、肩坠、笛箫 、香袋、发簪、项练、眼镜袋、烟袋等,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寓意。
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的对白,络子就是结子的应用之一;就说明了当时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巴的调配,以及结子的式样名称等等的问题。
中国结数字代表的意义
有代表和谐圆满的一,代表吉祥,进取如意繁荣数三,代表福禄寿集合数的五,代表乔迁安稳吉庆与顺遂的六,有代表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七,有代表志刚坚心的八
中国结的概念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是基于传统的“络子文化”重建起来的新艺术。
“绳”结渐渐变成了“情”结,由私人装饰品变成了族群纽带和文化象征,并融入了以年俗为代表的新民俗。
“结”字更强调群体聚合性,从而能在“络”原有的吉祥、如意、情谊等个人意义基础上,增加集体的象征与隐喻,进而与“中国”这一晚近的历史概念紧密关联,创造成了中国结这一新名词及其背后的文化、民俗。
现代的中国结适合更广泛的表情达意功能,中国结不再局限于恋情的信物,而是扩展为联结亲情、友情的纽带。
中国结融汇了心智、技巧、精力,其外观小巧、朴实、精致,很符合中国人传递情感的需要。
一根绳结都牵连着你、我,他,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祖国和亲人,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并与之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