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京剧的人不少,知道黄色的人不多。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曲种。
我们都知道它叫“京剧”,但是它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皮黄”。这个名字,是它在没有被叫京剧时的本名,为何会取这样的名字呢?因为京剧伴奏的腔调。
皮,指的是西皮;黄,指的是二黄。大家都知道,京剧是在清朝年间,融合了诸多地方曲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皮”、“黄”二字,则是各自代表南北。西皮,是源自梆子腔,旋律高亢激昂,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源于徽调,较为平和婉转,极具南方音乐特色。
而在京剧的伴奏中,西皮多用于抒发表达情感,二黄则多用于叙事。这也是与二者的腔调特点有关系的。在京剧中,一琴一鼓就能表演,胡琴负责腔调,板鼓负责板式节奏,相互配合进行伴奏。像我们常见的二黄慢板、二黄原板,就是在阐述事情上用的。而像西皮流水、西皮快板,则多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