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分期上市已经回到了行业的焦点,“中华第七”还能重振行业领先者的雄风吗?
中国油漆(深圳)有限公司工厂
随着分期上市目标的临近,“中华涂料”再次成为涂料人关注的焦点。
按照计划,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的时间为6月30日(现因故推迟,预期到7月10日)。拥有85年历史的“中华制漆”也由此迎来了又一发展契机——自1991年作为主营业务并入北海集团有限公司(CNT Group Limited,简称“北海集团”)并在联交所上市之后,“中华制漆”迎来了独立上市的机会。
然而,分拆上市也让“中华制漆”的名称面临被弱化的趋势,取代它的将是“中漆集团”——2016年9月,中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漆集团”)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由此拉开了北海集团以推动制漆业务分拆上市为目标的重组的序幕。
公开的信息显示,此次重组的目的旨在简化制漆业务的企业架构。中漆集团就是作为北海集团制漆业务相关公司的控股公司的身份成立的。在经历了约9个月的运作之后,重组宣告完成。重组后的中漆集团体系由14家附属公司组成,这些公司分布在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中国及新加坡,而“中华制漆”仅存在于1家子公司及2家孙公司的名称之中。
对于分拆上市的目的,中漆集团表示,在于为制漆业务及余下业务创造在联交所单独上市的平台,令其得以按照各自的业务需要独立进行股权集资及债务融资。在分拆及上市前,制漆业务为北海集团的业务分类之一;完成分拆及上市后,余下业务(包括投资物业业务、贸易业务及其他业务)将成为北海集团的主要业务。
这意味着,中漆集团的上市也即北海集团制漆业务的一次“独立”过程——尽管北海集团仍将作为中漆集团的控股股东存在——这将为中漆集团或者说原来的“中华制漆”体系的经营争取到更多主动性,并让其发展前景释放出更多的可能。
不容忽视的是,过往“中华制漆”时期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的耕耘及由此形成的依赖,并不会因为中漆集团的成立和上市而改变——对于中漆集团来说,中国内地市场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战场。如此一来,“中漆集团”时期又将在这片涂料和油漆的“沃土”上带来怎样的变化?能否及如何重振雄风?值得期待。
而对于这一变化及期待,我们有必要对中漆集团及“中华制漆”的过去作一次重新认识——它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的转变过程,以期预见它的未来。
香港创设与发展
“翻开中华制漆的史册,我们应该铭记的第一个名字:林堃”——2012年,当时的中华制漆庆祝八十周年,一首题为“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的诗歌如此描述中华制漆的起源。
根据报道,1932年,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人民流离失所,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工业更是千疮百孔。爱国华侨林堃(已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本着工业救国为理念,于当年6月在香港创立了中华制漆的前身——当时的企业名称为中华制漆厂(China Paint Manufacturing Company)。
关于中华制漆的起源还有另一个版本。根据后来在1985年收购了中华制漆的香港商人徐展堂在接受《中国涂料》的采访中所述,中华制漆的前身为林堃等上百名华侨合资创办的广州油漆厂。1946年,林堃将人员和部分机器设备搬到了香港,企业重新注册了中华制漆(一九四六)有限公司(简称“中华制漆(一九四六)”)。
无论是哪个版本,相同之处在于——在企业创立初期,各部分条件可谓无比艰难。“但是正是那份工业救国的信念支撑着初生的中华制漆坚强的生存下来。”根据《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的描述,林堃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华侨将工业救国的伟大梦想和使命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千辛万苦造出了中华制漆的第一桶油漆。
“当林堃们捧着第一桶油漆时,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激动和振奋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制漆的每一滴油漆里,都有一份伟大的承担/每一位中华制漆人,都是伟大梦想和使命的铺路人。”《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如是咏叹。
根据中漆集团发布的资料,中华制漆厂创立了“菊花牌”品牌并从事油漆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其中包括磁漆、油漆及颜料以及透明光漆等产品。
中华制漆分销店面
1946年,中华制漆在经历了第一次重组。当年6月,中华制漆(一九四六)(后于2007年改名为“中华制漆(一九三二)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宣告成立;而为中华制漆打下“第一桩”的中华制漆厂于11月宣告解散,其业务由前者接管。在此之后,中华制漆创立了新的油漆品牌——“长颈鹿”。
此后的中华制漆进入了一个腾飞的通道。据记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家庭装修乃至玩具塑胶等工业品都需要大量油漆,中华制漆紧紧抓住机遇,为适应生产扩大的需求把厂房从旺角搬迁至观塘。
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华制漆旗下的“菊花牌”油漆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达到95%。“菊花牌乳胶漆,颜色就靓啦”,一曲菊花歌唱遍整个香港,使得菊花品牌在香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在高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1972年,中华制漆和美国最大制漆企业宣伟(Sherwin·Williams)进行合同期为10年的技术合作,引进全面制漆技术,更是让其产品如虎添翼,市场地位得到极大的巩固。
对于这一段历史,中漆集团发布的资料指出,受惠于香港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建筑业以及玩具、电子及电器制造行业于1970年代的发展,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可快速扩展其业务。
发展如日中天的中华制漆很快又迎来了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重大利好时机。中漆集团的资料指出,随着中国于1978年实行经济开放政策,香港制造商(主要是玩具、电子及电器制造行业)开始将其生产设施向中国迁移。此举不仅带动中国建筑业及制造业发展,更于中国本地市场创造出稳定的油漆及涂料产品需求。中华制漆也不例外,最早在1981年开始在内地设涂料加工厂。
在此历史机遇下,1985年,徐展堂出手以高出原价30%的8000万港元收购了中华制漆,并拉开了中华制漆扩张的序幕。“我看中的是‘中华制漆’这块牌子,这个名份,更重要的是我对香港充满信心。”徐展堂在前述采访中如是说。
徐展堂由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意识到扩展产能的需要,1986年,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在香港九龙西贡对面海分两期动工兴建其生产设施及总部。第一期工程于1988年竣工,其包括各种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00000平方呎(约9290平方米)。1990年,随着西贡第二期工程于落成,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将其总部迁至新总部,该新总部连同第一期工程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62000平方呎(约15000平方米)。
与此同时,1987年中华制漆在深圳买地建厂。这为徐展堂治下的中华制漆进军内地市场及上市奠定了基础、吹响了号角。
“徐展堂时代”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华制漆进入“徐展堂时代”。《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这样描述道:
“在这艰难的成长路上,在中华不朽的史册上,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一个伟大的名字:徐展堂——我们可亲可敬的主席/是他,让中华制漆从香港走向大陆/是他,让中华制漆在香港成功上市”。
徐展堂(资料图片)
在收购之时,中华制漆只能算是徐展堂所经营的“小生意”,但徐展堂依然极其用心。“除董事长更换外,‘中华制漆’(都是)原班人马在做(经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认为企业的发展前途应该在内地,应该背靠大陆发展,大陆是一个重要市场。”
1991年,徐展堂在深圳沙井镇买地投资的工厂落成,并以此工厂成立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简称“中华制漆(深圳)”),“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涂料厂”,从而拉开了中华制漆进入内地市场的大幕。新厂房总面积为60000平方米,每年产能达130000吨。
对于深圳工厂,徐展堂刚开始只是想搞简易厂房,“简单应付一下就生产”;但后来他改变了观念,要把国内公司扩大,建成现代化的厂房。“如防火设施在当时就很先进,一根钢管就要一万多元,防爆设施也是最现代化的。”徐展堂说:“很多人来参观,包括外国人部感到很奇怪,问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搞这个厂,搞这么大规模,我说我相信国家改革开放会成功,我们的厂也要有二三十年的考虑,不能因陋就简。”
当徐展堂在国内注册“中华制漆”商标时,一开始深圳市政府及广东省政府都不同意,因为用的是“中华制漆(China Paint)”名称,“中华”字号私营企业是不能用的。但徐展堂不愿意把几十年的老牌子改名,就写信给中央领导,希望国家尊重历史。“后来,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批准了我们的申请,国家将‘中华’字号批给我们这样一家‘外资’企业。”
同在1991年,徐展堂在香港还推进另一项事业——他在当年3月在百慕大群岛注册成立中华制漆控股有限公司(China Paint Holdings Limited),后改名为北海集团;中华制漆(一九三二)也于次月成为北海的主要附属公司。
1991年5月,北海集团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认股超额达153 倍之多。这意味着,中华制漆也随之成为上市集团的一部分。中漆集团公开资料显示,北海集团上市时,制漆业务是其最初从事的核心业务。
继深圳之后,中华制漆开始在中国内地布局更多的生产工厂和公司——
1992年6月,中华制漆(一九三二)与一名独立第三方在湖北省鄂州市成立湖北长颈鹿制漆有限公司(前称为湖北中鄂制漆有限公司及湖北精华制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长颈鹿”);
2004年4月,中华制漆(一九三二)成立长颈鹿制漆(上海)有限公司(前称为精华制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长颈鹿”),以兴建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2004年8月,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在江苏徐州成立长颈鹿制漆(徐州)有限公司(前称为北海溶剂(徐州)有限公司,下称“徐州长颈鹿”);
2009年,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动工兴建广东新丰生产厂房,厂房已于2013年开始试营运,现由中华制漆(新丰)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在完成全国生产网络布局之前,中华制漆还被卷入“出售风波”。根据徐展堂的描述,“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很多公司都受了损失,很多外国人抱着捡便宜货的心情,来寻找收购对象,日本、美国、英国等十家世界著名涂料企业都想要收购‘中华制漆’这个厂。”
但徐展堂并不打算卖掉,他说:“‘中华制漆’是中国人自己的漆,凝聚了几代华侨的心血。‘中华’字号来之不易,我想外国人都是冲着‘中华’招牌来的。当然作为一个商人,当时我曾想卖……但卖了以后,在涂料方面香港就没有本地的民族企业了;‘中华制漆’是香港人的骄傲,怎么能卖呢?若卖给外国人,他们用‘中华制漆(China Paint)’这个牌子, 我们中国人心中是多么别扭。”
2003年底,徐展堂做出最终决定——“工厂可以卖,设备可以卖,‘中华’的招牌不能卖!‘中华制漆’不能卖,今后永远也不会卖。我要把‘中华制漆’做大做强,为‘中华制漆’争光。”
正是徐展堂的“不卖宣言”,让中华制漆得以生存与发展,并有了后面及今天的故事。
佳绩与“掉队”
随着中华制漆的生产与销售重心转移到中国内地市场,以及徐展堂所言的“把‘中华制漆’做大做强”的决心,中华制漆在2003年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通道。
根据徐展堂的讲述,2003年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华制漆”上。“2004年3月份我第一次参加公司会议,亲自参与公司的管理,下决心整顿‘中华制漆’。我对每个部门进行研究,第一个部门是科技部,聘请了2个德国化学师,一个是德国涂料协会的副会长,一个是德国的大学教授……我把德国搞涂料最好的人才挖来,充实企业的科研队伍,改善提高科技力量。”
与此同时,徐展堂还不断出国访问油漆厂、原料商,把全世界的大部分优良油漆样品都拿回来研究、攻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很快初见成效;另一方面还加强广告宣传,扩大“中华制漆”的知名度,争创中国名牌。
在徐展堂的强力治理下,中华制漆的发展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2005年,徐展堂跟媒体举例表示:“2004年是油漆行业最困难的一年,原材料涨价,价格不稳定,一些中小涂料厂倒闭, 但我们‘中华制漆’2004年却是十年来最好的一年,产销两旺。”
而在中漆集团公开资料中,对于中华制漆2006年之后5年的成绩也进行列举,显示其旗下的三个品牌(长颈鹿漆、菊花漆、玩具漆)逐渐在中国市场上扎根、开花与结果——
2006年,中华制漆(深圳)的“长颈鹿牌”及“菊花牌”入选中国首批“政府绿色采购清单”;
中华制漆(一九三二)获甄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其中一家建筑外墙油漆及涂料供应商;
2009年,中华制漆(深圳)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体现中华制漆(深圳)重视研发工作,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
2011年,中华制漆(深圳)的“菊花牌”荣获“中国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称号,“长颈鹿牌”木器涂料连续三届荣获“工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
上述成绩的取得,也表明中华制漆在相对应的时期内经历了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是这样记录这段历史的:“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水立方,到西藏的拉萨火车站/从广州的碧桂园,到香港的理工大学/您的每一处手笔都不同凡响,堪称经典/长颈鹿漆的五彩斑斓,菊花漆的万紫千红,玩具漆的绚丽多彩/让世人见证了中华制漆的奇迹和力量,品牌和信誉”。
图为江西宜春长颈鹿漆总经销商(摄于2008年)
然而2010年徐展堂的逝世,让中华制漆不得不经历一次高层的更迭,徐浩铨、徐荫堂、林定波由此成为中华制漆新一代管理层。他们的到来同样对中华制漆进行了一次“大手笔的战略气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效益为中心,以销售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公开的资料,徐浩铨为徐展堂之子,现为北海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即将调任北海集团非执行董事;徐荫堂为徐展堂胞弟,已于2013年辞任北海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职务;林定波则为林堃侄子,现为北海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
在中华制漆发生高层人事变动的同一时期,2010年之后的中国涂料市场也进入一个大调整时期——一方面外资巨头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力度,各种收购及加大投资力度的举措纷至沓来;另一方面经历了行业红利时期的民族涂料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上市、环保化、业务多元化等一时成为行业热点。
在这一过程当中,在一批内地年轻的民营涂料企业及品牌声名鹊起的背景下,中华制漆的名声有所被掩盖,尽管在《中华制漆八十周年礼赞》中声称创下“销售业绩历史新高”,但其发展势头已出现“掉队”之嫌。
中漆集团公开资料承认其制漆业务(即中华制漆)的收益于2012年曾出现下跌,但表示“此乃由于中国政府发布有关抑制房地产价格急升的政策所致”;收益亦曾于2015年下跌,而“此则主要由于我们维持利润率的订价政策所致”。中漆集团还表示,“虽然本集团的财务表现在2015年转差,但我们于2016年的财务表现因我们推行的业务措施而得以反弹。”
“转差”与“反弹”清晰地展现在中漆集团开示的财务报告中——报告期内(2014年-2016年),在2014年中华制漆录得11.31亿港元的销售业绩之后,2015年即遭遇较大幅度的下挫——降幅超过20%——且2016年虽有所回升,但仍无法突破10亿港元的关口;而其利润也经历了与销售业绩类似的情况。
或许正是这样的业绩表现,让中华制漆下定了“求变”的决心。
分拆与上市
2014年11月,北海集团曾就分拆制漆业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单独上市提交申请,但那一次申请在2015年6月被联交所驳回。
对于此次分拆申请的驳回,联交所给出的原因包括:分拆制漆业务后,北海集团余下业务的投资物业的公平值收益占其经营利润的绝大部份,以致于排除公平值收益连同制漆业务所租赁物业市场租金调整的情况下,按合并基准计其于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会录得亏损;分拆制漆业务后,北海集团余下业务三个年度各年超过一半租金收入源于制漆业务而被认为并非完全独立。
在解决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后,北海集团于2016年4月再次向香港联交所提交分拆及上市申请,而联交所亦于2016年6月确认北海集团可落实进行分拆及上市。3个月后,担负制漆业务分拆上市重组任务的中漆集团便宣告成立。
中漆集团公开资料显示,在分拆及上市前,北海集团拥有四个业务分类,分别为制漆业务、投资物业业务、贸易业务及其他业务。“制漆业务为北海集团表现最优秀的业务分类之一,营运历史亦最为悠久。余下业务为北海集团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其一直录得稳步增长。余下业务则独立于制漆业务,并拥有与制漆业务不同的业务发展方向。”
中漆集团成立后便迅速展开了重组行动,目的旨在简化制漆业务的企业架构。经过9个月复杂的重组过程之后,截止2017年6月,中漆集团由其自身及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中国及新加坡成立的14家附属公司组成。这14家附属公司中包括湖北长颈鹿、中华制漆(深圳)、徐州长颈鹿、上海长颈鹿、中华制漆(新丰)等位于中国内地的生产基地,它们都归于中华制漆(一九三二)名下。
上市前中漆集团体系
中漆集团表示,北海集团董事及其董事均认为分拆及上市将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利,理由包括:将使中漆集团及北海集团更有效选定其各自的目标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资金筹集方面之竞争力,并达致更良好的资本分配以提升各公司内部的增长;将提高制漆业务及北海集团其他业务的营运及财务透明度,并可让投资者及市场更清晰理解各有关业务的营运及财务状况;可令制漆业务及北海集团其他业务的管理层对各自的营运及财务表现直接负责及加强问责性;等等。
2017年6月19日,中漆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包含招股章程在内相关上市文件,显示其拟在全球发售25000万股(香港发售2500万股,余下部分为国际发售),每股面值0.10港元,发售价格为每股0.86港元(不低于每股0.80港元)。中漆集团的股票代码为与其创立年份相同的“1932”,预计正式上市交易的时间为6月30日上午9点。
假如中漆集团发售价为0.83港元(即招股章程所列指示性发售价范围的中间价),经扣除就上市已付及应付的包销费用及估计开支后,其估计将从全球发售获得16820万港元的所得款项净额。
按照中漆集团的计划,所募的资金的46.7%将投入到中华制漆(新丰)身上,用于兴建新丰生产厂房(包括办公楼、员工宿舍、涂料产品研发中心、危险品仓库等);剩余部分将用作偿还银行贷款(11.3%)、寻求收购业务或生产资产(25%)及销售及市场推广计划与活动(17%)。
从中漆集团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来看,其重心依然倾斜于中国内地尤其是华南地区的经营。其中新丰生产厂房将包括年产量达2万吨的水性油漆及涂料产品生产设施,以适应涂料环保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寻求收购业务或生产资产一项中,中漆集团计划(其中包括)精挑细选油漆及涂料业务及资产的策略性收购项目,以便进一步提高本集团在华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并渗透华南及华中的油漆及涂料市场。
“我们将以生产及储存设施规模为考虑因素,以及收购目标是否经已取得所需牌照与拥有本身的分销网络以补助我们现有的业务。我们亦会考虑收购目标的生产组合,即水性及溶剂型生产线的混合以及物流与地域考量。”
另外在销售及市场推广计划与活动一项,计划包括翻新分销商于香港及中国精选店铺的店铺陈列与形象,宣传“菊花牌”、“长颈鹿牌”、“Resene” 及“ZICERA”品牌,作为室内及室外油漆的新一代水性油漆及涂料产品。
“Resene” 及“ZICERA”是中漆集团新近引入和推出的品牌。前者来自新西兰,后者主打一种水性环保建筑油漆及涂料产品;两者目前仅在香港地区销售。而在这个表述中,“玩具漆”品牌不再出现。
尾声
长颈鹿漆分销店面
随着中漆集团独立上市的即将完成,其发展历史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它能否在过往打下的基础上,实现事业的复兴与又一次飞跃?
根据中漆集团公开的信息,至少在过去3年里,其每年超过九成的业绩来自中国内地市场的贡献。这说明中漆集团对内地涂料市场的极大依赖,而且从其上市募集资金的投向来看,在未来这种依赖将会进一步加强。
而且,在徐展堂之后中华制漆所经历的一个“低迷期”(至少是在宣传上的“低迷”)或也将随着中漆集团的上市而被打破——它的上市已经在涂料行业引起“久违”的关注;而根据它的募集资金使用计划,除了直接的宣传费用投入外,“策略性收购”的一旦实现也必将成为行业话题。
只是当前中国涂料市场的格局越趋复杂——外资巨头的进入仍在持续,但趋于稳定,它们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且将进入领域极大程度地扩展;民族涂料企业的竞争依然激烈,在各个细分领域以及新兴领域,蓝海被迅速地挤成红海——在此背景下,中漆集团“求变”的时机依然有待商榷。
根据介绍,中漆集团的产品分布在工业、建筑领域,另外还有辅助产品,其中尤以工业油漆及涂料产品为主,占比超过5成。而在其工业油漆及涂料产品中,大部分为木器涂料。根据独立市场研究及顾问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为中漆集团专门进行的行业研究(中漆集团为此花了60万元)报告显示,近年中国零售木器涂料市场规模持续缩小,其销售价值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下滑,降幅分别为7.0%和3.0%,“减少(是)由于客户的喜好改变以及中国整体住宅物业市场发展普遍放缓所致”。
由此可见中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中漆集团依然表达出其信心。其在公开资料中表述道:“我们的董事相信,于2015年我们的收入大幅减少后,随着我们实施多项业务举措,本集团的表现已开始稳定……根据公开资料,我们于中国设有业务据点的竞争对手从油漆及涂料业务产生的收入于2015年亦严重倒退。”
为应对上市及当前市场的挑战,中漆集团也有所动作。“继于2015年为应对收入减少而实施的业务举措后,我们成功专注于服务表现较佳分销商及与此等经挑选及表现不错的分销商(即我们的客户)维持良好的业务关系。”截止2016年底,中漆集团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分销商仅有400多名。部分分销商由于销售额“微不足道”或“未能达到相关分销协议所载列的最低销售额”而失去续签分销合同的机会。
至本文截稿时(6月30日)止,中漆集团突因主要股东一纸诉讼状告利益受损而延迟上市(预期于2017年7月10开始在港交所主板买卖)。无论如何,上市之日近在咫尺。站在又一发展阶段门前的中漆集团——或者说它的前身“中华制漆”——也借此上市东风扬帆起航;只是在纷繁复杂的中国涂料市场中,它将能否或者如何迎头赶上?
(黎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