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子镇的工匠们在路边的玛瑙上钻孔。
《喜从天降》的原料只有200块,售价80万元。阜新玛瑙产业办供图
每逢三六九,十家子都会举行玛瑙交易大集。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外观疙疙瘩瘩的,椭圆形,挺不好看,一块重约200公斤的大石头,你打算出多钱买?
多少高手都琢磨几轮了,没敢下手,轮到吕刚,他看了一眼露在外面的巴掌大的一块红色,当机立断出价19万元。
露出的这块巴掌大的红色是“战国红”,红缟玛瑙的一种,其与战国时期出土文物的玛瑙饰品相似,国际市场上,一对“战国红”手镯卖到过1000万元以上,所以,即便只有露出来的这一点儿,也够做两条手链,吕刚据此判断,这块大石头最低也值20万元。
所有人都在等着揭晓谜底,结果,这块丑石头破出“战国红”玛瑙净肉6.4公斤……业界震惊,高手们悔得直拍大腿,天价的宝贝。
这样高手过招的精彩戏码,在阜新市十家子镇时刻上演,但这只是玛瑙产业繁华状况的一个小小片段,十家子镇居民约2.8万,2万人从事与玛瑙相关的工作。无数个“吕刚”凭借勤勉智慧成长为玉雕艺术鉴赏大师、玉雕大师,成为高手行家,十家子镇也已从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变成影响世界玛瑙价格的一方重镇。
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阜新市,十家子镇只是阜新确立的“一区两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中的“阜蒙县十家子玛瑙产业集聚区”,阜新全域现有玛瑙厂家、业户5900余家,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这个被命名为世界玛瑙之都的辽西北城市,正随着玛瑙品牌的名声鹊起,向着转型升级的目标迈进。
从给玉器厂送原料 到“把玉器厂给顶黄了”
吕刚出生于1975年,是辽宁省玉雕艺术鉴赏大师,现任阜新市十家子镇玛瑙协会会长、阜新市顺义玛瑙工艺品厂厂长,是土生土长的阜新十家子镇人。他与玛瑙结缘,成长为玛瑙行业里的顶尖儿高手,与父辈努力奠定的基础分不开。
1985年,吕刚的父亲在十家子镇务农为生,种地时总是能够从地里捡到疙疙瘩瘩的石头,祖辈都知道,这是玛瑙。
阜新玛瑙文化始于8000年前查海古人类时期,成长于元、明时期,兴盛于清代。1982年,在阜新市阜蒙县境内考古发现的阜新查海古人类遗址出土了大量玛瑙刮削器和玛瑙镞,在阜新辽代城址、墓葬遗址中,出土了玛瑙酒杯、玛瑙围棋等等。这些文物证明,阜新玛瑙工艺品生产及制作历史出现过辽代的繁荣、元明的蓬勃和清代的兴盛。阜新查海古人类遗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认识玉、加工玉、使用玉的地方。
在吕刚的记忆里,十家子镇的玉器厂加工的就是玛瑙。父亲把地里捡到的玛瑙原石源源不断送进玉器厂,后尝试着把原石外皮儿敲打掉,往厂里送粗加工过的玛瑙圆球,后又自己购买电机设备,给玛瑙圆球打孔卖进玉器厂,每个能赚几分钱……凭借这一项副业,当时这个家庭每年可以收入两三千元,同一时期,在城市,每个工人的月工资还不到40元钱。吕刚一家一年的收入,要一个城市工人赚四五年。
收入可观,孩子也不能闲着,吕刚还有一个弟弟吕闯,兄弟俩从小都跟着父母接触玛瑙。吕刚记得小时候的时光,只要不上学,就是在家打孔。全家的辛勤让家庭小作坊变身为小规模加工厂,当时雇了十几个工人,各种工序都有人干。
不再给玉器厂送原料,吕刚自己家就能生产项链,这引发不少人效仿。镇子里小作坊、小工厂越来越多,做工更精巧,成本也更低。不久,玉器厂被顶黄了,工人、匠人只得重新寻找门路。
推销主要靠腿 背着200公斤玛瑙项链走遍全国
民间玛瑙加工厂如雨后春笋,十家子镇走进全民玛瑙生产时代。眼瞅着产量增加,卖给谁这个大问题怎么解决?只能靠自己。
父辈的奋斗艰苦卓绝,吕刚父亲总是背着一个大兜子,里面装满玛瑙项链,去北京、北戴河、山海关、秦皇岛、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的旅游景点,给商户们送货。一出门最少十天八天,这一大兜子卖空了,回到家装满,再出门……等到吕刚十五六岁,可以当正经劳动力后,父亲决定带着吕刚出门。父子俩背了总共200多公斤玛瑙项链,目的地是四川。
这一趟,让吕刚印象特别深刻,原来背着兜子送货这么辛苦。父子俩又背又扛,多亏遇到一个老乡,上车的时候帮忙倒腾上火车。到北京转车时,吕刚留在站台上看货物,父亲出去购买转车的票。当年没有手机,只能买完票再回到站台上找儿子,然后爷俩儿一起把几大袋子玛瑙从一个站台折腾到另外一个站台。
交通不便利,通讯也不便利,勤快是十家子人致富的唯一法宝、吕刚父子的上门推销启发了其他十家子人向外走,更多产自十家子地区的玛瑙以“背包坐火车”的推销模式,走到了全国各大旅游景区的摊床上。当年没有太多的品牌概念,即便有人从旅游景区内购买过玛瑙,也并不知道它们来自辽宁阜新十家子镇。
但是商户们是了解这一信息的,他们知道阜新有个专门出产玛瑙的小镇叫十家子,在那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玛瑙原料,数不尽的能工巧匠以及琳琅满目的玛瑙饰品……慕名而来的全国客商多了起来,十家子镇每逢三六九举行玛瑙交易大集,渐渐成气候,全国玛瑙原料、半成品、传统旅游产品、摆件以至于后来的高端手工艺品,都会在这个集市上流通流转。
在北京当两年学徒 学会玛瑙雕刻技艺
再往前追溯,玛瑙雕刻工艺在阜新出现较早。玛瑙雕刻也被称为玉雕,玉雕艺术分北派、海派、扬派、南派四大艺术流派。阜新是北派玉雕重要发源地之一,作品多为宫廷饰品,极少民间用品。由于受到约束,北派玉雕风格庄重古朴、稳重大气,与南方玲珑剔透的风格不同。北派雕刻人物、花鸟、花瓶较多,也出现过很多大师级人物,但从民间的角度看来,当时十家子地区的玛瑙加工能力仅限于“会做玛瑙项链”。吕刚回忆,“一种是平串,一种是塔串,就是说一种是珠子大小都相等的,一种是珠子越往上越小的”。当年玉器厂出来的工匠,擅长制作小雕刻、项链、鼻烟壶而已。
吕刚等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北京顺义地区的一家玉器厂急需10个打孔工人。于是,吕刚和工人们去了北京。1993年,吕刚等十人留在北京学雕刻。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吕刚认为一是开阔了眼界,跟师傅学到了雕刻技术,二来是学会了选料,接触到四五十种石料,为未来自己选料奠定了基础。吕刚目标明确,学雕刻技术,非常勤奋刻苦,最后,这个厂新样的样品大多出自吕刚之手。
1995年,吕刚结束了两年多的学徒生涯,回到十家子镇。父亲投资2万多元更换了设备,支持吕刚在玛瑙雕刻领域大展拳脚。吕刚的勤勉刻苦受到不少北京同事的赞许。在得知吕刚将回乡创办玛瑙雕刻工厂时,5名工友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跟着吕刚回到了十家子镇。因为吕刚学习雕刻技术的玉器厂位于北京顺义,吕刚给自己在十家子镇的工厂取名为“顺意玛瑙厂”,用以尊重自己的技术来源。
崭新的技艺,先进的理念,让顺意玛瑙厂一炮打响。十家子镇当时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传统的玛瑙产品制作阶段,串项链,做饰品的居多,做玛瑙雕刻的厂家不超过3家。吕刚的企业优势明显,接雕刻订单接到手软,有的订单甚至来自韩国日本……
200元石料变身80万元艺术品
玛瑙雕刻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2009年,吕刚得到一块玛瑙原石,是200元左右购买的,当做观赏石摆放。一位文化界的朋友看到后说,这花纹好像蜘蛛网啊。吕刚大受启发,立即找来设计师,一起研究起这块石头……确定方向后,他找到性格沉稳、技艺精湛的师傅。慢工细活,这位师傅打磨了6个多月,作品《喜从天降》诞生,蜘蛛网栩栩如生,蜘蛛活灵活现。
这件作品获得第五届“玉玦杯”辽宁省玉石雕刻大赛金奖,他的朋友也喜爱得不得了,非要收购,最终以友情价80万元的价格将这件作品买走。
精品不胜枚举,玛瑙雕刻是阜新这个城市的特色名片。早在197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雕成的阜新玛瑙《水帘洞》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年,杨克全大师、王磊大师的玛瑙雕刻作品成功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07年,李洪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保护阜新玛瑙雕刻这一面临失传的手艺,国家将阜新玛瑙雕刻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将建全国最大的玛瑙艺术品创作生产基地
小镇十家子从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形态,发展为以玛瑙产业为主。十家子镇居民约2.8万,2万人从事与玛瑙相关的工作,玛瑙产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采集、加工、半成品制售、成品制售,到高端艺术品雕刻出售。
扩展到整个阜新市,十家子玛瑙产业集聚区成为阜新市玛瑙产业格局的重要内容。据了解,阜新玛瑙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玛瑙产业链条,基本确立了全球玛瑙加工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地位。
阜新市玛瑙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士学介绍,2016年9月,阜新被授予“世界玛瑙之都”称号,这是阜新市唯一的一张国际名片。
在大家熟悉的领域,如饰品和摆件等,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给人们造成“玛瑙并不高端”的错误印象,产业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2017年,阜新玛瑙业在困难中前行,是转型中发展的关键一年。可喜的是,业内人士看到阜新玛瑙行业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预示着产业发展模式在悄然转型。阜新玛瑙产品种类齐全,包括饰品类、娱乐类、旅游制品类、装修装饰类、工业类、工艺品类、医药保健类。其中工业类可用于航天飞机的轴承等等。
目前,阜新地区有玛瑙厂家、业户5900余家,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带动就业10万余人。在2018年阜新玛瑙的发展设计里,阜新提出“玉文化底蕴深厚,玛瑙文化特色鲜明”,阜新将持续不断加大地域特色玛瑙文化品牌宣传,提升阜新玛瑙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玛瑙业将围绕着建设全国最大的玛瑙艺术品创作生产基地的目标努力。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经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经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