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最近社区团购迅速涌入南宁市民的生活。喜欢美团、喜欢兴盛、喜欢橙心、喜欢买很多食物等大型社区团购平台正在竞争性地进入南宁各小区,这些平台背后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资本的涌入,价格补贴烽烟四起,让社区团购一时成了“香饽饽”。去年底,为规范社区团购,相关部门提出了不得低价倾销等“九不得”的经营红线,“九不得”能否刹住社区团购的野蛮生长态势?调查篇
社区团购遍地开花,消费者乐享“薅羊毛”
一分钱4个鸡蛋、一分钱一斤红富士苹果……临近春节,一些大型社区团购平台纷纷推出低价优惠,吸引不少南宁市民加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后发现,面对平台的低价促销,很多消费者学会货比三家,疯狂“薅羊毛”。另一边,很多便利店、小卖部老板争当“团长”,一些小区里甚至有30多个“团长”。低价商品能否保证质量?“薅羊毛”真的能得实惠?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社区团购平台各种促销海报贴满了南宁一些小区便利店。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王斯/摄
低价促销诱人,消费者货比三家“薅羊毛”
最近,家在凤岭北的刘女士每天都会习惯性打开多个社区团购小程序,看看针对新人的优惠商品中有没有自己心仪的东西。“前几天,我在橙心优选1分钱买了4个鸡蛋。”刘女士说,提货时她发现鸡蛋包装完好,是正规商家的货品,前期对品质的担忧一扫而光。她发现,许多社区团购平台针对新人都有各种优惠,一分钱一斤红富士苹果、一分钱一包抽纸……一些平台还推出买20元返20元券,价格低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2月2日,在荣和山水美地小区社区团购一提货点,“90后”的社区团购忠实粉丝廖小姐向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展示了她的“战利品”:米、面、油和牛奶。她发现社区团购的价格确实非常实惠,特别是新用户。她认为这是一种懒人经济,今天下单明天下班就能拿到菜品,对于不喜欢去菜市的年轻人来说真的很方便。
便利店门口开辟了提货点商品存放处。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王斯/摄
社区团购遍地开花,有“团长”月入万元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南宁市很多小区的便利店、文具店门口,都张贴着各大团购平台的促销宣传海报,店老板是多个平台的“团长”。
在水一方小区的杨女士原本开了两家便利店,建有一个400多人的团购群。购买商品达到一定数额,她还会送货上门。后来,她卖掉了两家便利店,除了自己找货源组织团购外,平时也是社区团购的“团长”。
“之前我们当‘团长’有门槛,平台要求我们微信群的人数要达到200多等等,所以,并不是谁都能当‘团长’。”杨女士说,现在社区团购平台越来越多,也没有门槛,只要申请就能当“团长”。在该小区,大概有近30个“团长”。杨女士说,“团长”增多,意味着业务分散,大家存在竞争,需要“团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仙葫大道开便利店的黄女士也是一名“团长”,在她看来,平台上的商品实在是便宜太多,尤其是熟菜和水果,售价甚至低于自己店里商品的进货价,她也经常在平台上下单购物。按照平台给出的奖励,团长每发展一个新用户,就能得到3元奖励;新开发用户达到一定的数量,奖励还会翻倍。上个月,她仅发展新用户就拿到了1000多元的奖励,还能从其他下单用户处拿到相应比例的提成。
在采访中,“团长”们对自己每月所获利润都有所保留。据外省媒体报道,有不少“团长”月薪过万。
社区团购“团长”向记者展示各平台给“团长”的收益情况。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巫碧燕/摄
消费者忧心商品质量,有人感觉“薅羊毛”没薅到实惠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新规后,社区团购的低价竞争依然存在,一些消费者也开始吐槽,低价买到的生鲜产品质量难保障,感觉“薅羊毛”没薅到实惠。
荣和山水美地小区的覃女士说,去年11月,她在一家社区团购平台上购买了两斤筒骨,全是冷冻的。让她失望的是,煮出来有一股腥臊味。她担心会有平台销售问题猪肉,无人把关和监管。
一家店铺门口贴了多个社区团购平台的海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王斯/摄
陈女士说,她在社区平台上看到一种牛肉丸,页面上显示南宁市青秀区的销量有2000多份,她就跟风买了一份。结果,这牛肉丸煮熟压根没有牛肉味。她向提货点反映,对方说只要是商品没变质就不属商品质量问题,不能凭客人口感说不好吃或不喜欢就退换。
采访过程中也有消费者反映,收到的货物与平台上的图片相差甚远。也有消费者认为,平台商家销售时虽然会注明有50克左右的误差,但若少于50克的商品单价又不一样,涉嫌缺斤少两。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