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教育报》记者透露,北京各区县有一个或多个摇篮,这些学校目前也是区县的名校,处于领先地位。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时有是由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造成的,一方面出于学校自身历史积淀和办学实力,另一方面与当地用人机制不无关系。■现象
在通州区,永乐店中学是一所拥有本区干部“摇篮”美名的学校。通州区委副书记李玉军、通州区教委主任张邵武、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顾岳山、通州区新华医院院长张国锋……他们都是永乐店中学上世纪80年代的毕业生。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也拥有本区干部“摇篮”的美誉。仅仅就当前教育系统的干部来说,出身于陈经纶中学的就有一大批:朝阳区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工委副书记的王世元,区教委副主任王彪,区教育工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徐志辉等均来自于陈经纶中学。此外,多年来,陈经纶中学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校长、书记,他们目前均已成为了朝阳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例如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刘永芬、书记王松都来自于陈经纶中学,北京一一九中学校长夏树林、原朝阳区区教委体美科科长、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宋广东也都在陈经纶中学工作过。
据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在北京各个区县,都有这样一所或几所盛产本土干部的“摇篮”,除上述几所外,平谷区的平谷中学、顺义区的杨镇一中、西城区的香厂路小学等等也都是区县本土干部的“摇篮”。这些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学有所成之后,回到家乡奉献青春智慧,逐渐成长为推动区县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仅如此,这些学校也培养了大批干部教师,调任本区县其他岗位,成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军人物。而反观这些学校,毫无例外也都是区县的名校优质校,拥有领头羊的地位。
有趣的是,这一现象让“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再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调查
区县两委负责人多毕业于“摇篮校”
在海淀区,北京理工附中素有干部“摇篮”的称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系统的干部多数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现任海淀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炜此前是该校物理老师,任现职之前,他还曾在海淀区教委工作过。此外,海淀区原教委副主任何晓威、海淀区教育局局长牛忠干、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学明都曾任教于北京理工附中。
而在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和杨镇一中三所示范高中校无疑是本区乃至北京远郊区县教育发展的高地。在杨镇一中的校友录中,现代教育报记者发现,本区域内的领导干部和在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能手有很多是曾任教于杨镇一中或者是该校的毕业生。现代教育报记者获悉,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冯义国、顺义区教委主任刘克祥、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主任张海等均为杨镇一中毕业生,如今他们执掌着顺义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顺义区教育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着在郊区县乃至全市的强势地位。而在顺义区现任校长队伍中,也有不少曾在杨镇一中任职或锻炼,如顺义二中校长陈坤清等,杨镇一中被人称为区域内干部的“摇篮”可谓是名副其实。
无独有偶,和顺义区情况相类似,主管教育的通州区委副书记李玉军、北京市教委小教科科长刘惠民、通州区教委主任张邵武都曾就读于永乐店中学。如果再算一算通州现任中学校长的来历,十之七八与永乐店中学渊源颇深。运河中学校长张佳春曾是这里的副校长,通州二中校长孟凡褔、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校长杜褔栋都曾任职于此。回看近十几年来,通州教委已从这里抽调调近30名干部、教师到本区其他学校任教。此外,宋庄中学、漷县中学、觅子店中学、陆辛庄中学等多所学校的校长也是永乐店中学的校友。
除了教育系统,通州当地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多位干部领导也是永乐店中学培养出的学生。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顾岳山、中医医院院长张明海、新华医院院长张国锋皆毕业于此。如今在乡镇一级党委书记、各委办局负责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曾是永乐店中学的学生。
盘点这些“摇篮校”,每所“摇篮校”都可谓是硕果累累,它们都为本区县培养了大批本土干部,这些干部分布在各个岗位上,共同为区县这所大船破浪前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摇篮校”现今多是优质校
现代教育报记者盘点发现,被称为区县本土干部“摇篮”的学校,在今天大都是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校”或“市区县重点校”的名校或者优质校。例如海淀区的北京理工附中、平谷区的平谷中学、西城区的香厂路小学、顺义区的杨镇一中等学校,他们均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突出的办学成绩、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受到社会密切关注。
永乐店中学始建于1952年,1978年被确定为通州区重点中学,2005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目前是通州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陈经纶中学则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老校,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目前朝阳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市级示范校。北京理工附中的前身是教育部1950年创办的工农速成中学,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干部的。1952年,教育部把该校交给了北京工业学院,成为大学预科,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京工附中,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大学派出的。而杨镇一中是北京市顺义区属重点中学,并于2000年跻身于北京市高中示范校行列。
每所“摇篮校”的发展都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在不同的年代都走在了教育战线的前列。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学校传统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文化底蕴,成绩、出人才显然是在“意料之中”。
■分析
地域文化造就本土干部“摇篮校”
为何每个区县都会产生一所或几所本土干部“摇篮校”?在北京理工附中校长陆云泉看来,任何一所学校最终成为干部"摇篮校",是由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造成的。他举例说,位于石景山区的北京九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校,也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教委干部多数出自该校是很正常的。同时,由于该校录取的学生也多为全区优秀学生干部,因此,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将来当干部的几率也很高。陆云泉还表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位于门头沟区的大峪中学。“但是,对于教育大区、名校多的区域则另当别论。”陆云泉说,如果老师觉得在学校工作很好,社会地位也高,可能就不一定离开学校,这样学校就不会成为‘摇篮校’。”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能够成为本部干部的“摇篮校”,永乐店中学校长姜兆海感到非常自豪。在他看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出于永乐店中学自身历史积淀和办学实力,另一方面与通州区的用人机制不无关系。1952年建校之时,永乐店中学是通县农村唯一的初级中学。分配来的老师都是大学生,不仅教学能力过硬,而且一心扑在教学上。由于地处农村,永乐店中学那时的老师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由此生出的师生情谊,不仅让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建立了对永乐店中学浓厚的感情。由于出色办学实力,1978年,永乐店中学就被确定为通州区重点中学。
“那时通州区比较好的中学,一所是潞河中学,另一所就是永乐店中学。由于但是录取时没有现在明显的生源之争,这使得很多农村优秀的学生愿意留在永乐店中学。等这批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他们渐渐成长为各领域的领头者。”姜兆海校长介绍,“永乐店中学的生源特点,以及当地淳朴民风,也就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留在了通州当地服务社会。而这与潞河中学优秀学生往外走的特点很不一样。”
至于通州教委为何倾向从永乐店中学抽调干部教师,姜兆海认为这跟学校地处农村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学校培养出的干部、老师都有很高的素质,另一方面当区教委将其调往城区学校或委以校长职务时,老师们也很乐意从农村走进城镇。如果是将城区的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教师往外调,难度就要大多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永乐店中学的区位特点客观促成了干部输出现象。
“在自我超越中成就美好人生”,这是杨镇一中的校训,这也许正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该校能成为区域干部“摇篮”的原因。在杨镇一中校长孙孟远所著的《追梦》一书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十分醒目:“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读书学习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孙孟远校长的这句话或许可帮助人们分析该校成为区域干部“摇篮”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文/本报记者曹阳李继君刘钰凌月云郑祖伟苏金柱赵艳国
了解更多教育新闻请关注现代教育报微信号:mode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