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王庆坨二手房】“啃老”的婚房:多少老人为了一套婚房 变卖家产甚至无家可归

问记者李鸽

宽敞温暖的婚房里凝聚着父辈的血汗。

(图片来自网络)

婚房,是夫妻温暖的港湾。没有房子,就没有家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因此,购买婚房是即将结婚者的第一要务。随着房价的上涨,婚房的购置花费也节节攀升,然而,在适婚的年龄,青年们往往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买得起婚房。老人们在支持完他们的学业后,还要支持他们“完婚”,这是中国的特色国情。

在一线城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购房首付款,使结婚青年可望而不可即,一些家庭掏空几代积蓄,甚至父母卖房,支持孩子在中心城区购房。购完婚房,父母则失去了安居之所。装饰得温馨华丽的婚房,背后是父母的血汗,这种形式的“啃老”,可叹又无奈。

避居乡下

家住红桥区的张宇,自幼勤奋刻苦,学业优秀,前年从北京一家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留京还是回津,当时成为他头疼的问题,为此他举棋不定,犹豫很久。知名机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这个学历,再加上读研究生、博士阶段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他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是不难的。而且,当时至少有两所大学、一家企业、一个研究所向他提供了岗位。

张宇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因素——昂贵的房价。这个因素,原本不应该是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因素,然而,随着房价飞涨,无数毕业生又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这些大学、企业和研究所,提供的月薪都是2万元以上,这个薪资数目不算少,但是与房价相比,就有些寒酸了。”张宇说。

他读博所在的是北京海淀区,一个科研院所云集的区域,也是学区房聚集的区域,平均房价已超过8万元,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婚房,首付需要220万元左右,如果算上税费和中介费,需要260万元现金。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到哪里筹措这么多现金?

张宇的博士同学,也感受到了高房价的压力,很多去了二线城市,如郑州、成都、西安等地。

图片来自网络

导师极力挽留张宇,并发动自己的关系给他找工作、找项目,希望他留在北京。考虑再三,张宇选择了北京一家研究所,这家研究所除了提供工资外,还提供了一笔20万元的安家费。这笔费用,对想在北京落户的张宇来说,虽然不够解渴,但也足够诚意,促使他留在了北京。

他一直有着稳定的博士女朋友,来自天津旁边的唐山市,离北京也不远。在北京安家落户的事,牵动了两个博士的家庭。张宇的父亲张建广是一家纺织厂技术工人,50多岁就失业了,失业后开出租车挣钱。张宇的母亲是一所中学的老师,退休后有养老金。由于多年供张宇读书,家里存款还不到30万元。张建广决定卖掉红桥区那套居住了20多年的房子,这套房屋,也是老两口的唯一住宅。到房产中介处咨询,这套房子价值160万元,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未来,他觉得卖掉这个住宅,给儿子在北京买婚房值得。“这样,孩子就能安心工作,而且北京的房子一直涨价,即便作为投资也值得。”张建广说。

匆忙挂牌,降价10万元快速成交,张建广为儿子筹得了150万元现金,加上家里的存款30万元,缺口仍有40多万元。张宇的未婚妻也想了办法,家里把唐山的一套保留了30多年的老房子卖了,筹得了剩余的资金,补足了缺口。张宇在北京购房的事很快落实,两家人共同努力,在北京终于有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家。

卖掉了唯一住房后,张建广决定和老伴儿租房子住。由于老伴儿腿脚不方便,他们只能找一楼的房子租住。在租房市场,像张建广这样的中老年人,房主一般不乐意出租。

张建广寻思着,无论怎样,得有自己的住房。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准备在天津的近郊购得一处住宅,作为养老使用。

经过两个月的考察,最终,张建广在武清区王庆坨镇购买了一个小产权房。买得这么偏远,还是因为总价低,自己能承受,而中心城区,购房需要投入太多,而且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他。

现在,张建广老两口搬到了王庆坨。早上,俩人去集市上逛逛,晚上,俩人去农田边散步。唯一让张建广担心的是,老伴儿的身体不太好,万一哪天突然生病,就医不方便。“你说,这地方偏僻,打120的话,救护车能来这么远吗?”张建广问记者。

无家可归

老家在河南省农村的刘钧,从本市一所本科院校研究生毕业,四年勉强存下了20万元钱,准备付款购买婚房。女朋友也来自农村,只不过家乡更为偏远,在甘肃省西部。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好的他俩,只能勤勉奋斗,以期在天津扎根。

到去年9月份,眼看房价涨势一浪高过一浪,在天津买套80平方米的房子,也需要200多万元了。按照他的说法,“盘下一套房子,首付至少得50万元。”他也不敢再等了,攒钱的速度,总是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与其存钱等待,不如早点出手。

即便加上女朋友存下的15万元,两个人购买婚房还是有15万元的缺口。刘钧想过借高利贷,但发现自己这种外地人,名下既没有房产也没有汽车,连放高利贷者也不愿意做这笔业务。父母都在河南安阳种地,女朋友的父母也在务农,根本没有能力支持他们。

刘钧向父亲刘尚勤提起,能否以农村家里的宅基地作抵押,向当地的银行借贷一笔钱。父亲赶紧跑关系,请熟人吃饭,打听来打听去,没有银行做这样的业务。在当地,宅基地最好的变现方法,是先盖成楼房,然后出售。

刘钧家只有三间宅基地,上面坐落着祖宅,父母在1987年翻新了一次,在里面居住了近30年。如果宅基地要变现,就是将父母的唯一住宅卖掉。实在是没有办法,刘钧又考虑到,以后有了孩子,还不是要请二老来天津帮忙照看。干脆一步到位,将老家的祖宅变卖,父母也到天津生活。

刘钧先拿出10万元,翻盖了老家的房屋,起了两层小楼,变卖了28万元,算是凑齐在天津购买婚房的首付。由于刘钧在天津买的是二手房,办理得也算顺利,到今年1月底,搬进了购置的房屋。

临近年根底下,老两口却无法在老家安心过年,唯一的祖宅被变卖,他们已居无定所。最终,刘钧的叔叔腾出一间偏房,让老两口暂住。叔叔有智力上的残疾,一辈子没有结婚,此前居住在两间土坯房内,有一个破败的小院。

刘尚勤的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是难熬。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变卖了祖宅,给孩子在天津买房,有人不免说闲话,认为他这样卖掉家业支持孩子,晚年也不一定幸福。还有人调侃,他家孩子都研究生毕业好几年了,现在还没“断奶”。

过了春节,刘尚勤和老伴儿来天津投奔儿子。一起生活了三个多月,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磕磕绊绊。到了6月收麦子的季节,刘尚勤和老伴儿决定回家,将地里的麦子收割完毕,再种上玉米。

刘钧送父母到天津火车站。临别时,刘尚勤突然说:“儿子,我们不想在天津生活。再说,我们的根都在农村老家,到老了总要叶落归根。将来,难道你们将我们葬在天津?还不是要回老家去。再说了,在天津,给我们俩买块墓地也得10多万元,这不又是给你们增添负担吗?”

父母回去,就再也没回天津,他们准备四处租房子居住。他们没有想到,在自己年老时,却在熟悉的家乡过起了漂泊的生活。

青年人“啃老”到何时

随着中心城市房价的上涨,想在这些城市生存并扎根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家庭为了下一代,变卖已有房产,掏空几代积蓄。年轻人虽然住上了宽敞温馨的婚房,而父母却搬到了更小的房子,甚至到更偏远的地方居住,养老也越来越没有保障,变得老无所依。

从法理上讲,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成人时止,此后,再没有义务给孩子提供继续的支持。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观念和现实的因素,绝大多数父母都承担孩子“完婚”的义务。“完婚”之事,成本之高,成了父辈们难以承受之痛。

青年们也可以选择租房结婚,婚后再通过共同奋斗、稳步积累购得属于自己的房产,不必给父母带来压力。但是,房价的过快上涨,远远超过他们工资上涨的幅度,超过他们攒钱的速度。存钱买房,成为遥远的梦想,甚至越存越买不起房。他们害怕一步踏空、万劫不复,再没有上岸的机会。这种紧迫感和焦虑感,逼迫结婚的青年人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掏出全部的家底,谋得一个大城市的座位。

201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流动时代下的安居》,其中对5000名80后在京青年的调查显示,有房的青年中,75.3%是靠父母支持下购买的房子,高达80.92%的青年认为,解决住房问题需要父母支持,而认为仅凭个人努力就可以购置房产的不到10%。同年,上海的一份针对2480位青年白领的调查报告也显示,41.18%的人买房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人父母,11.76%主要来源于配偶父母,合计超过五成的购房者需要父辈支持。

2016年下半年,随着房价再次上涨,购房需要父母支持的比例继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一份针对全市1000位20-40岁市民的调查也显示,有503人在生活中还需要父母资金支持,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房价高付不起首付和月供、资金周转问题、收入不够开销、结婚彩礼、婚宴等费用高等。多数人选择“等有了高收入、稳定的工作时”就主动脱离父母资助,仅有少数人表示不需要脱离父母资助。

房价高,下一代结婚婚房需要父母支持的现实,改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生了儿子愁眉苦脸,生了女儿欢天喜地,没有预备房子就不生孩子。极大反差的背后,正是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担高房价的结果。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急需婚房时感叹:“或许,只有我死,才是对孩子的最大帮助,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继承房产结婚了。”这种感叹,让青年人惭愧,无地自容。

即便掏空家底购买了婚房,由于贷款数额巨大,还是负担沉重。张宇现在每月还贷2.5万元,刘钧每月还贷8000元,高额的月供挤压了他们的收入,使得他们还完贷款之后,已拿不出多少资金用于消费、学习和旅游。青年人越来越被房子束缚,被房贷捆绑,掏空了父母的养老资金,他们既背负了沉重的资金债,也背负了沉重的情感债。

对父母支持自己购买婚房的年轻人来说,在自己资金宽裕后,为父母购买一处安居之所,不让他们的老年无处安身,这或许是他们最应该做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整不同行业的分配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给年青一代留下自力更生的念想,也是他们对社会的希望和期盼。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使用化名)

问津编辑 田莹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王庆坨二手房”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