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为了保存城市原有的工业特色,天津改造了很多老工厂,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棉花三仓地、天质窗口、天津第一热电厂等。
在红桥区湘潭道,还有个意库创意产业园区,它的前身同样也是天津的一座老工厂——外贸地毯厂。
01
外贸地毯厂
外贸地毯厂1957年建厂,占地75亩,生产的地毯品牌叫“风船”牌,。以前跟郭德纲打官司的前师父杨志刚,50年代末就是这厂子的,61年才进的红桥区曲艺团。
如今在意库创意产业园,还保留着工厂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不同风格的16栋建筑。靠近门口的大楼,80年代中期建成,是当时的行政楼,内部还保留着原来模样。三楼除了一些老员工办公外,楼梯间还悬挂着厂牌,楼道的玻璃柜子里也摆放着当年工厂荣获的各种奖杯、奖状。
外贸地毯厂老厂房
厂子经历过两次整体改造,第二次改造进行了整体布局,按照功能以B-D开头加数字对厂房生产车间进行了重命名。
如今园区的羽毛球场馆,是当年4000多平方米的展销大厅,历届地毯商品的交易场所,厅内会展出大批现货。
随着90年代老地毯厂的陆续倒闭,外贸地毯厂也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最后一家倒闭的地毯厂,2002年正式停产。
值得一提的是,外贸地毯厂的仓库很大,面积有23000多平米。设置这么大的仓库,是因为除了自己生产产品,外贸地毯厂还是当年天津地毯出口的集散地。
意库创意产业园保留的织毯机
当年天津有16个地毯厂,分别是地毯一厂至地毯十六厂,这十六个厂需要出口的地毯,都会集中到外贸地毯厂。
16个老地毯厂厂址
地毯一厂:津塘公路二号桥
地毯二厂:黑牛城道459号
地毯三厂:琼州道125号
地毯四厂:宾馆路4号
地毯五厂:赤峰道55号
地毯六厂:郭庄子
地毯七厂:密云路18号
地毯八厂:黄河道
地毯九厂:卫国道133号
地毯十厂:津坝公路27号
地毯十一厂:二纬路榆次路32号
地毯十二厂:武清县大良镇
地毯十三厂:跃进北路
地毯十四厂:武清县崔黄口镇
地毯十五厂:北闸口公社
地毯十六厂:跃进路
而在十六个厂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毯二厂和地毯三厂。
02
天津地毯三厂
在咱天津,提及天津的民间工艺,除了泥人张、杨柳青年画、风筝魏和刻砖刘,另一个必须要提的就是天津地毯,直到现在,天津地毯也是重要的旅游工艺品。
从清朝咸丰年间手工地毯技术传入天津,到今天已有将近170年的历史。
美国记者1957年拍摄的地毯工人
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地毯业逐渐兴旺,租界里有很多洋行经营地毯出口业务,而当时天津,就是全国最大的羊毛集散地和对外贸易出口,所以当时天津有“地毯城”的美誉。
地毯三厂,位于河西区琼州道,位置大概就是现在的宝月楼,这片地区以前就是坟地和水塘。地毯三厂的前身,是天津历史最长的地毯厂和第一个国企地毯厂——“玉盛永”地毯厂。
▲上世纪崔黄口地毯十四厂的工人,今天的崔黄口仍旧是天津地毯的制造基地,被誉为“地毯之乡”。
“玉盛永”最初是个小商铺,开办于1905年。经营10多年后,于1917年,在李善人花园(人民公园)南侧,买了十多亩地,成立了玉盛永,在1935年被仁立地毯厂收购。
抗战胜利后,仁立地毯厂又收购了80多个小作坊,解放后,又将189个小作坊合并,成立了天津地毯股份联合公司。
1959年公私合营后,联合公司正式改为天津地毯三厂。
黄河道地毯八厂老厂房上的宣传语
地毯三厂的规模很大,以至于各部门都不在一起:行政管理部门设在琼州道125号,库房、保健站等设施在63号,织毯工段在浦口道225号,而附属学校却在大沽路上727号。
除了历史悠久以外,天津三厂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为天津培养了地毯编织业唯一一个国家级大师工艺美术大师陈占贵。
▲1979年,天津地毯三厂老艺人陈占贵(天津市特等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模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不久,决定向联合国赠送一幅5米宽、10米长的挂毯。最初设计制作任务交给了上海,但中国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了解中国设计,知道织造技艺最好的是天津地毯业。
于是,在1972年,陈占贵被派到地毯二厂,参与了挂毯《长城》的制作。
03
天津地毯二厂
编织《长城》的任务,之所以派到地毯二厂,是因为不论规模、技术还是职工数量,二厂都是当时的老大。
地毯二厂的老厂址,今天隆兴地毯厂
地毯二厂的前身,是大丰地毯厂,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黑牛城道459号,地毯二厂早以前在赤峰道也有个车间,后来改成了地毯五厂。
地毯五厂70年代末的纪念杯
大名鼎鼎的“赵师傅煎饼果子”的创始人赵洪源,1986年下岗之前,就是地毯五厂的剪毯工。
除了送给联合国的《长城》,从大会堂建成之后,也一直铺设着地毯二厂制造的产品。
1959年人民大会堂竣工后,由于物资准备不足,迎宾厅的地毯还是多块长条地毯拼铺而成,但很难完全铺平,且不甚美观,拼缝容易被踢开,绊倒宾客,很不安全。
于是地毯二厂接到任务,要为迎宾厅定制长23米、宽16米的地毯。
▲今天人民大会堂的地毯,仍为天津隆兴地毯厂制造(前身地毯二厂)
在满负荷加班加点的工作效率,不到3个月时间,就制成了近400平方米的巨型艺术地毯,比当时英国生产的世界最大地毯(长7米、宽6米)还要大10倍,重量超过3吨,100多个工人用扁担抬进了大会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天津地毯不论在外贸形势上,还是国内竞争上都不再占有优势,以地毯二厂、地毯三厂为首的老厂区,逐步被城市建设置换,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如今的天津人,漫步在天津各大老地毯厂的原址,看到那些遗留下来的历史符号时,也许还能感受到天津的老地毯厂工人们,曾经编织出的城市神话。
今日话题
您以前是地毯几厂的?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