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宜家家居创始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英巴格坎普拉德与家人在瑞典斯摩兰的家中和平去世,享年91岁。
Ingvag Kamprad,1926-2018
相信许多人都听过坎普拉德的传奇商业故事。他从 5 岁开始卖火柴,少年时代,他还做过圣诞树装饰、种子、铅笔等生意。由于坎普拉德学习成绩优异,他的父亲以现金作为奖励,并作为他创业的基金。
正是拿着这笔奖金。在 1943 年,年仅 17 岁的坎普拉德创立了宜家。宜家(IKEA)的命名分别取自他自己名字(Ingvar Kamprad)、出生农场名字(Elmtaryd)和旁边小镇名字(Agunnaryd)的首字母。
当时的他包揽了老板和员工的所有工作,从进货到销售、财务到只有他一个人,凡是他认为能低价卖掉的东西几乎都有。
最开始的宜家只是出售一些袜子、贺卡、港币、皮夹等一些普通的家居生活用品,Kamprad 主要通过邮寄的方式从国外进口这些商品,再把它们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大概到了 1950 年,Kamprad 才开始做起家具生意。
当时 Kamprad 采取的销售方式是通过邮寄,把家具送到消费者手里。也因为这样,为了更方便邮寄,1950 年,Kamprad 开创了可组装家具的概念,而这种简单可组装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
IKEA 主打的 DIY 自给自足和家装使消费者通过参与和完成一项任务获得一种自我肯定和满足感,这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是自己动手比找帮手要节约。
有个传言,去宜家面试,先要学会安装家具
到了 1952 年,Kamprad 决定采用一种长期性展览加销售的家具经营方式,解决过去单纯邮购模式下由于恶性价格战带来的产品质量下降而导致失去消费者的信任问题。
1953 年 3 月,位于瑞典阿姆霍特第一家展厅式销售的家具商场开业,顾客第一次能够在订购宜家家具用品之前看到和触摸这些产品。
直到现在,这个 1952 年定下来的「展览+销售家具模式」也是宜家一直经营的销售模式。现在,宜家都是郊区建立超大的商场,分区展览和销售。
这种独特的宜家式消费体验是宜家风靡全球的原因,也正因宜家坚持体验为先的战略,宜家在互联网上相对保守,坚持店面全球扩张,截至 2017 年,宜家在全球 29 个国家和地区有355 家宜家商场。
2017 年财年,宜家的零售总额为 341 亿欧元,净利润为 25 亿欧元。据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统计,坎普拉德的资产约为 58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792 亿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坎普拉德与他的三个儿子
坎普拉德是一个实至名归的大富豪,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
除了坐飞机只坐经济舱,坐火车一定二等座之外,他的衣着打扮上也十分随意和节约。据媒体报道,坎普拉德的衣服都是在二手店购买,而且剪头发从来不剪贵的,路过发展中国家的时候,比如越南,他还会顺便理个发,因为比起欧洲,越南的理发价格实在是便宜。
衣着打扮上节约,住行也不例外。
坎普拉德居住的房子靠近日内瓦湖,周围风景优美,但是他的家在建筑群中毫不起眼,据说还是他等到这片小区快售完的时候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的尾房,他的专属座驾还是 20 年不变的老式沃尔沃。
虽然在生活上十分节俭,但坎普拉德在慈善公益上却丝毫大方。坎普拉德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成立了一个宜家基金。
在宜家基金的介绍页面上写道:我们的创始人 Ingvar Kamprad 说过:「我们的基本需求是相同的:安全的家,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收入,以及保护我们的孩子,看到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取得成功的愿望。因此,宜家基金会决定将资金重点投入到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上面。」
宜家基金联合各大公益组织举办的「Let's Play」公益活动
宜家基金向全球商业气候联盟捐赠 4000 万欧元,以激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宜家基金的声影。如帮助菲律宾南部的儿童从战乱中恢复、给叙利亚的难民营提供太阳能供电、帮助因暴力冲突从缅甸逃离的罗兴亚儿童,还给一个叫 Lila Poonawalla Foundation 的机构捐赠 290 万欧元以帮助印度的女性实现经济独立等。
坎普拉德于 1986 年宣布退休,但之后仍常常到各国的宜家门店进行考察。他会假装普通顾客和店员交流,同时也会装作退休宜家员工来和顾客聊天。
2000 年,坎普拉德曾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说道:「我认为我的责任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但问题是,你要怎样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要怎样去服务他们呢?我的答案是,永远都贴近普通人,因为打心底来说,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图片来源:The Gazette Review、BRIGHT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