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罗盘品牌】胡八一手里的罗盘 曾帮助郑和下西洋

远古的文明,遗失的宝物,神秘莫测的古墓.最近盗墓题材电影作品盛行。国内《鬼吹灯》、《盗墓笔记》、国外010-3000010-3000

尽管大家都知道里面提及的“重宝”,多是原著作者、编剧虚构的。天下霸唱本人也曾提及:“《鬼吹灯》是小说,绝不是纪实文学,也不是回忆录,真真假假掺合在了一处,如果要区别真实与虚构,只有具体到某一个名词或某一段情节,才分辨得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影视剧的一些高格调物品,像汉玉,宋瓷,明清官窑、面具等,确实有迹可循,甚至有不少,在博物馆里都有原版存在。

1

契丹面具

只有辽代契丹贵族才有

比如《盗墓笔记》中秦岭神树,就被网友找到了原型--商代晚期文物青铜神树。青铜神树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是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原高五米,上半段缺失,现高三米半。

《鬼吹灯》前几集中,大粽子被摘掉面具活了过来的场景,吓坏了不少人。

大粽子这个金属质地的面具,放在古代,可不一般。《虏廷事实》记载,契丹人死后有“以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特殊葬俗。一种说法是这种办法可以防止尸体的腐烂:另一种说法认为契丹族中使用面具和网络覆尸的部分人,可能就是萨满巫师,或萨满的信奉者。面具制作材料有金、银、铜、铜鎏金等。与面具配套的往往有网状尸服和小型玉饰件。

在古代埃及和罗马有类似的风俗习惯。我国早在商代就选用玉制材料作覆面遮盖身体了,但普遍使用面具的只有辽代的契丹贵族宗室,目前考古发现的各类契丹面具已有上百件之多。

其实,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面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纵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

在古蜀文化中,面具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折射。

金沙遗址就曾出土了两件3000年前的黄金面具——一件小巧玲珑的金面具,器高3.7厘米、宽4.9厘米、厚0.01厘米至0.04厘米、重5克,圆脸圆颐,双眼、大嘴镂空,鼻梁高直,嘴形似乎还略呈笑意,富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另一件金面具形体较大,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两个鼻孔,阔嘴,长方形耳朵,耳垂处各有一圆孔,下颌齐平,内折,显得十分威严。

不过,与辽代金属面具不同,据考古专家推测,金面具是附着在器物上的,很可能是粘贴在青铜人像或木质人头像上的。

2

胡八一的罗盘

现在已进化为工业罗盘

电影《寻龙诀》中,当胡八一捧着铜制八卦罗盘说:“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行”时,一个巨大的黄色八卦闪出屏幕。网剧《鬼吹灯》里,原本和王胖子有过节的大金牙,在看到胡八一的罗盘时,态度瞬间来了个180度大转变。罗盘,是胡一八用来摸金发丘的重要道具,在现实生活中也真实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将罗盘视为古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理解,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里面。

胡八一变成亦正亦邪的摸金校尉,转折点就是大金牙发现了他携带的罗盘。

依旧是祸起古玉。王胖子传家的古玉被大金牙低价骗走,胡八一先礼后兵,要回了古玉。大金牙当然不甘示弱,带着一帮兄弟找到王胖子家,正欲动手施暴,偶然瞄见了胡八一掉在床上的罗盘,忽然十分客气地请两人涮羊肉。

为何一块罗盘就让大金牙对其另眼相看?原来,大金牙的父亲曾是民间倒斗艺人,他见胡八一携带罗盘,又有些“分金定穴”的技能,于是决定怂恿他们做摸金校尉。

胡八一手中的罗盘,由磁针与环环相扣的同心圆环构成,每一层圆环都包含着古人对宇宙奥秘的理解,配合寻龙口诀,起到分金定穴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中就有这样的镜头,胡八一寻找古墓时口中念念有词“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

不过这么一件神秘的器物,在考古小生申威隆看来,“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古董,放现在早落伍了”。申威隆是陕西咸阳人,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参与了西汉昆明池

遗址、安徽凌家滩、清涧辛庄等地的考古发掘。申威隆透露,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他们更多采用物探技术勘探地下文物,利用地下古代遗物与周边物质的物性差异,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对它们的平面位置、埋深、分布范围进行调查,“简而言之,就跟探测地雷的原理差不多”。

问及罗盘的使用原理,申威隆在读书时听老师讲过,罗盘的作用相当于指南针,主要是用于定方向,而且精密程度比现在的GPS定位技术差远了。除此之外,罗盘的另一项功能就是测水平,根据日光照射的角度,在地上画直线,原理和日晷接近。

这一说法得到另一位考古工作者木子的认同。他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在绘图的时候使用罗盘,俗称“指北针”。“如果像小说描述的那样,抱个罗盘就能找到古墓,那还要勘探公司干嘛?”木子笑言。他使用的工业罗盘,直径大约6到8公分,尺寸并不像剧中风水罗盘那么霸气。而且罗盘上只有指针和刻度,白色指北、黑色指南,绘图时可以用于标注方向和角度。

3

没有罗盘

就没有郑和下西洋的成功

著名辞赋家、国学家张昌余教授介绍,“罗盘”学名为“罗经”,在日晷、司南、指南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而成。创自轩辕黄帝时代,“是中国科学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

关于指南车,还有一个传说。5000年前,黄帝和蚩尤大战,打得日月无光,后来,蚩尤让巫师作法,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想要困住黄帝军队,让黄帝分不清东西南北,黄帝身边人才济济,其中有一个部下叫做臣风。臣风习惯看星空,在北斗七星的启发下,发明了指南车。在指南车的指引下,黄帝带领着部队疲惫地走出浓雾。

据悉,欧洲文字记载罗盘最早是1190年,阿拉伯文提到罗盘是1232年,中文则可推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鬼谷子》中均有介绍。中国发展到有指针的司南,则在七世纪之前,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

人工磁性指南针,始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其中有“水浮”、“指爪”、“盌脣”、“缕丝”四种方法。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这项设计,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根据罗盘演变的指南针,自问世以来,很快便用于航海。到了明代,各项技术指标已经相当完整,因而为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航海史的新纪元。用张昌余的话说,如果没有罗盘,当年郑和下西洋不可能成功,“没有罗盘,就没有方向。”

“航海时定方向的是罗盘,娱乐工具就是麻将。”张教授还提到,在郑和航海过程中,考虑到水手们无聊、孤独,就用划船用的竹子、蒿杆,削成片,做成牌子,设计了一种竹牌游戏。“那时的船只靠风帆行驶,船上人最关心的是刮什么风,因此麻将牌里最先有了东、南、西、北风四张牌。”

对于当下罗盘被用于看风水,被当作可以用来“催官发福”的术数典范,张昌余深恶痛绝:“这是封建迷信”的表现,在他看来,“风水学,讲的是风物气候和水文地脉,可以帮助侦察地质环境等,而不是用来勘探墓穴是不是有益后世,看住宅是不是可以升官发财的。”张昌余还提到了屈原弟子宋玉的《风赋》,他说的风有两种,一种是贵族之风,一种是平民之风。风没有雌雄,人却有贵贱。富贵的楚王,和贫贱的庶民“享受”风时产生的欣喜悲戚自然不同。所以封建思想的风水学,也不是根据风向定位,就表示哪里好哪里不好。

4

精绝国

故址在新疆民丰县

除了这些道具,《鬼吹灯》中王胖子的玉佩,同样来头不小。在剧中,陈教授认为他的玉佩至少有一千五百年至两千年的历史,上面刻的文字是鬼洞文。小说中,鬼洞族是精绝国的主要国民,他们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以及自己的军队。鬼洞族并不存在,但精绝国确有记载。《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卢国四日行,地厄狭,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据资料显示,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兼并。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唐朝时其都城尚存,称尼壤城,清代称为尼雅城。尼雅在清代为于阗县所属村庄,《和阗州总图》称作尼牙八札。1945年设廉洁镇,1949年后复称尼雅,1985年设尼雅镇。古精绝国故址在今新疆民丰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罗盘品牌”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