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20时30分,中央广播总台财经频道播出了《经济信息联播》。其中以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和校园个体企业为样本,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重点展示了产业园区和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研究、产业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近来年,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对佛山市三水区党建、文化等领域的工作时有报道,此次报道专门聚焦产业领域。而广东是中国制造业大省,省内工业园区纷纷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创新争先,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又是凭借什么获得中央媒体的关注?
戳↓↓↓看视频:
【两会财经观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制造业大省谋转型 “上云上平台”在行动
【两会财经观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企业,寻找园区创新密码
2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栏目组首先走进位于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葆德科技”),了解该公司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领域的探索成效。
据了解,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葆德科技让其空压机产品统一接入云平台,实现“数据上云”“服务上云”“知识上云”。企业不仅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葆德科技借助大数据挖掘也实现了产品问题排查、生产工艺改进等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葆德科技董事长郭振发说,在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葆德科技始终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产品、服务创新又帮助葆德空压机实现了差异化发展,赢得市场美誉度。据统计,2015年葆德科技销售空压机不到4000台。此后,葆德空压机的年销量均实现了38%以上的增长。
2月28日,栏目组又走进园区另一家企业——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下称“欧神诺”)。据了解,欧神诺目前拥有建陶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以及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常年配备高级技术专家150多人,获得各项技术发明专利达200多项。通过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生产研发等多方发力,让欧神诺陶瓷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
欧神诺董事长鲍杰军说,除了对产品的专研,欧神诺还专注于制造过程的技术革新,如创新应用低能耗球管技术设备,可以提高陶瓷生产的生产效率。在营销模式上,欧神诺探索O2O新零售模式,实现瓷砖定制标准化。
深度访谈,展现园区转型路径
2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栏目组对三水区委常委、乐平镇委书记何小玲进行专访,针对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发展现状、转型升级路径、政府如何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等问题,何小玲逐一进行了回应。
何小玲表示,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通过把汽车及其零部件、光伏太阳能、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强化强链、补链、建链三个环节,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优化人才供给,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共融共生,为产业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近半份额。但园区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面临着转型升级方向如何取舍,技术与谁对接等问题,同时,企业还承担了产品创新,人才引进,融资难、融资贵等风险与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何小玲表示,近年省、市、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三水在2017年出台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政策,每年安排超过100亿元扶持资金扶持企业。乐平镇政府、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管委会近年也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对接、信息对接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还积极通过布局科技平台,引导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整合打造产业链信息平台等,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更多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栏目组专访三水区委常委、乐平镇委书记何小玲的详细内容:
记者:请简单介绍一下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发展现状。
何小玲:目前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以制造业为支柱,拥有2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十三五”以前,园区以陶瓷、五金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以上,经过近十年不断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到2018年底,传统制造业产值占比降到40%左右,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6%以上。
记者: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是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
何小玲:园区首先确立了主导产业,目前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主导产业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以及光伏太阳能、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新材料产业。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园区主要强化强链、补链、建链三个环节,通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优化人才供给,以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共融共生、强强联手,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上述三大环节当中,建链是近年园区做得比较多的一项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建链布局新动能,把新的产业项目,例如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引进来,形成一个或多个龙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带动园区现有一批传统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记者: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转型升级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园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困难?
何小玲:园区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提出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智能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对三水区的经济贡献率达到35%以上。
目前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工作稳步推进。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身处其中,可以抢抓创新资源外溢等诸多机遇。园区已经确立培育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出台政策,赋予整个产业链强大的创新动力,带动园区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园区企业在转型升级期间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传统产业在选择转型升级方向以及技术对接上存在困难。企业转型升级仍需要考虑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发现,园区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不知道选择哪个方向转型升级,以确保产品获得市场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与谁对接,如何对接,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二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风险成本是比较高的。科技创新并不能确保处处成功,企业依然是风险的承担主体。另外,人才引进、融资等成本高居不下,也都困扰着众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记者: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政府是如何提供帮助?
何小玲:首先,近年省、市、区各级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三水区一级层面,比较普惠的扶持政策就有2017年出台实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政策,每年安排超过100亿元扶持资金,涵盖金融创新、科技引领、转型升级、招才引智四大方面,对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扶持。
其次,在乐平镇政府、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管委会层面,近年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对接、信息对接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在2018年7月1日创新成立了“智博荟”,超过100名博士组成超级智囊团,60%以上的成员可以针对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产业课题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解决发展难题。
还有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做法是,一旦园区有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对接,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还可以向社会发布相关技术问题,公开征集破题方法。
以上的探索陆续发挥作用,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园区铝加工行业和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园区铝加工企业以往一直以建筑型材加工生产为主,近年兴发、澳美等几家园区大型铝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带头作用,铝型材产品已逐步转向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工业应用领域。而在陶瓷领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对接,陶瓷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也不断涌现。
记者: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如何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何小玲:园区助力产业协同创新,首先应该体现在科技平台建设上。比如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上,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等30多个军民融合产业链项目已落户园区,去年园区引入航天五院生产力促进中心,可以为这些军民融合产业链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是园区始终致力招才引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刚才提到的“智博荟”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人才团队项目的引进与培育。
园区已经连续三年实施“揽月行动”计划,2017-2018年共引进了35个优质创新人才团队,去年还有卢秉恒院士工作站、俞梦孙院士工作站签约落户园区。在引进人才团队的过程中,只要人才团队带着周边地区邀请他们落地的政策文件过来,园区提出,对该人才团队的扶持力度永远比周边地区多一点,让人才团队有信心落户园区发展。
此外,园区着力打造整合全产业链条企业和项目的信息平台,让他们的业务信息更加畅通无阻,促进产业链之间的企业协同合作。
以上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一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通过搭建产业链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从2017年开始,园区还主动带企业走出去,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能否提供一些数据,直观反映转型升级成效?
何小玲:刚才提到,到2018年底,传统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降到40%左右,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6%以上。
另外比较直观的是城市形态变化。以往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工业园,城区也像一个城乡接合部。随着园区产业形态的转变,城市形态也在不断优化,越来越有都市味。
园区同步实施一批乡村振兴工程,探路产业和城市、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乐平镇、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的常住人口从原来不到10万人,增长到去年的超过20万,人口结构也不局限于蓝领工人,高端人才越来越多。
【撰文】林洛峰 王伯乐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