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北京重型电缆厂】骄傲的邢台“智”造|中国每一座机场都有邢台“腾达牌”电缆

“骄傲的邢台‘智慧’创造”方框中的话

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的“一贫如洗”中披荆斩棘,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领域的国家。

如今,“中国制造”正升级为“中国智造”,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改善供给质量、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邢台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各级各领域全力开展“三创四建”活动,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赶超发展,必须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必须坚持以实干实政实效保障高质量赶超发展。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邢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和邢台日报社日前联合推出“骄傲的邢台‘智’造”新闻采访栏目。通过回顾邢台企业产品创新历程,展现老一辈科技人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舞广大企业人勇于创造,再铸辉煌。

在这个栏目里,我们想认真地告诉读者,这里采访的每一个人,都为属于自己的时代奋斗过。

敬请关注。

——《邢周报·邢台老年》编辑部

邢台品牌:“腾达牌”电缆

河北邢台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邢台电缆厂)产品门类齐全,拥有数百个型号、近万个规格电线电缆产品。“腾达牌”是该企业各型号电缆产品商标品牌。企业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十二五”、“十三五”中国电线电缆发展指导意见的编纂工作。

“腾达牌”电缆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长江三峡工程、长安街和中南海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国电、华能、华润等重点电厂,北京西客站、郑万高铁等100多家铁路站房和青藏、京九、南昆、朔黄等近200条铁路建设,北京大兴新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新疆伊犁机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内蒙古海拉尔机场、西藏阿里机场等国内所有机场普遍采用该产品。

中国每一座机场都有邢台“腾达牌”电缆

1987年,中国第一根国产阻燃耐火电缆;

1989年,中国第一根国产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缆;

1993年,中国第一根国产内包式钢、铝机车接触线;

1997年,中国第一根国产分支电缆;

……

2018年,中国第一根国产机场综合电缆;

2019年,中国第一根重载电气化铁路用27.5kv抗冰电缆……

老邢台人都知道邢台原有三座报时钟楼,电报大楼一座、棉纺厂一座、电缆厂一座。如今只剩电报大楼钟楼每天按时响起《东方红》旋律,校正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位于团结路桥东侧的电缆厂钟楼,随着2008年企业搬迁至开发区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自1958年建厂,邢台电缆厂默默地创造了许多第一,邢台人熟悉它的存在,见证过它的辉煌,但未必知道这辉煌背后的故事。

创新·敢为人先

2017年夏天,邢台电缆厂总工程师孟广济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回访。他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烈日曝晒下的机场跑道区,看到正在检修作业的工人围着两个控制箱操作。两个控制箱,分别控制供电和通讯两种线缆。工人一边擦汗一边抱怨:一次停修,需要申请两次,弄得时间紧张。

孟广济留心这一情况,回到邢台,立刻着手研发一款能够兼有通讯和供电功能的“机场智能综合电缆”。经过一年攻关,产品下线进入市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招标邢台电缆厂的产品,成为国内首座批量使用机场智能综合电缆的民航机场。

从机场二次灯光电缆到机场一次灯光电缆,再到机场智能综合电缆,董事长刘刚利骄傲地说:“国内每一座机场都有我们邢台电缆厂的电缆。”

支撑这句话的,是多年来,邢台电缆厂惊人的创新研发能力。而邢台电缆厂的创新要从上一代人说起。已经八十高龄的老总工程师王民章还记得当年他研发第一条国产耐火电缆时的艰辛。

1986年,王民章代表邢台电缆厂带队去日本参加一个关于电缆产品的国际展会。在一家展台上,他被日本人生产的“耐火电缆”吸引了。当时耐火电缆还没实现国产,王民章敏锐地嗅出商机,以产品交流的名义取得部分耐火电缆样品带回国内。

回国后,经过材料分析,发现该电缆用到一种叫“云母带”的材料。当时国内电缆行业业内都知道,云母带是电机等行业用料,电缆从无使用。在计划经济影响很大的上世纪80年代,想要跨门类找到电缆用云母带制作材料并非易事。

王民章想到几家比较熟悉的化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果断带人踏上了寻找电缆用云母带制作之路。“当时那些国有工业企业还保持着计划经济生产模式,国家统购统销,产品不愁销路。我们在四川雅安一家研究所找到了云母带制作材料,可人家不卖给我们。”王民章后来回忆。

“同志,拜托了,帮帮忙,给我们一点云母带制作材料吧,我们厂子新产品攻关就差这东西,全厂都等着我们能带回去。”王民章几近哀求地请人家多少能给一些。

好说歹说,最后对方切了小小一块材料递给王民章。王民章如获至宝,火速返回邢台。在邢台电缆厂生产车间,一群技术人员围起来,拿着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小块可怜的云母带制作材料,小心翼翼地纯手工打造出国产第一条耐火电缆。

1987年,邢台电缆厂把量产出的耐火电缆送到北京,在一家宾馆请专家组鉴定。在当年国内电缆工业环境下,一众专家压根不相信“电缆还能耐火烧”。王民章拉出实验设备,当着专家组的面给电缆通上电,开始烧。三个小时后,电缆仍然能够正常供电。

专家服了,市场打开了 。

1992年,孟广济从哈尔滨电工学院毕业来到邢台电缆厂工作,看到厂里正在引进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包钢双金属生产线。面对限制生产的国外专利,电缆厂老技术员王增群等人带着纪彦光等年轻技术员,艰难地展开了易耗品和相关部件国产化之路。

现已年过半百的纪彦光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回忆:“经过数十次解剖、改进,在外国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提高了模具寿命,增加了生产稳定性,使成材率成倍提高。这项国产化的新技术最终被全行业所采用。”

如今,纪彦光带着新一代技术人才正向导电率为10%IACS铝包钢产品的极限冲刺。

创造·比肩国际

“广济,我把那台设备机头同心度调整好了!”技术骨干白振河为自己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不行,还得我来,一会儿就调好了,倍儿正!”

1996年邢台电缆厂正经历一场大整顿。新上任的厂长刘刚利把邢台电缆厂设在全国各省市的全部60余个驻外销售处紧急撤销,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同时,在市有关领导支持下,冻结财务,由公检法介入调查清算。电缆厂多年痼疾得以系统解决,在管理和销售风声鹤唳的同时,企业对产品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生产车间里焕发出新的干劲儿。

车间里,技术工人一门心思扑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车间外,董事长刘刚利带着技术骨干频繁外出,艰难地寻找市场。这一年,孟广济跟着刘刚利去上海虹桥机场做技术交流,看到机场采用的是从美国进口的“二次灯光电缆”。

机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二次灯光电缆是符合美国航空局标准的产品,国内没有生产厂家。孟广济拿着虹桥机场二次灯光电缆样品,心里嘀咕:这么个“小东西”,没有中文资料,只有“半页纸全英文说明书”,咋研究?

回到邢台,孟广济想起之前去上海在硬座火车上认识的一个河北人。那人说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翻译,当时还留了座机电话。于是赶紧拨通上海办事处寻求这位河北老乡的帮助。

通过半页纸说明书提供的线索,上海方面从国外找到了该产品全英文介绍,这次内容多了些,有“五页纸”。拿着这仅有的五页纸资料,孟广济心凉了半截,更让他一头雾水的是:资料翻译后文中有个中文叫“猪鼻子”的术语大家搞不懂什么意思。

当年长途电话费很贵,而且是双向收费。孟广济一边心疼电话费,一边反复沟通,原来“猪鼻子”是“线鼻子”讹误,说的是电缆端口。邢台电缆厂的明星产品“二次灯光电缆”从这截“猪鼻子”破题了。

拿着仅有五页纸的产品介绍,邢台电缆厂成立了“二次灯光电缆”四人攻关小组,孟广济和白振河是主要攻关力量。很快,技术瓶颈出现了:把美国样品解剖后,发现在绝缘层和导体之间还有一层隔离膜,说明书标明隔离膜材料代号是“XPO”。

“XPO”是什么?

当年没有网络,技术攻关遇到瓶颈需要资料查询要么打长途电话要么“全国跑腿”。

在前信息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制造企业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有技术的不知道谁有需求,有需求的不知道谁有技术。电缆厂攻关组带着疑问踏上了全国排查线索的盲目之旅,四川雅安、天津化工、广西桂林……

孟广济找到上海浦东,正巧当地下着雨,还没地方住。他不慌不忙扯了一张塑料布盖在身上,就这样在正在崛起的浦东街头熬过一个雨夜。1996年的浦东就是一个大工地,孟广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想要是这里都能用上邢台电缆厂的产品就好了!

雨中,一股“太难了,不好办”的悲观情绪袭来。他回想起1994年9月,去四川成都送产品样品时也遇到下雨。当时坐了两天两夜火车到了成都,要找的企业正好没上班,孟广济在厂门口淋着雨冻得受不了……

这次找“XPO”,全国跑下来,各地材料化工企业都说不知道是什么。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之前有过业务往来的江苏某材料厂反馈说“知道XPO”。原来该企业和国外有贸易往来,董事长在国外见过“XPO”,并表示可以向邢台电缆厂供货。

1997年,邢台电缆厂攻克系列技术难题,按照美国航空局的标准设计研发出国产“二次灯光电缆”并实现市场化,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当年跑遍全国才弄清的“XPO隔离膜”工艺,被邢台电缆厂完整保留,直到今天仍然是国内独一无二提供隔离膜工艺的二次灯光电缆产品。

“当年参考的是美国航空局C版标准,今天已经更新到F版,我们始终坚持符合这一国际最高标准生产二次灯光电缆。”孟广济说:“这款产品附加值高。在兴建北京大兴新机场招投标时,我们的二次灯光电缆比其他厂家产品贵一些,招标方看到我们的产品有一层隔离膜还奇怪。”最终,北京大兴新机场“识货”地订购了邢台电缆厂4000公里二次灯光电缆。

创优·引领时代

有了二次灯光电缆的成功,邢台电缆厂把目光又瞄向了“一次灯光电缆”。当时国内有少数几家电缆厂采用“辐照工艺”生产一次灯光电缆。邢台电缆厂决心采用既有的“干法化学交联工艺”,突破这一产品研发关。

2003年,孟广济已成为挑大梁的技术专家。他提出通过改造老旧设备实现对一次灯光电缆的量产。还没动手,问题就有了——设备人员不同意改造。

“老孟,咱这设备下限是25平方的,你要整出6平方的产品,超过设备极限了。目标产品太细,大马拉小车,容易断。风险太大。浪费原材料。”设备人员提出反对意见。

孟广济在主管生产的厂领导也不赞成的情况下顶住压力,说了一句话:“等所有问题有解决方法了再研发,就等于永远没有研发。干,就有问题,有问题解决了就是了。”说完,孟广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设备改造和产品研发。

首次试车,孟广济目不转睛地盯着设备,看着新产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拉出来。突然他心里一紧:“坏了!要出事儿,起疙瘩了。”这一次,一次灯光电缆拉出四五公里就断了,造成大量原材料浪费。实验还没结束,反对的声浪再次袭来。

换牵引包带、调整参数,再来。阻力之下,孟广济只有在每次中班停产时抽空干。多次24小时连续测试,孟广济和研发团队的杨爱星等同事们守在实验室里,盖着纸被子替换着休息。

当然,他们成功了。2019年邢台电缆厂一年能够生产近千公里一次灯光电缆,一次开车就能连续生产50-60公里。“腾达牌”一次灯光电缆占据国内市场约四分之一份额。

孟广济感慨地说:“制造业要想科研攻关,既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还要有拼劲。”

1997年秋天,邢台电缆厂业务员为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北京段供货,看到铁路隧道里几个工人正拿长杆砸机车供电电缆上结的冰。路段负责人说:“一到秋冬就得砸冰,不然供电网容易短路,给机车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邢台电缆厂研发团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就尝试为铁路部门开发一款抗冰电缆。又是一场科研攻坚战,在实验了多种抗冰绝缘材料后,邢台电缆厂的抗冰电缆通过通电结冰实验。此后20年,大秦铁路一直使用邢台电缆厂的抗冰电缆。

2008年年初,南方发生罕见冰冻灾害,贵州急需抗冰电缆开展救灾作业。这时只有邢台电缆厂有现货。刘刚利果断把已经被订购的抗冰电缆“挪用”给贵州灾区。邢台电缆厂许多新产品都是在偶然因素下开发,并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受理了邢台电缆厂三项新专利。抗冰电缆实现了二代升级。

之前,湖北某国际机场为配套国外设备向邢台电缆厂寻求技术支持。为此,邢台电缆厂专门研发出一款低屏蔽电阻一次灯光电缆,并在2019年底通过了专业机构产品测试。“疫情结束后,我们立刻为湖北该机场输送产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刘刚利说。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北京重型电缆厂”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