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们忙着拍照,忙着告别,忙着找工作……
一边怀念不舍单纯自由的大学生活,一边对未来充满好奇、渴望,甚至是担忧。
有人考研成功,继续留在大学深造;有人实习转正,拥有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然也有人选择在家里喝着肥宅快乐水,快乐快乐就好……
如果是你站在这毕业的分岔路口,你会选择哪条路呢?
8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苏州少年张雪,出乎众人意料地放弃了国外大学的offer,选择回到家乡做起了刺绣。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没什么经验的男孩子,去做大多数人认为很女气的刺绣活儿?
带着好奇,我们来到苏州美丽的太湖边,见到了这个清秀的姑苏绣郎——张雪。
▲ 张雪
刺绣世家耳濡目染
却在毕业后做回刺绣
▿
苏绣,中国四大名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在清代达到鼎盛。
苏绣往往图案秀丽、绣工细致、色彩清雅,正如这江南水墨般的苏州一样委婉动人,其仿画绣和写真绣的逼真艺术效果可说是名满天下。
▲ 传统苏绣作品
张雪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刺绣世家,从他所知的概念里,太奶奶开始到他这一辈,四代人都是做刺绣的。
早前苏绣多是做家用,比如被子、鞋子等。
到他奶奶和妈妈那一代,赶上创外汇的潮流,当地的生产队把手艺好的妇女们集中到一起,为日本人绣腰带、为韩国人绣衣服。
张雪从小就看着妈妈做刺绣,花鸟鱼虫这些题材他都看过,他还经常帮妈妈打下手,穿穿线,只是最初他并没有打算长大后把苏绣当成职业。
▲ 张雪和他的母亲薛金娣
大四下学期,他已经拿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时间比较清闲,就回了一趟家。
正逢妈妈的刺绣工作室接到一个比较大的订单,对方对图案设计的要求较高,工作室几经修改,都始终得不到对方的认可。
张雪灵机一动,从青铜器中抽取了凤鸟的纹饰,自己加以变形处理后融入图案,结果客户很快就通过了。
这件小事激励了张雪,他觉得也许自己还是有些天赋的,而且还能帮上妈妈的忙。
有些东西妈妈这辈的人做不了,年轻人可以啊,他希望能用创新的想法去做苏绣。于是毅然放弃了留学的机会,选择回乡从事苏绣。
谁说男生做刺绣很少见?
▿
我们印象里似乎总有一个观念:刺绣是女孩做的,男生凑什么热闹。
但是在早前,尤其是在民国的时候,刺绣的工匠大部分其实都是男性。
张雪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明朝时,曾有一个来苏州做官的节度使,他很聪明,学什么会什么,在苏州了解到苏绣便学了起来,做得比女人还好。
“很多苏绣的大师也都是男的,其实男人也可以把苏绣做的很好很精致的。”
他手中的苏绣
和你印象里的很不一样
▿
张雪的第一幅苏绣作品,说起来颇有意思。
那是在他大学毕业那年,送给大学舍友的一件新婚礼物,素描风格,图案是一对新人彼此深情对视的样子。
那时张雪的刺绣技法还不够纯熟,加上时间紧迫,他就想是不是能用其它的方式来做一幅刺绣。
他请教了母亲和教自己画画的老师,最后决定以素描感觉的绣法来呈现这幅作品。
他紧赶慢赶了一个月,终于在舍友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做好了这个情意满满的礼物。
▲ 张雪的第一幅刺绣素描作品
有了这次尝试以后,张雪开始不断地思考,如何在不丢掉传统苏绣技法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
他尝试用苏绣来表现极简写意风,绣了“水墨雅韵”、“四季系列”等风格,甚至还有一些宗教题材,当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星空系列”。
张雪结合了苏绣中一些鲜少被使用的针法,创作了这幅名为“星空”的作品。
▲ 《星空》
细腻的针法表现了宇宙星球的浩渺与美妙,传统技艺与当代美感相结合,整幅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张雪其它题材的苏绣作品:
▲ 《佛》
▲ 《水墨雅韵》
▲ 《江南风物-春柳》
▲ 《江南风物-夏荷》
▲ 《江南风物-秋桂》
▲ 《江南风物-冬苇》
很多人都对传统的绣娘、绣郎有一个误区,认为他们只是单纯重复“绣”的动作,不会设计、不会进步。
张雪一直在努力向大众传递一个观念:“苏绣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再是以前那种传统的做法,它也需要设计,需要定制。”
比起那些入行几十年的绣娘来说,张雪的刺绣技法还不够纯熟精湛,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去思考,如何用传统的技法来表现当代的内容,苏绣一直都在创新和进步。”
张雪的苏绣创新:
▲ 将苏绣融入耳机
▲ 将苏绣结合手表
▲ 当苏绣遇上珠宝
▲ 和香港艺术家Tiffany合作的装置作品《眠·新生》
从前想学没门路
现在敞开大门却鲜少人学
▿
张雪告诉我们,苏绣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传承。
在她母亲那个年代,如果要学苏绣,一般都是妈妈教女儿,如果要学习别人家的针法,别人往往是拿布遮挡着不让看。
现在,苏绣几乎都是敞开大门欢迎大家来学,却反而鲜有人来学,更难谈坚持了。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学习这门手艺的耗时长,且短期内看不到可观的经济收入。
而且苏绣确实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来激发年轻人找到投身此行业的动力。
在张雪母亲的刺绣馆里,张雪从头到尾很认真很细致地为我们解析那些作品针法、配色、风格,关于刺绣的历史他也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他自己也把市面上关于刺绣的书籍几乎都买了一遍,他觉得学习苏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应该更系统地去了解相关的历史甚至于其它国家的发展。
▲ 张雪妈妈的刺绣馆“臻绣轩”
▲ 刺绣馆里摆放着许多张雪母亲和张雪的作品
当初他作为镇湖第一批回来从事刺绣的年轻人,并不被看好,甚至也有长辈当着大家的面“提醒”他:“张雪啊,做刺绣很辛苦的,能不能坚持呀?”
他当时笑而不语,而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坚持和那些创新的作品有力的回击了这些质疑,甚至带动了更多的同龄人回乡从事刺绣。
对于苏绣这样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的窘境,我们既感到遗憾,又觉得担心。
可是当看到像张雪这样有思考、有想法的年轻人努力在为传统手艺尽一份力的时候,又觉得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悲观。
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做着自己的努力,相信苏绣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