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led光源生产厂家〉光源生产厂家排名? led光源模组安装方法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 金益腾 吉金 张晓锋

1、专家型管理团队,致力功能膜进口替代

公司十年耕耘成就反射膜全球龙头,以“十年十膜”为目标剑指广阔未来。

长阳科技成立于2010年,自成立之初,管理团队就根据聚酯薄膜产业的特点,坚持走差异化道路,提出了“进口替代,世界领先,数一数二”的发展战略。

公司首先以液晶显示光学反射膜为切入点,于2012年实现了公司第一代反射膜的问世,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光学反射膜制备技术的企业之一。

在此后的6年里,公司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升级,反射膜产品实现了液晶显示全尺寸应用领域的突破,并开拓半导体照明市场。

2017年末公司已成为全球光学反射膜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与三星、LG、京东方、群创光电等国内外知名面板、终端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反射膜出货面积超过日本东丽、帝人,位居全球第一。

2018年底,公司进军技术壁垒更高的光学基膜领域,历经两年半时间在光学基膜领域实现了“长阳速度”。

现阶段,公司围绕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反射膜,开发Mini LED反射膜、中小尺寸用反射膜、吸塑反射膜等项目;

公司光学基膜产品结构提升到以显示类应用的基膜为主,毛利率不断提升,逐步缩小与国外巨头的技术差距;

此外,公司按照“十年十膜”的目标,研发和储备TPU薄膜(车衣膜)、CPI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LCP材料(液晶高分子聚合物)、偏光片用功能膜、锂电隔膜等产品。

反射膜和光学基膜是公司目前主要收入来源。

2020年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14.81%,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23.69%。2020年公司反射膜、光学基膜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30亿元、1.42亿元,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3.02%,受新冠疫情及设备升级调试停产影响,公司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68%,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提升,光学基膜毛利率由2019年的9.29%提高到2020年的20.19%。

2021年上半年,得益于反射膜需求旺盛,光学基膜和Mini LED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增加较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同比增长43.90%;归母净利润9168.19万元,同比增长19.01%;若剔除股权激励成本摊销的影响(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53%。

公司募投项目“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投产,光学基膜产品品质稳定性持续提升,Mini LED迎来商业化元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打造专家型管理团队,搭建功能膜研发平台。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亚东博士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19.47%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公司核心团队由多名对特种功能膜行业有着多年技术研究、市场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组 成,核心成员大多数具有世界500强企业或外资企业的任职经历。

创始人金亚东博士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人才计划、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杨承翰、周玉波等研发领军人员均为知名院校博士、浙江省和宁波市创新人才计划专家,拥有丰富的功能膜、机械装备等领域的研发经验。

2020年11月,公司对高管在内113名员工首次授予799.7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2.83%,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2020年公司与曾在华为主导组织结构变革的讲师一起推动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变革,同时加快长阳尖端材料研究院建设,设立基膜制备、合成技术、精密涂布/复合、精密加工、光学设计等技术开发中心。

2、反射膜全球龙头,Mini LED开启新纪元

2.1、屏幕大尺寸趋势带动反射膜需求稳定增长

反射膜是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和LED面板灯的重要组成。反射膜一般置于背光模组的最底层,其用途是将透过导光板底部或周边未被散射的光源再反射进入导光板内,目的是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以降低光源的过程损耗,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

公司生产的白色聚酯反射膜是通过在PET基材中添加不相容树脂或粒子,经过拉伸(例如双向拉伸)形成泡径大小不一的微细泡结构,这些微细泡可以起到散射光的作用,使透明的PET薄膜白色化,成为具备高反射率的白色薄膜。

公司产品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非涂布反射膜和涂布反射膜;按照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液晶显示用反射膜和半导体照明用反射膜。

通常情况下,公司生产的反射膜大多以卷材的形式向薄膜裁切企业销售,薄膜裁切企业再根据终端客户的要求对卷材进行裁切后向终端客户销售;也存在部分客户要求公司直接提供反射膜功能膜片材的情况,则公司将上述卷材产品裁切成片材后销售给终端客户。

电视是液晶显示用反射膜最主要的终端应用,大尺寸趋势下反射膜需求稳定增长。

从液晶显示产业链的终端应用看,电视是LCD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全球70%以上的液晶模组产能应用于电视的生产制造;其次为电脑产品,再次为手机、车载工控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面积2.21亿平方米,其中液晶电视用面板出货面积为1.72亿平方米,占比高达78%,因此反射膜的市场容量与液晶电视的出货量和尺寸密切相关。

出货量方面,IHS Markit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电视的整体出货量将保持小规模增长,OLED显示受限于寿命和成本,应用量仍然无法与液晶电视比足;

尺寸方面,OMDIa预测,2021年全球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将从2020年的47.3英寸增至49.3英寸,到2023年全球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将突破50英寸,大屏化成为明显趋势。

我们根据未来几年电视及其他终端应用的出货量及平均尺寸,预测2022年全球液晶显示用反射膜的需求量将由2018年的2.22亿平方米增长至2.55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8%。

2.2、Mini LED商业化来临,反射膜价值量提升

Mini LED背光是对LCD进行芯片微缩化、矩阵化以适应 HDR 方案的迭代技术。

Mini LED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全称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按照发光方式可分为Mini LED背光和 Mini LED 直显,其中 Mini LED背光技术是对LCD的改良升级。

传统的LCD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大颗粒的LED晶体,在实现亮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灯珠数量、降低背光源的复杂性。

但随着消费者对屏幕轻薄度、图像亮度、对比度和色彩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支持HDR(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电视和显示器逐渐成为“超高清时代”的主流产品。

传统的LCD技术无法满足HDR方案对背光分区的数量要求,在此背景下,Mini LED背光技术和OLED直显技术应运而生。

Mini LED背光采用更小尺寸的芯片(50-200 μm)和更大的矩阵放置密度来排布背光分区(几百到几万),以实现高色域、高对比度和更好的亮度调节性,同时,现有的技术能力可实现Mini LED背光显示在小、中、大等全尺寸屏幕上的应用。

Mini LED作为新型背光源提升LCD屏的显示性能,与OLED直接竞争,维持LCD面板市场份额,显著提高LED背光源产值。

头部厂商加速布局Mini LED,2021年迎来商业化元年。

2020-2021年,以三星、苹果、华为为代表的终端大厂加速在Mini LED领域的布局,其中三星于2020年斥资400亿韩元拟在越南建造50余条Mini LED 背光模组生产线,并于2021年3月在国内发布搭载Mini LED屏幕的Neo QLED系列电视,计划全年出货200万台;

苹果于2021年4月发布新款iPad Pro,其中12.9英寸版本首次搭载Mini LED背光技术;2021年7月,华为发布75吋Mini LED智慧屏V75 Super,售价为24999元,采用46080颗Super Mini LED。

我们认为,在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大厂的示范效应下,Mini LED产品有望快速起量。

群智咨询和Yole数据显示,到2024年,全球Mini LED市场规模将达23.2亿美元,2018-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9%;全球Mini LED显示设备将从2019年的324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8,07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未来几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公司Mini LED背光源用反射膜实现批量销售,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Mini LED背光模组由于需要密集化、矩阵化地排布尺寸更小的LED芯片,要求有更多的背光分区来放置更多的LED灯珠,从而需要反射膜生产商在反射膜表面密集打孔来匹配LED灯珠数量,工艺流程较普通反射膜更为复杂,利润率也更高。

公司积极配合终端面板客户研发Mini LED背光源用反射膜并实现批量销售,我们判断,公司将凭借全球反射膜龙头的行业地位、Mini LED背光产品的前瞻布局,充分享受Mini LED新型显示技术加速渗透带来的行业扩容机遇。

2.3、公司反射膜市占率超五成,龙头地位稳固

海外巨头相继退出,公司反射膜市占率不断提升。2010年以前,国内反射膜市场基本被日本东丽、帝人、韩国SKC等海外公司垄断。

随着国内液晶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光学膜厂商陆续攻克液晶显示用反射膜的生产技术并成功量产,逐步占领市场。

国外光学膜传统巨头企业在国内厂商的冲击下,逐步退出大尺寸反射膜市场,2018年初帝人开始逐步减产,至2019年3月份全面停产。

以长阳科技为首的国内反射膜厂商凭借价格、供货速度、定制机动性等优势逐渐形成替代,成为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的供应商,2018年国内反射膜厂商出货量达到70%的全球市场份额。

长阳科技2017年通过三星的终端认证,反射膜出货量大幅增长,超越日本东丽,实现市占率全球第一。

根据IHS Markit 统计数据,我们测算2020年公司反射膜市占率超50%,稳居全球液晶显示用反射膜龙头。

公司反射膜技术全球领先,深厚的专利积累和丰富的产品型号保障行业地位稳固。

公司自2012年研发出第一代反射膜产品后,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升级,使得反射膜性能不断提升、型号不断丰富。

公司融合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并量产了非涂布反射膜和涂布反射膜,以分别适应于直下式与侧光式两种不同结构的背光模组中。

非涂布反射膜是通过多层共挤技术而形成的 ABA 三层结构薄膜,其中上下 A 层提供机械强度和挺度,起到支撑作用;其中中间 B 层是反射层,具有多个泡孔结构,使得光线进入薄膜后发生多次反射、折射。

涂布反射膜是在非涂布反射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复合胶水配方,添加粒径不同的粒子,并优化复合胶水固化工艺研发形成的,具有抗刮伤、抗顶白的优点。

2017年,公司将“多相泡孔结构”应用到EST系列高辉度反射膜产品,反射率提升到97%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标市场主要应用于对反射膜性能要求更高的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2018年公司的反射膜产品荣获了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

截至2021年6月,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10件,其中反射膜发明专利41项,起草了1项高性能功能膜国家标准计划。

公司是业内少数拥有完整的反射膜产品组合和技术储备的企业之一,实现了液晶显示全尺寸应用领域的突破,有效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3、光学基膜深耕不辍,十年十膜大展宏图

围绕国家战略新品布局,打造新材料平台。

公司在特种功能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覆盖高精密生产线及设备规划设计、产品光学设计、结构和配方研究、关键工艺参数调试等多个方面。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紧密贴合国家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设立基膜制备、合成技术、精密涂布/复合、精密加工、光学设计等技术开发中心,重点聚焦新型显示、半导体、5G、新能源等应用场景,结合公司“进口替代,世界领先,数一数二”的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十年十膜”的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反射膜的成功使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学习曲线变得平缓,其模式的可复制性有助于公司逐项突破需要进口替代的功能膜。

3.1、光学基膜:空间大,壁垒高,公司第二增长极

光学基膜是光学膜行业工艺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光学基膜是以聚酯切片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双向拉伸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类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光学级聚酯薄膜。单独的光学基膜并不具备特殊的用途,通常需要预先对薄膜表面进行底涂改性(在线涂布)来改善表面附着性,后续再涂覆各类功能性涂层以制备扩散膜、增亮膜等功能膜。

作为多种光学膜的基膜,光学基膜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扩散膜、增亮膜等光学膜的性能。

由于光学基膜要求具备低雾度、高透光率、高表面光洁度、厚度公差小等出色的光学性能,所以对原材料、加工设备、车间洁净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此外,应用于偏光片离型膜和保护膜、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离型膜、OCA光学胶离型膜等高端领域的光学级聚酯基膜,东丽、三菱、东洋纺、SKC等国外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高速发展,但国内行业呈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国内光学级聚酯基膜市场空间在百亿级别,亟待国产替代。

光学基膜展现“长阳速度”,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产能规模扩张近4倍。

2018年8月,公司2.5万吨光学基膜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当时主要应用于对亮度、分辨率、对比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不高的中低端液晶显示领域和护卡膜、保护膜、珠光片等领域。

2019年,生产工艺逐渐稳定、品质稳步提高,光学基膜市场迅速打开,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毛利率由2018年的-7.03%提高到2019年的9.29%,成为公司盈利重要的增长点。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及设备升级调试停产影响,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68%,但是毛利率提升 11 个百分点至20.19%,应用领域重点转向光学离型膜、光学保护膜、显示用光学预涂膜等领域。

2021年5月底,公司组织对光学基膜生产线为期一月的升级改造,改造后光学基膜产品品质稳定性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也提升到以显示类应用的基膜为主,2021H1光学基膜收入同比增长51.23%,毛利率同比提升约13个百分点。

2021年9月,公司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新材料投资12.24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产品主要应用方向为偏光片离型膜和保护膜、MLCC离型膜、新型显示用预涂膜等光学级聚酯基膜。

3.2、锂电隔膜:设备整合能力突出,分享时代红利

锂电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四部分组成,凭借优异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动力能源、消费电子和储能设备等行业。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可以隔离正、负极,不让电子直接通过导致短路,同时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提供通道,形成充放电回路。

在电池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时,隔膜需要通过闭孔功能将正负极分开以阻隔电流传导,防止电池过热甚至爆炸,这要求隔膜具有合适的厚度、孔径和孔隙率、离子透过率以及足够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等性能。

隔膜按照使用的基材可分为聚乙烯(PE)隔膜、聚丙烯(PP)隔膜、复合多层膜,其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基体材料和快速配方调整、微孔制备技术和成套设备自主设计等。

微孔制备技术是隔膜生产工艺的核心,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湿法工艺制备的隔膜拥有更均匀的尺寸和分布,通常面向三元锂电池,用于高端动力能源和中高端消费电子领域;而干法制备的隔膜由于较低的成本,在磷酸铁锂电池中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中低端动力能源和储能设备等领域。

湿法隔膜市场增长具备高确定性,随着磷酸铁锂电池产能释放,干法隔膜需求同样持续提升。

随着中高端新能源车对长续航的要求不断提高,动力锂电池朝着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的趋势发展,湿法隔膜微孔分布均匀性好,孔隙率和能量密度高,并且容易制造的更轻薄,能够满足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对电池长续航和轻量化的需求。

目前三元锂电池基本全部采用湿法隔膜,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湿法隔膜的市场增长具备高确定性,根据GGII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为26.2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7%,2021年上半年出货量为25.1亿平方米。

受益于小动力市场(共享动力单车、换电等)、储能市场(基站设备)以及磷酸铁锂电动车三重驱动,2020年磷酸铁锂电池和干法隔膜市场大幅升温。

由于内需和出口的带动,2020年小动力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0%;随着通信基站及家庭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50%;同时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厂商集中发布多款低端磷酸铁锂车型,根据GGII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干法隔膜出货量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6.7%,我们认为随着磷酸铁锂电池产能的释放,未来干法隔膜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中汽协、Marklines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的出货量预测,我们预计2021 年全球锂电隔膜的市场需求将达到75亿平米,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干法隔膜相较湿法隔膜格局相对分散,公司投建5.6亿平锂电隔膜项目。

海外锂电隔膜企业多集中于日韩,主要包括日本旭化成、东丽化学、住友化学、UBE以及韩国SKI、W-scope等,2020年整体名义产能不超过 35 亿平方米,产能扩张速度较国内企业更为缓慢。

国内锂电隔膜企业正加速扩产与行业整合,2019 年至今,上海恩捷股份先后收购江苏瑞通、苏州捷力和纽米科技,大幅扩张湿法隔膜产能,据 EVTank 统计,2020年恩捷股份占据国内湿法隔膜市场份额的 44.9%,在湿法隔膜领域处于垄断地位;星源新材为国内干法隔膜龙头企业,2020 年占据国内干法隔膜市场份额的 23.5%,湿法隔膜产能增加到 4.9 亿平米,市占率提升至 19.5%。

2021 年 9 月,公司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新能源投资 5.91 亿元建设“年产 5.6 亿平方米 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生产线规划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引进了从事电池隔膜技术研发、产业化经验 10 年以上若干管理和技术人才,有望成功进军锂电隔膜、分享新能源时代红利。

3.3、 CPI膜:折叠屏手机触控层和盖板的主流基材

CPI是折叠屏手机触控层和盖板的主流基材。CPI薄膜又称为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无色透明的PI薄膜,通常由PMDA、ODA 等单体,通过化学亚胺化法,聚合形成透明聚酰亚胺树脂溶液,然后经流涎、定向拉伸等工艺制成。

CPI薄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通常被用作折叠屏手机的触控层基材和柔性盖板。传统智能手机的触控层由ITO导电膜和OCA光学胶组成,ITO导电膜是在 PET 基膜上溅镀氧化铟锡制成。

折叠屏手机需要屏幕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承受20万次以上的折叠,传统的触控层和盖板玻璃无法满足其耐折叠的要求,因此面板厂商选择使用拉伸强度、稳定性更好的CPI基膜或COP基膜来代替PET基膜做触控层的基材,采用纳米银层或金属网格方案来代替溅镀氧化铟锡方案,并使用折叠性更好的OCA光学胶来制造满足折叠屏手机使用要求的触控板;CPI基膜通过涂布硅氧碳等硬化涂层可以制成CPI硬化膜,折叠屏手机通常使用CPI硬化膜或UTG柔性玻璃来代替刚性玻璃盖板。

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CPI 薄膜市场空间广阔。

自2019年三星和华为率先发布 Galaxy Fold 和 Mate X 两款折叠屏手机后,多家巨头着手布局折叠屏产品,小米、苹果先后公开折叠屏工程机,苹果也更新多项折叠屏技术专利。

在多家品牌厂商的带动作用下,折叠屏手机未来发展趋势向好。根据拓扑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突破2000万台,按3000元/平方米的单价,我们预计对应CPI 基膜的市场需求为30亿元。

CPI基膜需要具备超高的透光率、耐弯折等性能, 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全球只有韩国科隆和 SKC公开掌握CPI基膜生产工艺,科隆和SKC于2008年合资成立SKPI生产高性能PI薄膜;CPI硬化膜的技术壁垒在于硬质涂布工艺,需要保证较高硬度和平整度,日本住友化学在硬质层涂布技术上领先,曾是科隆的涂布商,三家均有扩产和产品改良。

国内长阳科技、瑞华泰成功研发CPI膜,处于各级验证阶段,长阳科技9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CPI薄膜处于中试阶段,下半年将重点加快客户验证及改进步伐。

3.4、 TPU膜:新型隐形车衣基材,受益豪华车渗透

TPU是新型隐形车衣的重要基材。

TPU全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MDI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二异氰酸酯类分子与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等聚合而成,经过流延、PET 无硅离型膜垫压附或 PET 光膜冷压附等工艺可制成TPU基膜,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张力、耐老化等优良的物化性能。

TPU基膜可以通过涂覆不同的功能层形成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服装、运动器材、充气玩具等领域,其中汽车隐形车衣是其核心应用。

汽车隐形车衣又称为汽车漆面保护膜,早期使用PVC和PU作为基材,但具备无法修复划痕、易发黄等缺陷;而新一代的TPU隐形车衣则使用TPU基膜,通过精密涂布防护涂层和胶水、贴合离保膜制成,不仅具备优良的抗冲击、抗穿刺、抗腐蚀、抗断裂和耐候性,而且具备更高的光亮度、更好的耐黄变和划痕自我修复能力,使用在车身上可以使得漆面与空气隔绝,大大减轻路面刮蹭、飞石、紫外线、酸雨等对车身漆层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车身的作用。

TPU 薄膜受益于豪华车渗透率提升。

TPU 隐形车衣终端售价过万元,其中 TPU 基膜成本约 1000 元,相比于其他汽车贴膜售价较高,因此隐形车衣多为高端车型采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豪华车潜在消费群体快速扩大,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总销量2576.9万台,其中豪华车销量319.5万台,渗透率高达12.4%,按TPU车衣50%的渗透率,国内TPU基膜的市场空间达16亿元。

TPU隐形车衣产业链从上到下依次为:

大宗商品供应商、母粒供应商、基膜供应商、涂布厂、品牌商、区域代理、门店,其中TPU母粒主要由德国巴斯夫、拜耳、美国路博润、日本三井提供,拜耳是首家将TPU导入车衣原材料的企业,路博润是首家将TPU车衣商业化的公司;

TPU基膜的主要供应商主要为美国阿古泰克、日本马岱、国内凯阳新材和纳科达,凯阳新材是路博润的联合品牌合作伙伴,此外日本大仓和台湾鼎基出口较低端的TPU基膜给国内涂布厂;

TPU车衣的主要品牌厂商有伊士曼、罗利普斯等。公司目前正重点推进TPU基膜中试进度,加快验证及改进步伐,为未来顺利进入量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4、盈利预测与报告总结

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作出如下假设:

(1)反射膜:

2021年5月,公司“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项目”正式投产,新增产能有效缓解了反射膜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反射膜收入为11.26亿元、14.67亿元、15.79亿元;随着Mini LED背光用反射膜和白膜产品的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反射膜业务毛利率为41%、43%、44%。

(2)光学基膜:

我们预计公司将持续发力光学基膜市场,假设2021-2023年光学基膜收入为1.99亿元、2.65 亿元、5.40亿元;2021年5月公司生产线升级改造后,光学基膜产品品质稳定性提升,应用领域中光学离保膜、显示用光学预涂膜等占比将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光学基膜业务毛利率为24%、28%、32%。

(3)其他主营业务:

2020年公司TPX离型膜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并持续推进TPU、CPI薄膜等项目的开发与验证,随着TPU、CPI中试线和锂电隔膜项目的投产,我们假设2021-2023年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为0.55亿元、1.55亿元、4.55亿元,毛利率为13%、37%、39%。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46、3.84、5.45亿元,EPS分别为0.87、1.36、1.9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为33.8、21.6、15.2倍。

相对估值方面,我们选取激智科技、东材科技、双星新材作为可比公司。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为21.62倍,接近三家可比公司20.37倍的平均PE;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年PEG为0.38,低于三家可比公司的平均PEG值0.44。

公司依托基膜制备、合成技术、精密涂布/复合、精密加工、光学设计等核心技术平台,不断衍生新产品、拓展新领域。

5、风险提示

Mini LED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开发不及预期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PDF版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led光源生产厂家,光源生产厂家排名,led模组光源生产厂家,led光源模组安装方法,led光源有哪几种,led光源模组灯接线图”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