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牡丹十字绣】同样是十字绣,凭什么她的就被称为神仙绣出来的?

而花瑶之所以叫花瑶,就是因为女性族人穿得异常之“花”,她们把动物、花卉和祖先都穿在身上。

1997年版的《邵阳市志》这样描述隆回小沙江、虎形山等地的花瑶:“花瑶女子发结辫盘于头,用丈余长的红、黄等亮色毛线编织成的结发带系扎,层层缠绕,成大圆盘,直径宽大尺余,外覆青白色交织的方格布为头巾,并系以缨须、银铃等饰品,五彩缤纷,耀人眼目。花瑶女子普着素色衣、刺花裙,脚系绑腿带,身缚花腰带。上衣对襟无领,开口于胸,里衣长盖蹩,外衣长近踝骨,袖口与衣下摆均刺上彩色花边或以花布绲边。衣扣以红、蓝布结成,里衣每边6个,外衣每边10个。每两个缀一起,纯为装饰。腰带以8节以上圆筒形彩布连缀而成。圆筒裙最讲究花色,裙以粗纱白布为料,前幅以细股彩色毛线或彩线挑刺成菱形、三角形、梯形、矩形等几何图案,裙中、后幅以素色纱线挑刺花、鸟、走兽图纹,裙脚亦以花布绲边。绑腿带以白布为底,边沿刺花,绑时由下而上,形成节节彩纹。”

摄影_尹忠

花瑶之“花”,可见一斑。

花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挑花就是她们记录的方式。虽然早有沈从文赞誉其为“世界一流的挑花”,隆回花瑶的挑花却一直寂寂无闻。直到2001年,在花瑶讨僚皈节日期间举办的首届瑶族佳丽服饰风采大赛,引起了国内外对花瑶服饰及其挑花裙的关注。2006年,花瑶挑花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大山深处美艳绝伦的“花”,才渐入我们的视野。

世代延续的审美像山川溪流一样亘古,不过祖先留下的最丰厚的遗产,还是纯真的眼睛和灵巧的手。更多图案,来自花瑶女子的心。

进入花瑶寨子,看到有妇人坐在自家门口,她们中有的穿着传统服饰,也有的穿着开衫外套,手里却都拿了一块黑布,右手拈着针,白棉线在布里翻飞。她们看起来并不愿意与外人搭话,始终埋头于手上的工作,时不时与同伴低语几声。

若说技术,挑花就是十字绣的针法,比苗绣和苏绣都要简单太多;但绣品都是要依照画稿的,挑花却不用。花瑶女子从来都是心里有什么,手上就出来了,是个心到手到的境界。

“我想挑什么,就挑什么。”奉堂妹说。奉是花瑶的大姓,奉姓有很多手艺出众的女子。53岁的奉堂妹是隆回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她的作品,被形容为“神仙的挑花”。在虎形山深处的大托村,我们见到了这位花瑶的“神仙”。

奉堂妹没怎么出过湖南,大多数时间就在山里,但这无碍于她的创作,反倒更能保全她的纯净。没见过真的马,在画报上看到,奉堂妹就把画剪下来记住,把图案挑花在裙子上,朴拙可爱。她好像就是有这样的天赋,想到了,就能挑出花来。

供图_左汉中

奉堂妹手上正在挑一幅双鹿图,两个月,完成了三分之一。挑花最终都是做成裙子,所以尺寸是大致不变的,图案丰俭由人。有人统计过,一身挑花筒裙最起码要挑30万针,前后耗时约180个工日。

与我们聊天时,奉堂妹总是脸带笑意,而且非常自信。她说:“我的挑花是要比别人好些。”一点也不骄矜。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爽朗活泼的奉堂妹还特别喜欢创新,不仅是挑花上的创新,也会做一些立体的小手工。她拿出自己做的项链和耳环,像个少女一样把它们拎在手里,喜气洋洋地宣告:“这是我的发明。”

那是些粽子形的装饰物品。奉堂妹说就是在包粽子的时候突然有的灵感,想着能不能用彩色的丝线缠成粽子的形状,做成饰品。于是她就拿硬纸包裹了棉花做成芯子,在外面缠上不同颜色的线,加上流苏和坠珠,有模有样,艳丽得怪好看的。奉堂妹会时不时做一些芯子存着,大的如粽子大小,小的也就三四厘米,缠好后就能去集市上卖,一副耳环卖50元。

奉堂妹家门前有一株梨树,已经有梨子三三两两地熟了,落到地上。屋子旁边是一方小池塘,里面种着茭白、慈姑,还养着几条泥鳅、一些田螺。奉堂妹的丈夫是学校的语文老师,那天他休息在家,从山上挖来了新鲜的嫩笋。他把我们带到他家后院,让我们点选午餐的禽畜……这大山里的二人世界有滋有味,惹人艳羡。

瑶族的称谓,可以上溯至古时候的“九黎”“三苗”“荆蛮”,唐太宗认为“四夷可使如一家”,从此开始有“莫徭”的称呼。“莫徭”即免征徭役的意思。漫漫历史中,花瑶人有过“莫徭”的自由美好,但更多的则是被称为“蛮夷”并饱受歧视与欺凌。然而,即使在“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最为困顿的日子里,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他们仍“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那份追求美好的心情始终未改。

花瑶挑花中有一种被使用得最多的花纹,音“干杯约”,汉语叫“花路岩”,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菌体的图案。据说每到年成好时,菌体的图案就会特别明显,花瑶女儿就将这种寓意吉祥的图案作为挑花的基本纹样。

关于神秘的“花路岩”,禹明华副教授也做过一番考证,原来它出自当地一处名为“花绿岩”的胜境。花绿岩位于隆回县虎形山乡铜钱坪村,据传在康熙年间,花瑶奉姓迁徙于此。这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山间岩壁纵横,溪流直泻,花瑶先祖就居住在岩壁下的岩洞里。有一天,风和日丽,休憩的花瑶人忽见岩壁上有两个美丽的姑娘在刺绣。待人们走近细看时,姑娘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岩壁上却布满了岩石花(即瑶语所称的“干杯约”),色彩鲜艳,绚丽夺目。于是,花瑶妇女纷纷仿效岩石花的图案刺绣在自己的衣裙上,花瑶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挑花艺术由此产生。

挑花的纹样种类还有很多,比如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牡丹纹、蕨叶纹、勾勾藤纹等。住在山里的人们喜欢描摹自然,有了丛林,自然还要有动物,于是再绣上怀着崽子的母虎、摘桃子的猴子、对饮的双鹿,气息神秘而悠远。此外,“老鼠嫁女”“对歌定情”等民族传说和传统故事也是常用的题材,这些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

现在花瑶姑娘们用的底布是黑色的,以往用的布都是靛蓝染的粗布,更为古朴。现在因为织布染布的人少了,而这种机器生产的黑布更为便宜和普遍。她们用的棉线也都是白色的。

上午割草,下午挑花,就是奉堂妹一天的生活。山中天长,必要农作之外,并无其他消遣。那就针耕不辍,毕竟生活里没有什么好操心的。山外人渴慕的“无事小神仙”的生活,在奉堂妹这里,就是日常的现实。她可以任由心里的世界生长,再将它们绣到布上。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胖菇。摄影:李锋 等。内容来自:《地道风物.湘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牡丹十字绣,牡丹十字绣挂什么位置”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