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深圳城中村出租房水电费上了热搜。
水电费偏高,导致住户质疑收费不合理。
这就不禁让城中村里的住户感慨道:
“在深圳过夏天,空调只敢开到27度;加班无所谓主要空调是免费;温度没过35℃坚决不开。”
城中村的人到底住着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连夏天的用电自由都做不到?
今天叔来跟大家说说深圳城中村的生活。
城中村对于城市的发展,意味着落后,跟不上时代。
但在城中村居住的人口数量是非常大的。
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00万,实际人口超2000万,租房人数超过1800万,其中1100万左右住在城中村;每天出入摩登写字楼的都市白领,有70%都住在城中村。
地少人多,所以连房子都是建得密密麻麻的,俗称“握手楼”。
这样的地方环境怎么样?
在大家的印象里,对城中村的形容词可能都是“脏乱差”。
大家自行感受以下对城中村的标签:
没错,住在城中村的人,日常忍受的是拥挤、狭小的空间。
比如“开门见床”:
更比如这位大哥的“烦恼”:
“我最烦的就是早晨去洗漱的时候,我这个房间没有卫生间,每天都要去公共厕所洗漱,地方小到都得侧着站,不然站不下。”
因为房间和房间挨得非常近,所以难免要与噪音为伴。
喝酒砸瓶子的,聚会尖叫声,孩子的哭……种种声音交汇在一起。
耳朵不能“休息”就算了,连鼻子也不能。
一天到晚都弥漫着各种呛鼻的味道,大排档的烟熏火燎,能贯穿你的灵魂,生生不息……
各种厨余垃圾堆在一起,就会生出蟑螂,叔听说南方的蟑螂是一个拳头那么大的。
不仅如此,还要担心房东涨租,然后去和房东斗智斗勇。
俨然一个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场面。
每天都会发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时间大战,吃早餐排队,坐电梯排队,坐公交排队……
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住在城中村的人都这么说:
看来城中村阴暗逼仄的环境确实很“出名”,叔也确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
他们确实很无奈,众所周知,深圳的房价在全国从未跌下过前三。
买房买不起,只有选择租房。
在深圳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租金也不便宜,于是便宜的城中村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个落脚点。
到底有多便宜,让各类“打工人”都聚集在这?
咱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深圳各区租金:
叔给大家举个例子,福田南山,IT白领聚集地,单房15-19㎡,租金1500元左右,而一街之隔的小区租金,单间3000元以上。
不仅如此,根据报告显示:
超90%的城中村居民月租金在3000元以内,其中801-1600元租金范围的租房群体最多,占比40%,甚至还有16%的人租金不到800元。
看来沉迷“搞钱”的城中村的深漂们,不会心甘情愿地为房东打工。
可之前的深圳号称“人均985年薪上百万”。
而且深圳本地的社交网络中,看见最多的凡尔赛动态都是这样的:
“蛾厂互联网民工,180腹肌体育生,月薪30k”。“00后,百万主播,人在福田刚下飞机,自提Rolls-Royce送闺蜜。”“985刚毕业来深圳,现在居住在深圳湾9号,求推荐5k左右的耳机。”
实际上,所谓的“人均985年薪上百万”都是被平均出来的。
根据数据统计,深圳城中村居民月入两万以上的人,占比只有1.03%,84%的人月收入在1万元以内。。
也就是说,每10个城中村邻居,8个人的收入都没有过万。
原来如此……
但是不能否认,深圳也有高收入的精英,在金字塔的上面几层。
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在阳台一眼望去就是深圳摩天轮,一出门就是商场,可以尽情购物享受。
住着这样房子的人,当然在这个金字塔上层。
但看似那0.2%的这些人在塔尖,然而真正的大佬是在第八层的深圳本地土著们。
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但真正的本土深圳人,谁不是坐拥几栋楼,拿着高过白领的租金,有空卖卖价格不变的烧鸭饭。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是一座城市,却有两个深圳。
对于千万深漂来说,城中村就是人们心口上的“痛”。
对于在北京的北漂来说,地下室也一样,住在地下室的人,也有一个称号,叫做“鼠族”。
房间楼道暗无天日,没有丝毫阳光,还挂满了衣服。
一张床、一个柜子就成了一间房。
灶台都还没有1㎡。
看到这,网友不禁问道:北漂到底图什么?
图工作跳槽轻松?
图人才多?
图以后发展好?
其实大部分人选择来北京北漂,说白了,就是为了钱。
大城市机会多,就算你没什么能力,去北京的饭店端个盘洗个碗,都要比在自己老家里的饭店挣得多。
但每天都有上万人离开北京,结束北漂生活,因为北漂要比任何地方的漂都难。
同样的环境下,深漂其实比北漂更有盼头,毕竟北京落户太难了。
没有户口,永远扎根不了你漂了多少年的北京,有用吗?
叔最近跟一个朋友聊起了天,这个朋友北漂了八年,最后去了深圳。
还是败给了现实。
“漂”这个字,是一种对抗时间的无力感,但又在骨子里充斥着对未来的向往。
/////
对于“漂”,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可能永远体会不到,他们只站在露台上,手举红酒,欣赏着城市地标。
当然,这样看不到斑驳地面的他们,更不会去理解甚至共情金字塔下面的“漂”。
前两天热搜上一个“新生代民工”引起热议,大家都纷纷评论:原来我们都是农民工。
这样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身份的认知,似乎扯下了人与人之间的“遮羞布”,但我们却无法辩驳。
我们看似在高楼大厦工作,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处在金字塔底端,我们还是脱离不了农民工的本质。
这大概就是“漂”所要面对的魔幻且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