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里捧一摞资料,既怕弄乱顺序,又怕搞丢某页,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订书器--免去了胶水的黏糊糊,只需轻轻一按,就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前一阵包装种子的时候,大家人手一个,整齐有序地咔咔咔咔咔真是壮观。
在订书器发明之前,人们想过很多办法:用绳捆、用线缝,最后被一段小小的铁丝搞定了。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皮条:连串带绕捆成“册”
图片来自:《芈月传》
书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尤其是课本,一个学期下来,要翻上成千上万次,有的书页都翻烂了,可书却很少散架——那是因为人类千百年来,对书的装订下足了功夫。
竹简是这么拿着看的,边看边展开,从右向左看。图片来自:《芈月传》
看完了还要整理,卷起来,这样才好保存。图片来自:《芈月传》
把记录文字的东西装订在一起,是从商周时代的竹木简开始的。削成细长条的竹片木片,人们称之为“简”, 在上面写字。不过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一简写不完,通常需要好几简。
图片来自:《芈月传》
为了便于管理保存,古人用皮条将简并排捆绕在一起,称为“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籍装订方式。装订好的策,也被写为“册”,它的样子就是一根皮条串起两片竹简。
线绳:缝书的针线活
除了竹木简,人类还用过丝帛、绢、皮革、莎草纸等很多材料记录文字,但都不需要装订,写完后像竹木简一样卷起来即可。即便蔡伦发明出纸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依旧如此。直到中国唐代,装订终于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当时,纸张还是单面书写,人们将写好内容的纸裁成相同的尺寸,将有字的一面向内对折,然后在折缝边缘打两个孔,用两根线分别穿过两个孔,将纸张装订在一起。用这种方法做出的书籍,翻看起来,是一个对页、一个对页的阅读,页面的开合就像蝴蝶两翼翻飞,故而得名“蝴蝶装”。不过,蝴蝶装书籍有一个弊端,阅读时每翻一面会遇到两个空白页,破坏阅读的连续感。
图片来自《博物》4月刊-说文解字栏目 专门讲了蝴蝶装盒包背装的区别。有兴趣看买杂志呗~
到了明代,人们改进了书籍的装订方式:将印有内容的页面向外对折,空白页朝里,然后在纸张的外缘打上三个孔,用一根线从上到下将所有纸张串起来,并且还会将书脊同时捆住。这样一来,装订成册的纸张被紧紧箍在一端,书籍非常耐翻,就算页面被翻到烂,书脊也不会散开,这就是“线装法”。直到民国时期,很多书籍仍采用线装法装订,只不过从明代后期开始,纸张已改为双面印刷,装订前不再需要折叠书页了。
订书器:咔咔咔咔咔
图片来自:动画片《螺丝钉》
很多人以为订书器至少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一项新发明,这么说不完全正确。因为早在法国路易十五的时期,订书器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这个订书器是用金子和宝石做的,每次也只能放一个钉。
图片来自:俄罗斯动画片《螺丝钉》适合范围:7-10岁 没想到我这么年轻。
所以很显然,这时候的订书器还只是适合富贵人的玩具而已。因此,西方的工业革命前装订书籍主要还是用线绳。直到1868年,美国波士顿的一个装订工,托马斯·布里格斯发明出钉纸法。
钉纸法顾名思义,装订不用线而用“钉子”,只不过这个“钉子”是一小段铁丝,用铁丝的两头,分别穿过打好孔洞的纸张后,将多出的部分向内弯,便可将纸张扣住。为了牢固,一本书通常需要三个钉子。
但在那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需求量巨大,靠手工钉书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此,布里格斯在1年后又发明出订书机,他将铁丝事先弯成“U”型,靠机器产生的压力让钉子的两头洞穿纸张,随后继续施压,将钉子出头的部分弯折,所有步骤一气呵成,省时省力,这便是后来订书器的原型。
订书机虽然好用,但它是靠蒸汽机提供压力,通常只有印刷厂才配置。于是,有人就想,为什么不制造一个可以手持的订书机呢?这个人叫董强,中国北平人。他在1874年运用杠杆原理,做出了一个小型订书机,人手挤压的力量,就足以让钉子穿透较厚的纸层,并弯曲锁住。为了区别之前的大型订书机,人们管它叫“订书器”。
这两种都是不用钉的订书器
如今订书器已经发展到了“无钉时代”。没有订书钉怎么装订?折纸很多人都玩过,无论是折飞机、星星、还是千纸鹤,它们能保持成型,都是靠纸张在弯折后相互交合卡住的--无钉订书器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刚刚完结的日剧《家族的形式》中男主是在一家文具公司工作,黄色圈里的这个就是一款环保无钉钉书机。
譬如做这样的手工时,可以不用胶水,也不用担心小盆友订到自己的手。
它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小刀片,几张纸伸到里面后,压动上面的钮,刀片会在第一张纸上划出两个小口,而后其他纸张受到挤压,被插入这两个刀口中,并形成特殊的弯折,这样纸张便被固定在一起了。
木板钉枪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除了用来订书,现在还有订木板的,订衣服的,订墙壁的,甚至还有外科手术的”订皮肤“的手术缝合器,总之就是一个原理,订起来!
杂志也要订起来呀哇咔咔
哇咔咔咔啊哇咔咔
哇咔咔咔咔咔咔咔
哇咔咔咔哇咔咔
哇咔咔哇咔咔
哇咔咔哇咔哇咔咔
《哇咔咔》歌词
随堂考
撰文/ 崇梓
微信编辑/ 小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