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家庭都可以使用的约——红霉素软膏,谁能想象得到?
最近火了。
昨日(5月30日),央视网发布的“红霉素软膏不是万能药”的科普视频,引起了各方关注。
该视频主要告诉大家,不能把红霉素软膏当“万能药”使用,它是抗生素的一种,滥用将危害无穷。
随后,北京晚报、河南商报等多家官媒呼应了该视频内容。
其中,一个话题“医生提醒红霉素软膏绝对不能长期使用”更是引起了数亿人关注,几万人讨论。
虽然视频中指出了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但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直接反驳,“确实能消炎”。
还有用在嘴上、脸上,一直当润唇膏使用的。
当然,也有用在肛周,治疗痔疮的。
为何这款家喻户晓的“常备药”被官媒点名后,引起如此巨大争议?
这个“万能药”到底有没有用?
01
谈到红霉素软膏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可以说是家家必备。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各种红霉素软膏妙用小窍门。
烫伤了?擦点红霉素吧;
眼角干涩?擦点红霉素吧;
被蚊子咬起包了?擦点红霉素吧;
皮肤干燥瘙痒了?擦点红霉素吧;
嘴角烂了?擦点红霉素吧....
不仅如此,新华社也总结出了它的多种妙用。
分别是:鼻干鼻出血;倒刺;烂嘴角、口角炎;红眼病;蚊虫叮咬;痔疮;皮肤硬结;轻度烧烫伤;冻疮;脚癣合并感染;轻微创伤……
更有人把红霉素软膏的效用开发的淋漓尽致,衍生出多种功效。
比如,搭配小柴胡,治好了眼疾。
有网友为此现身说法,表示53岁的妈妈得了结膜炎十几年了,吃药后症状缓解,但,眼痒,眼干等症状一直反反复复。
经好友推荐,用红霉素软膏搭配小柴胡颗粒后,没多久就彻底治好了。
再如,与甘油、牙膏混在一起擦脸,可以祛除皱纹,紧致皮肤,真女性的福音。
还别说,真有网友亲自实践了,据说“效果很好”。
这位女士把稀释后的甘油,按照一定比例与牙膏、红霉素眼膏混合在一起,洁面后,涂抹。
除此之外,还有与蜂蜜搅拌在一起,涂抹手上,润肤保湿。
据说,能改善因做家务而变得粗糙的手。
与动辄几百上千的化妆品相比,真是太实惠了,难怪被老百姓开发了出来。
这些“现身说法”的产品主角,如果不是家喻户晓的红霉素软膏,指定被当作药骗子。
可以说,上至口腔下至肛,都能看的红霉素软膏的身影,正所谓有病治病,没病护肤。
在老百姓心中,平平无奇的非处方药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为什么?
一是因为便宜,谁都买得起。二是使用方便,谁都会用。
三是因为红霉素软膏成分里面有润滑的黄凡士林、石蜡,确实有一定护肤效果。
这样的基础条件,实在适合讲故事、吸引眼球、赚流量。
但是,这些故事的讲述者,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核心要素:红霉素是抗生素。
不顾后遗症,大肆宣传红霉素,其实是助长抗生素的滥用。
更加可怕的是,抗生素滥用,一直是个让国家头疼的难题。
02
抗生素滥用,和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感冒,密切相关。
据统计,成人每年会发生 2~4 次感冒,而少年儿童是6-8次。
在国际上,病人出现感冒等症状,一般采取“能吃药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用药规则。
而我国却有自己的疗法,不是很严重的话,就姜汤、热水等自行解决。
严重的话,就去打个点滴,挂上三天,大概率会药到病除。
这种“三素一汤”治疗方案——“维生素、激素、抗生素加点滴”,曾经在我国很普遍,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
这种粗暴的治疗方式,普通到什么程度呢?
成人患者为了“好得快”,早日回到工作岗位,选择打点滴;
家长为了孩子早日康复,要求大夫打点滴。
医院的儿科门诊中,如果遇到天气突变或者季节性流感,打点滴的儿童就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
这些,使我国也成为抗生素消费和滥用第一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人均使用抗生素的剂量是美国的10多倍!儿童用得更多。数据显示,抗生素用药比例占据了儿童用药总体市场的88%。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80%,而国际上这一数据为30%。
除了普遍的想“好得快”,打点滴治疗感冒发烧之外,我们根深蒂固的“消炎”思想和行为也是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呼吸不畅,先消消炎再说。”
很多国人都认为我们感冒发烧是由于“炎症”引起的,需要用头孢、阿莫西林消炎治疗。
其实,很多是病毒引起的感冒,针对细菌的抗生素,根本没有效果,只能靠自身免疫力。
因此,完全没必要“神话”抗生素,第一个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青霉素,1942年才正式临床,算上1928青霉素的发现,也不超过100年。
100年,对于一个民族的全民医疗知识普及来说,时间并不算长。
以至于我们对抗生素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鉴于抗生素对肺炎、猩红热等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很多乡村医生盲目为普通感冒患者,使用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出现的“四环素牙”症状
当嗓子疼时,很多人会非常自然去找医生开头孢。
另一方面,在商业利益面前,也还有商家根据症状售卖处方药抗生素。
抗生素原本就是一把“双刃剑”,需合理正确使用。
当一些抗生素被限制,成为处方药之后,另一些外用的非处方抗生素药物则很难限制,再加上某些媒体的误导,竟成为了“万用灵药”。
红霉素软膏正是典型代表。
而近些年红霉素软膏的滥用,最大的帮凶,非短视频莫属。
03
随着短视频的火热,各种“小妙招”频出,医疗保健类是重灾区,红霉素软膏的用法也成为了小妙招之一。
从画面上看,这些靠“妙招”推广红霉素软膏的基本不是专业医生。
很难想象,一两句吸引人的妙招文案,能讲明白红霉素软膏的真正用途。
要知道,红霉素软膏是通过临床试验的药品,是抗生素,这是专业的东西,只有医生才有资格判定其效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指出,在临床上,红霉素软膏针对的是皮肤感染问题。
但是,如果滥用红霉素软膏,不仅不能治病,甚至还有可能引起系统感染,加重病情。
如果说“小妙招”的目的是为了收割流量,那么下面这些“医生”开出的“土方子”则是谋财害命了。
比如“不花钱治疗痔疮”,“癞蛤蟆皮治疗肿瘤”,“按摩治疗宫寒、近视、口臭”等等。
据报道,就有网友听信了短视频中的药方——“大蒜治疗中耳炎”。
该网友按照视频中的方式,把大蒜塞进耳朵之后,不仅没有治好中耳炎,还差点化脓了,幸好及时去了医院取出来了。
另有阿姨轻信“敌敌畏去头虱”偏方,就给女儿使用了,结果这一试差点把孩子药死了,直接进了ICU。
类似的例子,随着短视频的普及,不胜枚举。
相比之下,火了多年的“北大专家、中医专家……”专坑中老年的刘洪滨还算没有坏透。
短视频的医疗乱象中,最多的,也是最喜欢打擦边球的要数养生保健了,某平台的“养生”标签的播放总量竟然高达545.3亿次。
短视频庞大的受众群体,即使“一眼假”、“一眼骗”的东西,也会有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相信,被骗了钱,甚至还会丢了命。
医疗类等涉及老百姓健康的,一定要严格准入制度和监管。
去年10月份,《半月谈》指出,伪科普短视频往往用“标题党”等吸引眼球的方式误导群众,并带货,卖保健品、养生仪等暴利产品。
而这一切,短视频平台,在监管、审核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尾声
人民日报指出,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危害。
当对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或者花高价使用最新的抗生素了。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不要什么病都想着要消。
红霉素软膏大部分情况下用了也仅仅是起到凡士林的效果。
人们经验里的“感冒了吃消炎药才好”,可能就是时间到了,免疫系统完成了任务而已。
一个医学生,往往要经过5年大学本科学习,然后再参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然后再参加2-4年专科医师规培,才能成一名专科医生。
为什么还是有人,不相信十几年的专业知识,反而相信“妙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