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境内有著名的崇圣寺,它位于云南代理商仓山应岳峰下,建于唐文宗开城元年(836年),崇圣寺后来摧毁了兵火,但寺内有三座古塔为躲避战争而保存下来。今天已经是象征性代理的经典,即著名的三塔。
三塔有一主两副之区别,主塔叫做千寻塔,又叫文笔塔,高度69.13米,要比南北两座小塔高出不少。
1978年,文物工作者在对三塔进行例行维修的时候,在千寻塔塔顶发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580多件,其中有一件很引人注目——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 为银质鎏金质地,高18.5厘米,重125克,头饰羽冠, 颈部及尾羽怒张呈火焰状,尾羽上还镶有水晶珠五粒;鸟首高高昂起, 怒目圆睁,逼视前方;两翅作展开状, 又仿佛前方已经发现了敌人, 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发动攻击;双足踏在莲花座上, 足趾显得干枯而有力。
这件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有几个独特之处。
一是它的形象。
这只鸟不同于其他地方发现的鸟类造型,它面相凶狠,被称为“金刚面”。
为什么是这样的造型呢,因为金翅鸟来自古印度,在印度教中它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在佛教它梵名“迦楼罗”,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之一,迦楼罗有多种形象,在大理以全鸟身形像出现,金翅鸟在东南亚传播很广,印尼和泰国国徽上都有它的形象。
二是它是一件孤品,只在云南发现这一件。
显然它的存在有其特别意义,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件孤品会被存放在千寻塔塔顶。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大理的历史。根据《云南通志》记载,古时候大理地区是一片汪洋,洱海常常泛滥成灾。当地人认为水患乃洱海中有龙妖水怪作祟所致, 故多用 “金鸡”来震慑之。
研究证明,金鸡就是金翅鸟也就是迦楼罗,传说它的两翼张开非常广阔,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 类似于现代空战中的预警飞机, 常年盘旋在释迦牟尼的头顶上。
这么大的鸟,拿什么为食呢,答案是龙。传说金翅鸟专食龙族,每天要吃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当然,印度的龙其实指的是Naga,也就是那迦蛇族,不过到了中国统一被翻译为龙族。
所以这件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被放在塔顶,正是因为它能治水患,所以被大家供奉。人们希望寄金翅鸟能够降服洱海里的龙妖,控制泛滥成灾的水患,把老百姓从自然灾害中解救出来。
三是它的工艺。
这件金翅鸟身上用到了铸造、焊接、鎏银、镶嵌等技术工艺, 细腻的程度相当高, 简直就可以用妙到毫巅来形容。
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鸟的头、冀、身、尾等部分分别铸造出来,经过细部的精巧镌刻之后,再焊接为整体,缀以水晶珠饰,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工艺的顶尖水平。
我们知道大理在古代由于远离中原,是相对要闭塞一点的。而鎏金和镶嵌工艺,要到唐宋时期才应用于金银器制作上,这件金翅鸟正是宋朝时候的作品。大理在宋朝并没有被赵匡胤纳入直接统治,而是保留了大理国,大理段氏一直撑到了1254年忽必烈大军南下才宣告亡国。
在整个大理国时期,王族大力推行汉地文化,和宋朝的来往很频繁,并且也没有什么战事,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正是大理和大宋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成果。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里,金翅鸟也登上了荧幕,由佟大为古装演绎《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来诠释金翅鸟的传奇故事。
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最具大理特色的金器,现藏于云南博物馆,它是大理历史的见证,也是大理的守护神。在大理,金翅鸟随处可见,千百年来,它一直守望着苍山洱海,守望着大理,提醒着人们要对自然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