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的动植物呈现出一种喷发态势。东北野棕熊、“完达山一号”、云南的蜜蜂猴、东青大蚕蛾、低沉的马选曲、辽宁省震惊了兰科的原始植物双术兰等。
这不,紧接着在我国的南端广西省,近日又有一“神秘”生物——白尾双足蜥罕见现身。不得不说环境和气候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要不是环境和气候变好了,保护措施也做到位了,那也找不到理由说为何我国近年来这么多动植物不断涌现。并且其中还有一些是消失上百年、绝迹上百年,甚至被称为“比大熊猫还稀少”的动植物现身。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动植物涌现,也让我们更明白这其中的联系。而刚发现的白尾双足蜥或许就又是一个例证,下面来看看这个被称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美称的白尾双足蜥的具体情况。
有鳞有角“龙”现身?广西罕见发现白尾双足蜥
在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正在进行巡护时,突然发现了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这一新发现,让巡护员惊讶但又很镇定地赶紧拿出相机拍下来它的模样。巡护员凭借多年巡护经验,咋眼一看以为是钩盲蛇——世界上最小的蛇类。不过还没来得及再多拍两张,它就十分灵活地钻进了草丛没了踪影。
它真的是蛇吗?其实不然!完善保护区监测科科长谭飞看到这个照片,起初也以为是钩盲蛇,但是拿着放大之后的照片却发现尾部白色的“玉环”其实和钩盲蛇有偏差,难道是什么动物新纪录?于是赶紧拿着照片去询问了外聘专家以及中山大学的专家,最后经过鉴定,终于确定照片上的“神秘”生物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尾双足蜥。
白尾双足蜥是什么?有何特点
白尾双足蜥常年隐身地下,有关它的生物学资料极度缺乏。它的通体都满覆瓦状圆鳞,尾部有玉白斑。据悉,雄性还会长着一对短而扁平的鳍状后肢。或许要不是放大看,它身上如果没有鳞片以及鳍状后肢的特点很多人会把它认成蚯蚓。但是它确确实实就是和“龙”一样,有鳞片,有角。这样想来,会不会觉得称呼它是龙,也不觉得过分了?
白尾双足蜥听名字或许觉得是蜥蜴,其实不是。尽管不是蜥蜴,但是却和蜥蜴以及蛇都是近亲。关于白尾双足蜥的记录寥寥可数,在国内甚至世界都十分罕见。1960年5月曾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山路上发现一只,但是当时是已经死了,并且尾巴断在了路旁边。1960年6月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郊区山路上也发现了一只,当时白尾双足蜥张开嘴巴想要咬人的样子,左右摆动迅速前进。除此之外,关于活得记录就几乎没有!
白尾双足蜥为何如此罕见?
而此次在广西九万山罕见发现白尾双足蜥,无疑是为这一物种再添一活的生物记录证据,十分难得。白尾双足蜥为何会如此罕见呢?其实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白尾双足蜥的生活习性就是藏在底下,在人眼不可见的地方。自然而然,关于看到它们就很少,更别说有记录的情况。
而另一方面来说,白尾双足蜥和壁虎是近亲,有着和壁虎一样的断尾逃生绝技。尾部的白斑是一种引诱色,从而吸引敌害的注意力,引诱鸟类啄住尾部,从而断尾求生。但是或许一方面还是环境因素,没有白尾双足蜥适合的生态环境。同时,白尾双足蜥尾巴没了也就没了二次保护伞,形态又十分像蚯蚓,自然可生存的概率就更小了。
白尾双足蜥现身的背后:九万山保护区生态保护功不可没
九万山保护区位于广西,是广西重要的保护区组成部分。因为其动植物资源的异常丰富,是广西三个植物特有现象中心之一。不仅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更是全球同纬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这里总面积13002公顷,是生物学、生态学、生态地理学不可多得的科研试验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万山保护区日常保护工作中不仅仅只有白尾双足蜥,近年来伴随着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样也发现很多别的“神秘”动植物们。就比如2019年发现的机器善于伪装、会“变心”的中越带唇兰,2020年发现的“幽灵兰”九万山蛇唇兰,甚至还有淡喉鹩鹛、阳彩臂金龟、格彩臂金龟等在广西目前记录不多、在全国也十分罕见的的国家保护动物。
“幽灵兰”
总而言之,九万山的保护工作肯定值得称赞。同时巡护工作人员们的细心也值得表扬,他们日复一日的付出,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探知都作出重大贡献。而我国总体上来看环境保护以及动植物保护都在往更高、更强的趋势发展,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没见到过的“神秘”动植物“复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