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选择了有乡土味道的蛇
可以说是与老光们关系密切的蛇
他们总是出现在餐馆里
我们旁边也住着
它的模式产地在广州
所以它也被认为是旧的。
但是除了和我人缘不好以外。
它也是一种脾气相当臭的动物。
不管是我自己,都推荐用这样的前辈
都修好了。
然后突然想看一眼红斑型
这个主人公的基本介绍:
黄半鱼
嗜铬黄毛癣菌(学名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
地方俗称及其他中文名:超火蛇(这个真的很通用)、火蛇、草飞、鱼蛇、黄斑色蛇、鱼色蛇。
体长:15厘米至80厘米以上
习性及毒性:一行性无毒蛇,半水栖生活,具有粗俗的游泳能力,常见于中低海水边的滩涂和石缝中,有时在划分各稻田的田埂上,有时沿路行走,刚孵出的幼蛇倾向于夜间活动,偶尔会遇到树。
分布: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部分省区、中南半岛及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模式产地为中国广东广州(曾经广州还是很丰富的,现在也算得上是丰富的)。
补充说明:通常我国境内常见的渔游蛇其实都是“黄斑渔游蛇”(X.flavipunctatus),曾经被认为是“渔游蛇”(X.piscator)的亚种,在云南省可能会有两者的同域分布,大多数台湾学者亦认为台湾的渔游蛇是X.piscator,然而实际上X.piscator的色斑变异相当大,难以从外表一下区分两者,笔者观点认为可以通过产地进行区分。
(所以没天分的我为什么要掺和分类?希望有研究这个的朋友能私信告诉我怎么从外观上区分谢谢。)
抛开争议复杂的分类,去审视渔游蛇属本身,其实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类群,它们成员众多,颜色鲜艳,在整个东亚的低海拔湿地和森林中都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
而其中黄斑渔游蛇更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种类,在我国的大部分的地区无论大家在野外观察到还是从市场中取得的渔游蛇,都是这一种,它也算是为我带来相当多欢乐的一种蛇,因为从小到大我见过的那么些蛇中,唯有想看黄斑渔游蛇和水蛇是不需要大老远跑到北郊的山里去看的,让你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发现蛇的快乐的就是它。
但惭愧的是,我给这种蛇记录的照片相当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能够补上。
小时候我住在广州东郊的江边,在广州市内还算开发得较早的一片区域,这里很多荒地都早已被开发成货运港口,连绿化都少见,更别说森林公园,所以其实蛇的种类是相当少的,但我对蛇的最早的记忆就是在这片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当时我读的小学中间的空地有两个水池,隔三差五就会传来水池里面有蛇的消息,然后学校的保卫工就会兴冲冲的跑过去抓,然后拿回家煲粥,当时的我会去围观他们抓,见到的就是这种黄黄黑黑的蛇,当然那时候我不知道它是哪一种蛇,当时还有长辈跟我说“水里的蛇有两种,一种叫水蛇,另一种是花蛇”,里面说的花蛇应该就是它了。
后来有了电脑,开始上爬天,就知道了有“渔游蛇”,上面的描述赫然写着“常见”二字。
事实证明这种蛇也相当常见,后来五六年级的暑假我会喜欢到家旁边的江岸边去抓螃蟹,除了黄鳝和巴西龟之外,隔三差五就能见到这种蛇在岸边匆匆划过冲到水里,我当时对蛇还是依然有害怕的心理的,每次见到都不敢靠太近,但我又会很渴望见到它们。
因为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许多见到它们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楚,只知道十多年后当初的江岸已经全部硬化成水泥,变作码头,我也许久没在这边见过黄斑渔游蛇的踪迹了。
后来我到北郊上中学,而后到市中心上了大学,到最后前段时间去往深圳实习,我都时常能够见到它们的踪迹,不同于其他的蛇类,无论是环境比较好的市郊的农田湿地,亦或是各个大学校园,甚至在市中心繁华嘈杂的公园,要有个池塘或者环境过得去的河涌,就有机会见到它们的身影。
在花X广场,大X城见到它们的踪迹都不是奇怪的事,在珠X公园更是有稳定的种群,华X植物园和深圳的园X园更是有大量的目击记录,因此要见到它们真的不难,尤其在广州南部水田和其他湿地特别多的地方数量尤其多,在合适的时间去你家附近有水的公园附近走走,说不定就有发现。
典型的黄斑渔游蛇生境 广州南部
在天气较热的夏秋季节,它们通常会在水体的岸边活动,比较喜欢游弋在有水覆盖的草丛中或泥滩中捕食蛙类和鱼类,在海岛上的黄斑渔游蛇甚至会到海岸边活动。
虽然成年的黄斑渔游蛇身形略显肥胖,但它们在水体或草丛中游动相当灵活并且速度飞快,在配合在白天相当好的视力以及凶恶的性格,使得它们成为城市湿地中数一数二的捕食者(当然除了鸟类和家猫)。
它们的上颚拥有食蛙蛇类都有的锋利的大后齿,捕捉到猎物后会紧咬不放并直接吞下,除了蛙鱼之外,蜥蜴类和鼠类偶尔也会在它们的菜单之中。
头部特写
黄斑渔游蛇拥有半水栖蛇类中较大的眼睛,相应也有较好的视力
夜间上树躲避掠食者的黄斑渔游蛇的亲戚
摄于婆罗洲的
三角渔游蛇(X.trianguligerus)
黄斑渔游蛇也会有这种行为
而冬天和初春这时候,它们会喜欢在岸边的泥坑或者石缝附近晒太阳,偶尔也会到涌边或水田边的道路上吸热,因此在珠三角全年都有机会看到它,可是看到归看到,能成功的拍一张全身照可真的不容易。
除却它们视力好,游得飞快,它们还特别喜欢待在那些难以下脚的地方,毕竟我不愿意为了拍一条很常见的蛇弄湿鞋或踩到满脚的泥。
另外,它们的脾气还尤其臭,即使你好不容易控制住一条,它不是乱咬就是乱跑,咬了还不松口,血流了满手,因此每次拍它都有深深的怨念,很多时候见到都没有拍,因此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见过那么多次,居然没拍到几张图。
这种生境看到了蛇也无法下脚
找到了它也不会好好的给你拍
遇到惊扰时它们也会压平身体,展示黑黄相间的斑点以示警告
痛,好痛 还花了蛮久才好
我拍得最多的黄斑渔游蛇的图片,就是它们在冬季被路杀的图片。
它们在珠三角冬季的死亡率似乎相当高,这些城市里的湿地被道路割裂后,它们每次在水体间移动都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而这些道路在冬季又尤其温暖,它们很喜欢趴在上面,因此很容易遭到路杀。
4月份于中山,刚刚被车碾过的个体 仍在挣扎,但无力回天
即使是冬季气温低的时候,它们也不会离水体太远,而珠三角变化无常的温度会把它们骗出洞穴又瞬间冰冻,因为奇葩的气温冷死或者病死的黄斑渔游蛇也不在少数,冬季到这些地方寻找它们的踪迹也是相当便捷的方法,只是死的永远比活的多。
1月份在珠海的海岸边发现新鲜死亡的个体,它无法再感受冬天的暖阳了
2月份在广州北部一水库边发现的个体 提早出眠的它重病缠身
即便如此,它们在珠三角湿地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除了得益于它们较强的适应能力,还有它们在蛇类中比较突出的繁殖能力。
它们通常会越冬后在三月份受孕,并在五月份产卵,并且很多时候一胎能产下超过20粒卵,除了水掉的,能孵化出的小蛇也比其他种类的蛇要多了。
尽管刚出生的小蛇身形纤细,但天生就是捕鱼和捕蛙的高手,体型瘦弱的幼蛇会喜欢在夜间活动,有时也会上树,因此想见到幼蛇的话,在适合的季节到晚上到池塘附近看看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只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城市湿地环境,黄斑渔游蛇和水蛇就会生生不息,尽管它们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也希望它们的栖息地尽量少被破坏,少被打扰,因为它的存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标志之一。
后记:
嗯~一个怨念蛇,真的难拍,数量也确实多
但其实黄斑渔游蛇还有一个著名的“红斑型”我没有拍到过活体,就不放出图片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不过在广州的水产市场里,适合的时候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花蛇,并且偶尔也会见到云南来的像“渔游蛇”的花蛇可以肯定的是都是野生个体啦,大家无论是吃或者是养,都需要慎重,毕竟一种喜欢接受水生动物为饲料的蛇类都不是一个适合长久饲养的选择。
喜欢它的话,我很建议大家直接到你家附近的公园去“白嫖”看看,毕竟不需要花心思去养它,和每天有得看,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还是念一句,我好想好好的拍个黄斑渔游蛇的全身。
- End -
作者:古里吴岛关仁隐士;文章来自:爬界;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爬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