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3日,哈市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不出门,被草攀登者咬了,因为草攀登者藏在亲戚送来的野菜里。
医生提醒,五六月份,是草爬子叮咬的高发期,林区工作者和爱好旅游的人,应该提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同时游玩下山离开林区时,要周身仔细寻找,避免叮咬,也避免把蜱虫带回家而叮咬家人。两个月婴儿在家被虫咬
六月初的一天,一个2个月大的小婴儿被家里的老人抱到医院就诊,原来孩子近几天哭闹厉害,最终在孩子的肚脐处发现黑点和红肿,仔细一看还有虫子的小黑腿在动,家人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医生很诧异:“怎么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上山玩呢。”家里人都表示没有去过,只是近期亲戚送了一些野菜到家里,蜱虫可能是“藏”在了野菜中。随后,医生将孩子身上的蜱虫取出,又进行药物处理。
82岁的李奶奶家住在江北农村,经常去家附近的野地和有树林的地方溜达,一天她感觉头皮有点痛,让老伴给看一下是怎么了,老伴眼花只看到她指的位置有个黑点。过了几天,李奶奶感觉头皮那个位置肿起来,也更痛了,老伴戴上老花镜才看清,黑点外还有个小虫子的腿,估计是中了“草爬子”的招,赶紧去医院进行了处理。
据省森工总医院急诊科王伟主任说,从4月中旬到5月末,医院共接诊被蜱虫叮咬的患者有815人,同比增加40%,一半患者是外地的,一半为哈市居民,最多一天接诊47人,被叮咬患者最小只有两个月大,最大年龄82岁。
林子里采野菜 草爬子叮到眼睛里
5月底,家住阿城的张女士半夜来到省森工总医院,她右眼角内有一断蜱,此前,她在采野菜时,发现有草爬子叮到眼角里,就到当地医院进行处理,结果医院拔断草爬子,虫子的头还留在眼角泪腺深处,常规无法取出,最后医院眼科参与治疗,利用治疗眼部的工具,经过1个多小时努力,才把断蜱完整取出。
王伟说,草爬子一般叮咬的部位集中在腋下、颈部、耳后等部位,极少见叮到眼部的。叮咬时,它会分泌麻醉类毒素,让人很难发觉,但当有感觉时,多已经钻入皮肤内。不吸血时,小的干瘪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如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所以可以根据草爬子大小判定被叮咬的时间。有人偶然间洗澡发现,也有部分市民发现后,自行将其拔出,却造成草爬子口器遗留在体内,而后出现痒、痛等症状后,方才去医院就诊。对此,医生要用特殊工具将其完全从体内清除。
被草爬子咬后切勿拍打
王伟说,不是被草爬子叮咬后的人都会得森林脑炎,虽然近年来被草爬子叮咬的人增多,但因林区工作者大部分已接种森林脑炎疫苗,人们防范意识提高,及时处理被虫叮咬,森林脑炎等相关疾病发病并不高。但草爬子携带80多种病毒,被草爬子叮咬后,除了会得森林脑炎外,还易得莱姆病和斑点热等疾病,严重时都可如森林脑炎一样,致命或不同程度留下残疾。
王伟提醒,一旦被蜱虫咬伤,初期可在蜱虫旁边通过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是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虫拉出。但切勿自己拔出或拍打,避免蜱虫的头端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引起病毒在全身的扩散,要及时到医院处置。
六月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时节,提醒大家到野外游玩时,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七月份以后,草爬子会有所减少。外出游玩,首先加强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市民在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新闻链接
草爬子,学名蜱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其中,以红松林、针叶林较多。当游人从此经过,触碰树叶,振动后落到人的身上,隐藏在角落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