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金五刀频道
比亚迪,最近正在上演大型黑淀粉现场。
这两天比亚迪宣布燃料汽车正式停产。
毫无悬念,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停止生产燃油车的汽车企业,打击了所有汽车制造新势力,不知所措。(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燃油车,燃油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汽车)
还有,这个决定不是在未来几年内执行的,也不是从4月开始执行的,而是在官宣前一个月这样做的。
用闷声干大事是比亚迪。
制造电池,3年后成为中国第一。创造了新能源,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1年比亚迪的市值甚至突破了9000亿,超过了中国银行。
但是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最高潮也是想和特斯拉一起撕逼的,一直在努力摆脱“PPT”的造车新势力。(威廉莎士比亚、坦普林、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汽车)
但是这次谁也没想到比亚迪会站在所有车企的前列。
都说第一部《关于燃油车》,比亚迪胆子为什么这么大?
因为比亚迪后面的草根狂人,国王传福。
人狠话不多。
从剽窃开始,但用技术摆脱了剽窃
王传福说话温和,说话一直直截了当。
他不善交际,在他的理解中说:“企业家要更加努力,多做,少做。”
2003年带领比亚迪获得全球电池第二名的王传福对外宣布,余生将完成汽车。
结果一年过去了,比亚迪损失已经达到7000多万元。
但是比起损失,伴随比亚迪一生的黑料是山寨和抄袭。
当时王传福花要求日本企业开设模具的钱超过1亿韩元,但经销商不买它,认为它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王传福忍痛放弃了整个设计,亲手砸烂样车,投入数亿,就这样打水漂了。
没有基础,没有技术,没有设计,怎么办?
王传福拿出自己的奔驰S300,拆下手下。几个人看到价值100万美元的奔驰后不敢动手。他拿起车钥匙,在车身上狠狠划了一笔。"那样你们就可以动手了。"" "
结果,从2005年第一辆量产车比亚迪F3到后来改良的F6,王传福不仅没有制造出令人信服的车型,而且可以说“山寨味”很浓。
“心脏”引擎依赖于购买。
,而且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外观全靠抄作业。不光被外人骂,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甚至高管都劝王传福别自讨苦吃,“我们电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碰汽车?汽车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王传福嗤之以鼻,“所有的技术壁垒,都是给后来者营造一种恐惧,逼你放弃的纸老虎”。
王传福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在早期,他让比亚迪扣上抄袭的帽子,日后,却让比亚迪成为了中国车企中技术腰板挺的最直的公司。
这归功于一个几乎违背汽车产业的惯例的战略——垂直整合。
简单来说,电机、电池、发动机全都自研自造。王传福的解释更狠,除了轮胎、玻璃和少数标准件,比亚迪几乎所有配套产品都能自己生产。
这一战略的好处容易理解:降低成本。
但这套打法需要对技术的绝对死磕,也需要极度自信——在所有现代汽车产业中,只有比亚迪一家车企这么玩。
“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十来年前比亚迪规模较小,没人看好也不愿意配套,不敢陪着比亚迪冒险。”
这种自研自产的心酸阵痛,是独立自主的必然代价。
据王传福的员工说,他每天在研发大楼里可以走够一万步。
过去两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84.21亿元、85.56亿元,是研发投入最多的民营车企。
现在,有人给比亚迪算过一笔账,即便不计轨道交通,只是将电池、电子、汽车等几大业务简单相加,估值也超过3000亿。
国产扛把子:
看似断臂,其实是实力
评判一个人不光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做了什么。
停产燃油车,并不是光靠胆子大,一拍脑门的决定——而为了新能源这一刻的爆发,比亚迪其实蛰伏了15年。
自始至终,王传福坚信汽车行业将发生一场新能源革命,当时被许多人嘲笑。
王传福说,石油是汽车的“血液”,而中国70%油基本是靠进口,年花费万亿,这很可怕。
2008年,中国第一款新能源车比亚迪F3DM正式亮相。
比亚迪F3DM使用的是铁电池,王传福砸了10亿人民币,并为此申请了多达600项技术专利,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现在用上帝视角来看,这是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车行业零的突破。
但当时,因为太前卫,没几个友商有意愿花精力去研发新能源车,外界更不看好这个被王传福视为梦想和未来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评论,“比亚迪造手机电池行,造电动车是忽悠。”
2009年一整年,比亚迪只卖出48辆F3DM。
在深圳坪山的总部,只有王传福每天驾驶着F3DM上下班,“孤独”的开启了中国电动车行业。
此后数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比亚迪的研发重心一直紧紧围绕着新能源汽车。
2011年,比亚迪大幅减少燃油车研发,又试图提高产能,口碑一落千丈。
王传福焦头烂额,比亚迪跌入谷底。
他召开媒体发布会,对待错误的坦承与率直,甚至大大出乎外界的意料:
比亚迪犯了三个错 ,第一是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太关注数量,忽略了质量;2003年开始做汽车,我们稀里糊涂就成功了,但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第三就是在品质方面没有做好。
没打太极,更没说任何借口。
2020年,韬光养晦的王传福化身刀锋战士——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向三元锂电池行业发动了一轮真正意义上的猛攻。
宁德时代追求更高续航里程,而比亚迪则死磕电池安全。
从技术上来看,刀片电池完成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架构创新,最大杀手锏是杜绝了电动车自燃的可能。
即使被一辆46吨满载重碾压过,刀片电池包依然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装回去还能正常使用。
发布会现场,王传福说出了那句 ,“安全,是纯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解决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痛点,通过超级混动DM-i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比亚迪的混动DM这项技术强到什么地步?
这项技术已经写进清华大学教材《汽车动力系统原理》中。
德国大众高管专程来中国试驾比亚迪全新一代唐DM,借来的车,没想到在上海超速被拍。
被网友调侃,“百公里加速4.5s太快没hold住”、“德国没有限速习惯了”,白给比亚迪打了活广告。
日本车企也从中国进口了6台比亚迪唐回去研究。
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为44.4%,去年,比例几乎翻了一倍,达到81.2%。
到今年,被嘲笑的王传福,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拿下全国第一。
草根硬刚高富帅,
凭什么是比亚迪?
宣布彻底停产燃油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此,全球市场中将会出现两大真正意义上百万的新能源巨头,一家是特斯拉,另一家是比亚迪。
巨头背后的两个创始人,一个是借钱创业的中国草根工程师,一个是15岁就写下“我的使命是拯救人类”的美国钢铁侠。
小鹏汽车说对特斯拉放话,“我要打得你找不到东!”
零跑汽车扬言,“三年赶超特斯拉!”
蔚来汽车的发布会上,李斌说,“不要再捧特斯拉的臭脚了。”
但事实上,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能豁出去跟特斯拉抗衡的,只有比亚迪。
王传福头脑很清醒,他怼的并不盲目:“特斯拉只是富人的玩具,比亚迪做的是面向大众的产品。”
这里的“大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亚迪的性价比,人人买得起;另一层意思是,比亚迪同步推动着许多公共交通类产品,适用于所有人,销往全世界。
比如云巴和云轨。
王传福一次去东京发现,东京有800万辆车,比北京还多了300万,但市区远不如北京拥堵。于是,他开始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观察路况,调研东京交通。
最后,王传福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体系虽然庞大,但其中地铁所占比例并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轻轨。
因为地铁造价太贵,每公里要5亿-12亿元不等,全世界的地铁公司,只有香港的港铁能实现盈利,还是靠的沿线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
而轻轨,同样不占道路面积,乘客吞吐量大,且造价低。
就这样,王传福花了5年时间,又砸了50亿,终于研发成功,并在比亚迪厂区先运行。
这一次,外界又质疑声一片:“云轨”是什么鬼?一个民营企业怎么可能做得起来轨道交通?
现在,比亚迪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投建了云轨。
云轨的造价只有地铁的1/5,建设周期也只有地铁的1/3,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一口气解决污染和拥堵两大问题。
这成了比亚迪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
跟新能源的浮躁相比,王传福也狂,但是“技术狂”,他说:
“困难算什么?太多了。最怕的是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只要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别的都不成问题,都可以去克服。”
结 语:
比亚迪停止生产燃油车这步棋,让同行佩服 ,也打了很多黑粉的脸。
做到这点,就要求一个企业不怕做错,更敢于试错。
比亚迪是新能源车转型路上走的最决绝、最坚定的车企。不止是因为胆子大,还有15年的技术储备,和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王传福说,“一个产品开发错了,最多损失5000万;但是一个战略错了,也许你会损失5年。”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联想风头正盛,比亚迪毫不起眼。
但联想放弃了艰难的“技工贸”路子,走了速成之后,十几年后它与比亚迪、华为的地位已经互换了。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玩票的很多,传统汽车说不屑的也很多,但产品一个接一个的扑街。
但不屑久了,结局就是不能。
大家都在仰望星空,但总需要有人脚踏实地。
现在,谁又有资格嘲笑王传福“疯子”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