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盒第一批备案后的口罩呈金字塔形在一个桌子上摆放着,盒子的左上方,清晰地印着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简称“比亚迪”)的logo。在比亚迪决定造口罩不到20天的时间内,原本生产其它设备的车间里口罩已经被量产。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口罩话题引发热议。当“汽车企业”与“口罩”两个几乎毫不相干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时,外界表示出一种惊讶与叹服。汽车圈似乎按捺不住,快马加鞭地加入到口罩生产的大军。
然而,生产口罩并非外界看来那么简单,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多方走访时发现,车企跨界造口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熔喷布等核心原材料如何采购?生产资质如何审批?跨界之下生产线如何搭建?质量如何检验?口罩产成品流向哪里?这一链条中的诸多环节,在大众的视野中难觅踪影。
此外,在日常物资供需愈加依托市场调节的当下,疫情冲击中“政府调配”这一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发挥作用;不少企业也在取得利润、长远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选项中做着选择。
“紧缺”
从全国范围来看,伴随着车企转产口罩的是国内口罩产能的迅速拉升和口罩生产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紧缺。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蔓延之下,口罩成为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在此背景下,车企跨界造口罩,与国内市场上口罩的供不应求密切相关。
2月8日,比亚迪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援产口罩、消毒液消息称,预计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当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有政府人士在与记者沟通中表示,比亚迪从2月2日有转产口罩的相关打算,市场监管部门在2月6日前后即前往比亚迪宝龙工厂查看场地等情况。
比亚迪深圳宝龙工业园一名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生产口罩的是第九事业部第二工厂。3月4日,本报记者在工厂门口与比亚迪内部招工人员沟通核实,一名胸牌标注着“第一工厂第九事业部”的内部招工者称,确实为第二工厂生产口罩,不过当前口罩厂人员暂时已满,务工者进厂后可根据分配进入其它车间。一名比亚迪口罩生产线上的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据其了解一条生产线当前日产能约4万只口罩。
不过在3月2日早间,市场上传出消息,因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价格暴涨,比亚迪口罩停产。对此消息,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国忠回应本报记者称,“没有这回事。”3月6日上午,本报记者从政府人士处获悉,比亚迪计划欲打造140条生产线(起初计划为100条),截至3月5日共组装100条左右,其中约有50条在运转,日产能约200万个口罩,其余条线在进一步调试,每天调试的生产线亦持续加入生产序列。若按照目前50条生产线的运转来说,熔喷布的供应是足够的。但如果所有生产线均投产,现有的熔喷布供应“肯定不够”。
有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每条生产线最终调试日臻完善后可达5-8万的产能。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中,若生产线产能全部释放,日需熔喷布5-8吨。为共同解决原材料问题,目前比亚迪的熔喷布依靠深圳市政府帮忙协调一部分,剩下一部分由比亚迪自行解决。深圳市主要的熔喷布生产厂家国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桥公司”)日产能为2吨,比亚迪方面的口罩产能有约三分之一归政府收储调配。
3月5日,有媒体报道援引比亚迪总裁办公室主任李巍说法称,“我们现在每天以30到50万片的速度在增加,每天有5-10台左右的新口罩机器能够实现量产状态,预计在3月初可以达到每天500万只口罩的产能”。
3月6日早间,本报记者联系比亚迪深圳宝龙工厂第九事业部内部招工人员,对方表示相关口罩条线在运转,但是“供应商供不上料,这几天暂时不需要人”。近期本报记者在与比亚迪深圳宝龙工厂口罩条线的相关员工沟通中,对方亦称“材料供不上”。
尽管上述传闻未置可否,但熔喷布紧缺的情况,已是目前多家口罩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比亚迪并不是孤例,尽管有政府加持,随着口罩产能的提升,有口罩的“心脏”之称的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供需问题被摆上台面。在2020年1月末,广州市安身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康彬就曾向本报记者提及,现在工厂已经提前复工了,但是由于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做做停停,没办法保证每天4万个口罩的产能。“现在工厂最缺少的是医用防护口罩(即N95口罩)滤材,缺少熔喷无纺布。”
从全国范围来看,伴随着车企转产口罩的是国内口罩产能的迅速拉升和口罩生产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的紧缺。一名政府人员沟通中坦言,目前其对接的企业确实面临着熔喷布紧缺的状况,希望这个声音能被有生产供给能力者听到,共同解决这个困境。
“资质”
16天快速“通关”背后,是多方资源的快速协调调配。
车企决意跨界造口罩之后,随之面临的是着资质审批、技术门槛、质量把关等系列问题。
在一份盖有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章的文件《疫情防控急需第二类医疗器械应急备案凭证》中提到,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按要求提交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疫情应急产品)”的备案材料,现予以备案。该产品仅作为疫情应急产品,该备案仅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效,而落款时间为2月19日。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龙岗局医械科鲍迟介绍,比亚迪由于转产时间早,拿到的是备案凭证,而拿到相关资质,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做1年的准备工作,比亚迪仅耗时16天。另外,近期随着广东省决定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转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企业,需要获取的相关资质也由备案凭证变为审批凭证,后者有效期为一年,要求更为严格,办理周期也相对长,原备案凭证在疫情期间依然有效,不过目前比亚迪亦在办理相关资质,以期更长时间生产口罩。
16天快速“通关”背后,是多方资源的快速协调调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龙岗局医械科的梁晟铭,近期一直在对接企业转产口罩,在梁晟铭记录的相关工作动态中载明了诸多细节。
据记录,疫情之下,迎面而来的是庞大的工作量,其相关科室曾用约90分钟时间,实地核查了一份市局紧急通知中要求核查的,辖区内有可能生产防护物资的63家企业,尽管名单上的企业绝大多数查无实处,但最终找到两家具备生产口罩能力的企业。
鲍迟介绍道,对于非口罩生产企业申请相关备案资质时,只要有转产的意向和转产的能力,科室会立即协调医疗器械协会的专家、拥有口罩生产经验的企业人员,一起前往企业帮忙查看场地,构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然后不断调试、完善。其中,医疗器械协会的专家在此前已做过相关思想工作,征得同意疫情期间免除相关认证费用,拥有口罩生产检验的企业人员亦是免费帮扶,上级领导亦频频前往查看了解具体工作,帮助解决困难。
在质量把关方面,鲍迟表示,相关口罩产品产出后,其对口罩做指导和整改意见,然后送检,在资质下来后企业可批量生产,同时疫情期间负责与口罩转产的企业的科室工作人员,每2天前往企业查看实际情况,确保口罩质量。
在本报记者前往生产N95口罩的深圳德睿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睿康”)走访时,该公司市场总监龙倩、质量管理方面的负责人王焱兵在沟通中核实上述说法,直言“没想到区工信局局长这么亲民”,说话时拿出手机展示了协调处理相关企业困难时的微信聊天记录。不过,德睿康方面亦讲述了其目前面临的熔喷布紧缺的困境,并谈及疫情下口罩产业链运转的商业逻辑,以及调控、商业利益、长期发展、企业责任感的多方博弈。
“天价”
“睡了一觉涨了5万”,谈到熔喷布的报价,近期一直跑采购协调的王焱兵直言其正亲历的市场,“一天一个价”。
“睡了一觉涨了5万”,谈到熔喷布的报价,近期一直跑采购协调的王焱兵直言其正亲历的市场,“一天一个价”。
在龙倩出示的熔喷布的相关微信群里面,3月5日中午,即便是其了解的相关等级在业内最低的报价已飙升至40-42万/吨,其公司原本即从事民用N95口罩生产业务,据其了解,此前该种熔喷布的价格约为3-4万。
王焱兵称,其原本采购的熔喷布,目前已过了1个月,仍未拿到货,生产N95的熔喷布由于质量要求高,市场上本身的采购难度也大。德睿康方面表示,在供应量很难满足需求量时,市场调控下面临的是价格飙升,各种渠道的中间商此时往往囤货涨价倒卖,在朋友圈里很多卖口罩的“微商”获利的方式亦与此相同。
龙倩称,目前各地政府均管控熔喷布等口罩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原本的很多原材料供应商已拿不到货,区工信局提供了整个地区的相关原材料的供应商厂家,然后企业自发对接谈判价格,在她看来,调控之下,对接的厂家起码不会“乱涨价”,且货源质量更可靠。
在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盖有龙岗区工信局公章的《关于紧急协调疫情防护物资供应的函》中写到,相关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筹办应急物资(口罩)生产,为我区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现急需从国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购买熔喷布等生产材料,企业所生产产品将由市相关部门收储使用。现函请贵单位协助支持我区以上三家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采购相关生产物资。”
据地方媒体报道,截至2月24日,通过深圳市区工信系统协调,帮助381家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复工复产,向广东省指挥部物资保障组报送深圳市物资生产企业提出的需复工的607家市外供应商名单,协调相关地市帮助企业复工,并商请外省市在复工复产、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协助,先后协调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工信部门帮助深圳市企业130多家上游供应商复工。
但在供需出现缺口时,依靠政府发函临时调配物资亦非长久之计。
据公开报道,目前中石化等上游熔喷布生产企业都在紧急增加熔喷布生产线,但相比大量新增的口罩企业,熔喷布供应短缺的局面短期很难缓解。对此,隆众资讯分析师窦炳坤向媒体分析,首先从成本方面来看,相较口罩的生产线,参与制造熔喷布的成本投入太大。生产熔喷布的设备,国产价格大约在500万元左右,进口设备则在1000万元以上。其次从设备的购买到实际投产,熔喷布的生产周期长达1个月-3个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业者的参与积极性。
这也解释了上文提及的,尽管有政府的加持,但面对不断拉升的口罩产能,熔喷布依然难以满足。各种渠道的“天机”熔喷布才得以流向市场。而昂贵的熔喷布却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能力为之买单。
对于企业而言,接下来该怎么办?龙倩目前也没有主意,不过在她看来,生产线肯定不会停转,当无法从可靠途径购买熔喷布时,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以及中间商肯定能采购到,但她仍更倾向于政府方面调配的货源,其一未经中间商“转手”,货源方不会“乱涨价”,市面上中间商拿可能需要35万/吨,而一手货源或仅要15万/吨,而公司月消耗5-6吨;其二质量可靠性高,拥有货源之后采购具有可持续性。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601.SH)近期提到,其控股子公司深圳中纺已经在为比亚迪提供低阻高效熔喷口罩材料,旗下4条低阻熔喷口罩材料生产线满产,订单充足;由于熔喷材料生产技术门槛较高,后期会在目前产线上进行扩能升级。
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广州市三泰汽车内饰材料有限公司,亦转产熔喷布。据中汽协官网文章显示,早在2月8日,上述公司的两条熔喷布生产线就投入使用,生产的熔喷布提供给增城区及广州市周边地区的口罩生产厂家作原料,该公司官网显示,其正是比亚迪的零部件供应商。
“流向”
如果他们没有这个社会责任感的话,完全可以向政府张口,向区里、市里甚至省里打个报告,称厂里要复工来申请口罩,但他们没有那么做,且在起初就决定要建立100条生产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车企等企业转产的口罩最终流向了哪里?
据悉,比亚迪方面生产的口罩一方面可以给分布全国各地工厂的20余万比亚迪员工自用,同时满足政府方面的收储调配,此外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复工提供防疫用品支持。
本报记者从广汽集团方面获悉,其自制口罩将由广州市政府统筹,不对外零售,未委托任何第三方进行销售,其自制口罩将优先支援医疗、公交、出租车、地铁等防控疫情和公共服务的一线人员使用,还将提供给广汽集团员工以及广汽旗下整车品牌的车主、上下游合作伙伴等使用,以保证工厂复工复产。
有深圳口罩生产厂家透露,其公司生产的口罩有80%交由政府方面收储调配,剩余20%则交由信誉良好的药店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口罩厂家负责人透露,目前关于政府收储途径,是其公司直接交由国药集团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深圳公司”),而据其了解,国药深圳公司会再供货给各大医院及药店等单位。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盖有公章的《国药集团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报价表》中,其中标明了诸多报价: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7元/个,普通医用口罩1.6元/个,KN94口罩,5.4元/个,医用外科口罩,1.95元/个。上述报价表在底部备注中称,“防疫物资由政府统一从工厂调配,由于多个厂家供应防疫数量有限,同产品物资随即配售,龙岗区内企业包邮,报价表当日有效。”落款时间2月28日,不过除KN95有“3万”库存外,其它上述口罩在库存一栏均写着“无库存“。
对于上述报价,龙倩直言价格“还可以”,其公司生产的N95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成本更高,报价为6.5元/只,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与本报记者沟通中,坦言德睿康的产品价格较低并建议适当考虑成本小幅提高报价。
价格的不同,显然被企业捕捉,龙倩称,据其了解有厂家已经把N95的价格提到了12元,如此之下流向市场或将达到20元/只。关于提价,她曾多次向公司负责人建议,但并未获得同意。
在她看来,公司负责人的坚持稳定价格确实体现了“企业责任感”。不过从长远来看,据她测算,公司虽然会错失约1000万的利润,但也不会亏损,此时也是中小企业与各大医院、药店建立联系的机会,保证价格的稳定性自然会被各方所“看见”,公司亦正在积极拓展生产线准备长期生产N95口罩。
“心态放平就好了”,作为市场总监的她,近期正准备用类似的说法来向公司股东解释,为何产品不提价的原因,不过她也补了一嘴,博弈权衡之下或许会“略微提价”。
鲍迟在比亚迪方面决意转产口罩之初,即前往现场查看场地的,在沟通中他回忆,比亚迪方面当时介绍“作为那么大的企业,在国家遭遇疫情这么困难的时候,应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主动提出来想生产口罩。
鲍迟称,“如果他们没有这个社会责任感的话,完全可以向政府张口,向区里、市里甚至省里打个报告,称厂里要复工来申请口罩,但他们没有那么做,且在起初就决定要建立百余条生产线。”
3月4日午间,本报记者前往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宝龙工业园的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沿道路一直走可看到道路旁有较多身着比亚迪工服、持有工牌的内部员工正在进行招聘,一名第九事业部第一工厂的员工核实称,第九事业部的第二工厂生产口罩,但相关条线人员已满。本报记者高沛通 拍摄
在德睿康的N95口罩生产车间内,生产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据公司市场总监龙倩介绍,公司每月需要熔喷布约5-6吨,而熔喷布近期价格飙升,是市场上当前紧缺的原材料。
车企巨头砸重金押注健康汽车 新风向还是营销噱头?
疫情倒逼经销商加速数字化转型——访汽车之家副总裁兼经销商事业部总经理吴涛
第300万辆国产BMW汽车下线 华晨宝马开启新能源之年
【315维权线索征集令】您爆料,我出拳!共同维护汽车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