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拆解的比亚迪秦为2014款1.5T旗舰型
比亚迪秦的前防撞梁为钢制,端部截面呈“吕”字形,位于防撞梁后部的吸能盒设计有溃缩吸能结构
比亚迪秦前防撞梁参数 | |
防撞梁长度(mm) | 1170 |
防撞梁宽度(mm) | 40 |
防撞梁高度(mm) | 110 |
防撞梁材质与厚度(mm) | 钢制 |
吸能盒长度(mm)/吸能盒类型 | 200/表面有溃缩式设计吸能盒 |
吸能盒与车身连接方式 | 螺栓 |
保险杠与防撞梁间有无泡沫材质填充 | 无 |
经过上面的简要介绍,相信您已经对秦的前防撞梁有了宏观上的了解,其中旗舰型与酷黑骑士型所配备的全景摄像头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多见,值得肯定;胎压监测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科技配置,但对于行车安全而言,用处亦不可忽视。当然,俗话说细节见真章,除了这些容易引人注意的地方外,其细微之处的表现又将如何,请您继续往下看。
■ 前部细节
从拆解结果来看,秦的前部细节总体上令人满意。
后防撞梁部分,秦采用了较为常见的单片冲压钢板结构,相比前防撞梁的吕字型结构,这种防撞梁的结构要简单一些,不过,防撞梁与车身之间仍旧有吸能盒相连,整体结构符合我们对这款车的期望,至于结构细节做工如何,接下来我们做逐一展示。
比亚迪秦后防撞梁参数 | |
防撞梁长度(mm) | 1100 |
防撞梁宽度(mm) | 无法测量,以材质厚度代替 |
防撞梁高度(mm) | 115 |
防撞梁材质与厚度(mm) | 钢制 |
吸能盒类型 | 表面有加强筋设计的吸能盒 |
吸能盒与车身连接方式 | 螺栓 |
保险杠与防撞梁间有无泡沫材质填充 | 无 |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数合资车企将此功能集成于成本更低的ESP控制程序之中的今天,秦却未效仿此法,仍沿用成本相对较高的独立传感器采集方式,此中原因除了独立胎压监测模块监控精度更高,可获取每个车轮的气压数值外(集成于ESP的胎压监测只能监控因轮胎气压不同引起的轮速差),更多的恐怕是企业现状使然。虽然ESP控制程序只是一款软件,后期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但前期标定费用却十分高昂,而对于产业链较为完善的比亚迪来说,采用自产的独立传感器不仅可免去高昂的标定费用,制造成本上也可以用内部摊销来进行管控,因此这种看似有违常规的做法,实际上更为符合比亚迪的自身情况。
(胎压监测模块可能产自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
秦后防撞梁的总体做工与前防撞梁处于同一水平,细节处理较为细致,线束布置较为规整,但个别部件的振动噪音(NVH)性能依旧有待提高。
防撞梁部分总结:
防撞梁是车辆抵御撞击的重要构件之一,直接关系到车内乘员的驾乘安全。通过此番细致拆解,秦的前、后防撞梁总体做工令人满意,线束布置及固定减振等措施较为细致,隐匿其间的诸多配置也可称亮点。不过相对而言,在诸如后防撞梁等体积较大部件的噪音振动(NVH)性能及易损部件安装位置上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此前拍摄的试驾视频中(9分35秒开始),也曾提及车辆在发动机介入后由共振所带来的不良驾驶感受,此方面的不足厂家应予以重视。
3
车门拆解
■ 车门拆解
同防撞梁类似,车门对保障行车安全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车辆遭受来自侧面的撞击时,其可同B柱及门槛梁一起减缓撞击力,保证车内生存空间。另外,车门的密封与降噪性能也是保证驾乘舒适性的必备条件。话不多说,还是让我们通过拆解来看一看秦在车门上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 前车门拆解
- 后车门拆解
车门内饰板部分,秦的做工较为细致,饰板内侧贴覆有大量棉质隔音材料,并在某些部件间采用海绵加以缓冲,符合同级别车型应有的品质。车门处理上,其内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了密封,以确保车门的防水及隔音效果,不过个别部位的胶线涂布仍有改善余地。安全保障方面,管状防撞梁与板状加强筋的组合使用,对保护车内人员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车门细节
■ 车门细节
同前、后防撞梁类似,车门拆解我们依旧采用先宏观后微观的方式为您展示,其中设计上广泛采用的减振、降噪设计令我们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