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本田的“XR”系列,相信很多车友都有耳闻,从70年代的XR75到今天已经20多年未改款的XR650L,XR系列已经发展成为下至50cc、上至650cc,包括16个排量的庞大车型体系,系列车型遍及全球各地,经久不衰。
XR 150L作为本田XR系列的入门常青树,一直由新大洲本田生产销往多个国家,在今年年初,XR150L正式投入国内,中文名为“战驭”。在国内合资入门越野车类,打破了雅马哈XTZ125一枝独秀的地位。
但一看配置似乎不如大部分人的现代眼光,万年化油器加风冷,没有LED和前后碟等主流配置。但当你试玩一圈下来,你就会发现他的迷人之处,近可上班通勤,远可长途奔袭,能野耐操,稳定可靠,如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
XR系列有“R”版和“L”版之分,R版主要用于赛事,所以为裸奔状态,而“L”版则主要是多功能用车, 增加了灯具、喇叭、反光镜等合法上路的相关配置,但骨子里不变的是纯粹的越野基因。
实测离地间隙超过了250mm,导致170cm的身高只可以双脚尖着地,因为车身轻巧灵活,但凡有点驾驶基础的基本上都没问题,绝佳的通过性是亮点。
高位前挡泥和标志性的本田红,还有油箱覆盖件上大大的“XR”表面了他纯粹的家族血统,整车状态与出口车型基本一致。
简洁的卤素前大灯,方便拆卸维修,以更加适用野外骑行。
一体式越野车把,有着良好的操控性但又不至于向纯越野车那般高高架起的战斗姿势,这点从后面的实际骑行图可以看出。
至于开关按钮和仪表盘,聊胜于无吧,不过塑料把套的防滑效果还不错。
11.5升的油箱大小,除了一般的林道穿越和日常通勤外,来个中小长途也是可以胜任的。
一体式座椅更多的考虑了日常驾驶和载人需求,据实际体验,舒适性与一般垮骑车相当。
后货架同样考虑了实际使用需求,阔度比座椅稍宽,还带有多颗固定钉,方便长途载物。
尾部灯组也均为卤素灯泡。
短小精悍的排气很有本田味,也是XR系列的一贯风格。
座椅下方有一个方形的工具盒,常用的随车工具都能装下。
前双活塞盘式碟刹,碟盘直径在240mm左右,油管的固定方式很规范,后刹依旧为常用的鼓式。
避震系统为前正立式和后中置式的常规组合,前避震行程达到了180mm,值得肯定的是前避震出厂就配有防护套。
前后钢丝轮毂配上全地形胎,轮胎规格为前90/90-19,后110/90-19,正新牌,更偏向于一般非铺装路面和公路行驶的稳定性考虑。
侧支架的设计很实用,外加的胶块可防止支架陷入松软地面和湿滑路面。
49齿加大链盘并带有防脱功能的塑料导链器,加强后轮输出力。
已经畅销多国的150cc风冷发动机,匹配的是化油器供油系统,最大功率8.8kw/7750rpm,最大扭矩12.1N.m/6000rpm。
从日常的骑行姿势可以看到,战驭的驾驶姿势并不战斗,不像大多数越野车那样将手臂高高架起,上身也微微向前倾,姿势看起来与一般的街车差不多,而且除了后货架后座还有一定的空间,更多地兼顾了日常行驶的便利性和长途舒适性考虑。
由于车身相对较窄,很方便激烈驾驶时迅速移动身体来调整重心,前后避震偏软,制动效果来得不是那么直接,特别是后鼓式刹车提供的制动力比较疲软,对于习惯用后刹的用户要多加些力道。这完全符合它越野车的特性,毕竟拆掉外观件,它是可以直接上场开干的。
离合一指可控,油门响应灵敏,档位清晰,车身灵活轻巧,在公路上的战驭同样有着不俗的行车质感,换掉轮胎,它完全可以用作入门滑胎车用,可谓一车多能。
动力表现是典型的本田风,动力输出线性,柔和而不失力度,发动机声音干净,整车震动控制很好最大功率8.8kw在7750时全部是输出,最大扭矩12.1N.m在6000转爆发,账面参数在同级车型中属于中上水平,经过加大链盘齿轮数和特别调校,战驭的爬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评:
作为一款出口多年的越野车,战驭延续了优异的XR家族基因,操控灵活,悬挂系统优异,技术成熟可靠,是一辆兼顾越野玩乐和日常通勤的多功能车型。不过战驭引入还是晚了点,而今国四又将来临,成熟稳重的“大叔”现在急需升级改款了。
优点:
车身轻巧、操控灵活
发动机技术成熟可靠
整车质感较强
可玩性较高
缺点:
车架部分焊接处有提升空间
整体配置相对较低
战驭150L车辆评分:
动力:4.0
震动:4.1
声音:3.9
操控:4.2
人机工程:3.8
配置:3.3
工艺:3.7
外观:4.0
产品主要参数配置:
长X宽X高:2091*811*1125mm
轴距:1362mm
离地间隙:243mm
压缩比:9.5:1
最大功率/转速:8.8KW/7500r/min
最大扭矩/转速:12.1N.m/6000r/min
供油方式:化油器
总排量:149.1L
油箱容积:11.5L
最高车速:101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