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思域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际,以省油和大空间敲开了全球各地买家的欢迎,仅在1975年的销量就达到了100000台。
不过本田却不甘让这台车只扮演家用车的角色,从第三代思域开始,日本本土市场便推出了Si版本车型,能以1.6L引擎做出130ps的最大马力,继而,又在四代思域的基础上衍生出了SiR版(对,它搭载的引擎就是那台大名鼎鼎的B16A),随后便在性能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自8代思域(FA1)国产开始,国人总算有机会摸到这台浑身都是故事的家用车了,只不过,国产的思域清一色搭载了R18A1,与性能不沾边;纵使到了9代车型,本田也只不过将美国地区改款换代之后卖剩的Si零件搞到了国内,造了420台车却发现苦苦卖了8个月才卖完之后,原先预计生产6800台的Si车型便没了下文…
于是,有人放言,本田再也不敢在国内打性能牌了,转眼却发现,改用了L15B8涡轮引擎的10代思域,不止原厂就快得惊人,甚至还拥有不输前辈们的改装潜力!
在看了掷10万大洋打造的GK5之后,本期我们又找到了光头佬,看看这位国内改装界的殿堂级人物对10代新思域有着怎么样的见解。
或许是原厂的新思域已经足够漂亮,第一眼看去,我竟没在这台被哑光膜覆盖着的新思域上看出太多端倪,仅从前唇、中网、引擎盖的细节上,以及藏在保险杠后方的加大水箱上领会到些许杀意。
绕到侧方,ASPEC MF75单片锻造轮毂和来自AP的 5000R 9440四活塞刹车套件映入眼帘,而这台新思域的底盘调教,则交由来自D2的一套竞技版避震来解决。
扰流板好不好用,并不是去看造型夸不夸张,而是要根据自身高度、宽度、撞风角度和实际面积来综合计算。力求简单好用,或许就是光头佬的改装哲学。
VANHOOL 中出中尾段造型相当吸睛,而为此,同样为这台新思域研发改装件的CMST(各位还有印象吗?之前上过玩法的那台TT就出自他们之手)还设计了碳纤排气中出后唇进行搭配。
同为CMST提供的碳纤引擎盖也出现在这台新思域上。据“光先生”描述,由于在引擎盖上方直接开口,导致涡轮部分会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雨天,这套引擎盖参考了CTCC思域赛车的设计,选择在侧方进行开口,并在引擎舱内部增设了饰板。
动力部分,这台新思域改装的仅有INJEN 进气套件、力爽竞技型点火神棍以及一具UNICHIP 二阶外挂电脑,而整个引擎的其他部分都维持原厂。但这看似不大的改装幅度,却能让它拥有270hp的最大马力,以及378.3Nm的峰值扭矩,让你完全想不到它原本只是一台排量仅为1.5L的买菜车。
由于市面上能用的改装件太少,这台思域在撰写ECU程序的同时,变速箱甚至被吊了出来,被其他店家强行借去了2周,以供进行拆解和研发;当然,Racing隼的4.5强化大尾牙和机械式LSD在此之后也成功问世了,估计,轻量化飞轮、强化离合器等部件离我们也不远了。
“没办法,日本没有新思域,而海外的数据虽然多,但却不一定能完全和国内车型吻合,我们只能亲历亲为咯。”光头佬如是说道。
对一台几乎没有改装案例的新车,你的改装思路是什么呢?
虽说新思域问世才不久,暂时没有能堪称标杆的改装案例,但据我们的改车经验,若是动力改装,我们一般会选择从进排气、点火部分开始,当然,电脑也会配合进行程序撰写。不过,对这台思域来说,我做的不应该叫改装,应该叫研发改装件。
在破译和调校电脑上你花费了多久?而新的电脑相比老本田的电脑来说难度如何呢?
目前,我们使用外挂电脑来搭配强化之后的动力,这样既可以省下拆卸原装电脑所花费的时间,又能在保证原装电脑功能的情况下突破原厂的转速限制。而虽说两者配合的效果相当好,但对动力的提升依旧有限,因此,爆改车型还得使用全替代型的电脑。
这台思域的最大马力是如何摸索出来的?原厂硬件能做到怎么样的数据呢?
我记得第一次测试马力的时候只改了进气部分,因为排气部分在市面上并没有现成的零件,而在排气被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又开始继续测试…至于测试使用的外挂电脑程序,则是一位身处上海的澳洲人进行撰写的,如今这台思域已经能在原厂引擎的基础上,做出270匹的马力输出,并能保证相当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马力能稳定输出,你还做了哪些强化和调整呢?
要保证马力不衰退,就必须在冷却方面下功夫了。为了对应强化之后的马力,这台思域还换了水箱、低温水胆(节温器),并将相应的管路换成了硅胶管,目前走街完全不需要担心过热的问题。
改装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即使我们参考了CTCC的设计思路对引擎盖进行了设计,解决了引擎室内温度过高的问题,但这具涡轮引擎的进气温度仍不理想,之后我们仍旧要进行调试。毕竟,这台思域并非完全由我们一家店进行研发,配套合作伙伴很多,大家提供的改件之间也都需要磨合,直到测试状态稳定了,我们才能将这些改件推向市场来满足广大玩家的需求。
改装清单:
引擎部分
INJEN 进气套件
力爽竞技型点火神棍
波箱部分
Racing隼 4.5强化大尾牙
Racing隼 机械式LSD
冷却部分
Raing隼 加大水箱
排气部分
VANHOOL 头段(不带催化)
VANHOOL 中出中尾段
底盘操控
D2 竞技版避震
刹车系统
AP 5000R 9440 四活塞刹车套件
ECU
UNICHIP 二阶外挂电脑
行走系统
ASPEC MF75 17*8.5 ET38 单片锻造轮毂
外观部分
CMST 碳纤前唇
CMST 碳纤中网
CMST 碳纤引擎盖
CMST 碳纤排气中出后唇
轮到你说:
这款“买菜车”你心动吗?
本文为“吴佩频道”原创,作者陈毅忞
吴佩频道:由车评人吴佩创立,和他的朋友们一起,专为深度懂车、玩车人群、意见领袖打造的一个高端受众品牌。
微信搜索“吴佩频道”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