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有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汽车主动防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硬件集成水平较低及微波理论研究还不成熟,使得当时的研究始终没有建设性成果。20世纪80年代,各国对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热情伴随着毫米波雷达的微波理论成熟而高涨,各种性价比高的防撞雷达产品纷纷问世。
德国在距离自动控制雷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先进的“自适应智能行驶控制(AICC)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该系统自动控制汽车的制动和加油,而驾驶员只需要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实现智能控制汽车减速以避免追尾碰撞,大大的减轻了驾驶员的工作压力。
美国研究出在汽车变更车道时不发生碰撞事故的安全距离模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的V2V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Vehicle-to-Vehicle)。预警系统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处方位,并通过无线网络把所得信息传送到距离300米以内的车辆上,并将这些车辆的行车安全问题信息通过语音和画面传给驾驶员。当预警系统发现危险情况时,能够发出警报声和闪光,同时还能振动驾驶员座椅,提醒驾驶员。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系统还可以自动刹车,但车辆仍由驾驶员完全掌控。
日本在1991年,日本国交通省首先提出发展高级安全车辆(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技术。ASV系统的基本理念是“辅助驾驶员驾驶”。总体来说,日本进行了多年的防撞系统研究,各汽车生产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研发的防撞系统。例如日本本田公司采用毫米波雷达和CCD摄像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前后车距进行实时的监测,当两车距离小于设置间隔时就发出报警。本田公司通过扇形激光束扫描雷达来实现对汽车整个行驶环境的监测,即使汽车在弯道行驶时也可以探测到汽车与前后车辆或者障碍物的距离。
瑞典推出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带刹车辅助的碰撞警示系统、驾驶员警示控制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等应用。沃尔沃公司研发城市安全(City Safety)系统,并将这项高科技装备列为汽车标配,城市安全系统是帮助司机在拥堵的城区避免低速行驶时的追尾事故而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