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品种不断优化过程中,生长环境仍制约着水稻增产,主要有两类因素:一是低温冷害。水稻生长季节经常出现阶段性低温,引发延迟性和障碍性冷害,造成成熟度和结实率降低;二是病虫害多。
水稻是否优质高产,与水稻所处环境的温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寒冷稻作区水稻冷害防治是实现水稻稳产和高产的关键。
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延迟型冷害,一种是障碍型冷害,第三种是混合型冷害。
【水稻低温冷害症状】
1、延迟型冷害的主要特征:一是穗顶端的颖花可勉强受精结实,而下部颖花开花、受精、结实都受到障碍;二是穗子轻微下垂,但是接近收获期,水分少,穗部竖起来;三是生育不正常,茎秆、叶穗呈青色,最后变成青枯。
2、障碍型冷害的特征:一是穗顶端的不孕粒多,而穗基部结实多。穗上部的小花易受低温的影响,穗基部颖花由于剑叶包裹,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不受低温影响,下部枝梗发育旺盛。二是指不育而言(不包括秕粒)不孕粒和结实粒的差异明显;三是由于结实少故受害穗的结实籽粒比不受害穗的结实籽粒千粒重还重。
3、混合型冷害:是指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生育和抽穗,孕穗、抽穗、开花又遇低温造成不育,又延迟成熟,发生大量空瘪粒。
【水稻低温冷害发生原因】
延迟型冷害:水稻抽穗期遇18一19℃低温可造成延迟型冷害。分三种情况:一种是抽穗期导致出穗延迟或出不来穗。另一种是开花期处于低温,导致不能正常开花受精或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再一种是成熟期遇到冷害,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造成上述三种冷害,取决于6月份和8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若6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8℃,8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19℃,是发生延迟型冷害的临界气温。
障碍性冷害:抽穗期遇17℃以下低温冷害则造成障碍型冷害。气候条件主要是指气温,气温影响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时间是 7、8 月份,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 15d 到抽穗后 25d- 40d 时间里,是产量的决定期,气温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在水稻孕穗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要求的温度是17℃以上,当日平均气温在 17℃以下连续 3 天以上时,花粉母细胞就不能正常发育,导致花粉败育形成空粒。在抽穗开花时,日平均温度低于 20℃或阴雨天连续 3 天以上,光、温不足,颖壳就不能张开,影响受精也会造成空粒。
【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方法】
防御水稻低温冷害必须采取综合防御措施:
1、适期播种,避开冷害:各地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并须有80%以上的保证率,来确定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以避开低温冷害。双季晚稻播种期的确定要以保证在9月10一15日前能安全齐穗,以避开“寒露风”为害为依据,再根据早稻让茬时间、品种特性和秧龄综合确定,尽可能早播早栽,下限掌握在籼稻播种期为6月中旬、晚粳为6月25日前。
2、是根据各地冷害发生规律,确定育种目标,选育和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早熟、耐寒、高产品种。
3、适时早播,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喷洒增温剂,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地温,促进早熟,达到防御或减轻冷害的目的。
4、以水调温,减缓冷害:水的比热大,汽化热高和热传导性低,在遇低温冷害时,故可以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气温低于17℃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
【冷害来临,应急补救】
有关研究,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喷施各种化学药物和肥料,如赤霉素、硼砂、萘乙酸、2,4一D、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喷施叶面保温剂在秧苗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灌浆期防御冷害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水稻开花期遇17.5℃低温5天时,喷洒保温剂的空粒率比未喷洒者减少5%一13%。
由“云众地”整理,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