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几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视频中一名女子坐在一辆红色奔驰车上哭诉,称自己花66万购买的新车还没开出4S店门,就出现发动机漏油的情况。而位于西安的这家奔驰销售方给出的解决方案,则从“退款”“赔偿”一路变至“换车”及最终的“更换发动机”。
这样的处理方案让那名女性消费者不能接受,并最终选择网络曝光的方式进行维权。虽然新车发动机漏油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如果我们在购车消费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上游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法律专家。
“在没有欺诈销售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的确可以采取修理、更换或退货等几种方式进行解决。”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主任叶栋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汽车作为一种商品,一经销售使用,就可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一般而言,对那些修理后不影响使用的小毛病小故障,消费者若要求更换或退还,就显得不合理;但对那些影响使用的大毛病大故障,消费者要求更换或退货,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叶栋强看来,法律法规并不能囊括汽车消费过程中所有的故障类型和情形,也没有明确规定“发动机出现漏油”的现象,就一定采取修理、更换或退货中的哪种方式处理。比如,在西安“奔驰车发动机漏油”这个案例中,双方通过协商,并且确定在更换发动机的情况下,并不影响车辆使用,也是属于“三包”的一种方式,是合法的。但基于消费者所称“车子还没开出4S店就漏油”,其从情感上无法接受而要求更换或退货,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何洪涛认为,消费者若遇此类问题,首先应该区分车辆出现的质量问题属于影响整体功能的重大瑕疵还是一般瑕疵。如果是影响使用的重大瑕疵,则应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予以更换或退货处理。
他建议,消费者若遇到此类问题,第一步应在第一时间联系销售方,反映车辆遇到的问题,并与对方予以确认;第二步,双方若对车辆所出现问题认定产生分歧,则应找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第三步,双方可根据第三方机构的鉴定结果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新闻链接:
汽车消费纠纷频发
过去3年有451起涉欺诈销售
据《经济日报》消息,日前有研究机构发布了《汽车欺诈案例分析报告(2016-2018)》,分析了过去3年间,中国裁判文书网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汽车销售欺诈的判决书。结果显示共有451起关于汽车销售的诈骗案件,涉及69个汽车品牌。
这451起案件中,法院判决构成欺诈的案件261件,判决构成欺诈的主要原因是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更改行驶里程、二次出售、更换过发动机、车辆有保险和临时牌照记录、召回车辆、更换过零部件、售前经过维修、虚假宣传、粉尘车以次充好以及车辆存在缺陷等隐瞒事实真相问题。
近几年,我国逐步完善了汽车召回制度,较好地保护了消费者利益。但也要看到,汽车消费领域的一些问题是销售商主观恶意造成的,属于欺诈行为。对此,法律目前对实施欺诈的企业普遍判罚3倍赔偿。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