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保时捷怎么那么多转卖

1948年6月8日,底盘编号为356-001的第一台保时捷获得上路许可,保时捷品牌正式宣告诞生,保时捷家族延续两代人的跑车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2017年,保时捷在中国交付新车超过7万辆,连续三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

也许保时捷在中国是土豪和富二代的代名词,但回顾保时捷家族近百年的创业史,则充满了励志和传奇。

1929年 他义无反顾地炒了东家

那个东家叫奔驰

费迪南德·保时捷是个汽车领域的大天才,但如果按照成分划分,保时捷家当年算是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他爸就是个铁匠。

他一开始也是个小铁匠,顺便对电工也感兴趣。之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绝非学历),一边打杂一边自学,在21岁那年发明了轮毂电机,更得到了英国承认的专利。2年后,让现代人都五体投地的Lohner-Porsche诞生了。

没有发动机、没有变速箱、没有传动轴……一个1.678吨的铅酸电池、四个轮子、两个不到3马力的轮毂电机,虽然最高时速只是14公里,最多跑3小时就要充电,但它依然是世界首款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的汽车。

小铁匠被人称为保时捷博士,甚至拿到了一张金灿灿的文凭证书。

不出意外地,他被合体后的奔驰看中,成为了当时新·戴姆勒-奔驰公司最重要的员工,甚至身兼数职——技术指导、董事会成员等等。而奔驰S、SS和SSK等一串儿产品,都从他手里诞生。尤其是在1930年诞生的奔驰黑王子SSK,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霓虹著名的漫画《鲁邦三世》里头,鲁邦唯二的座驾之一就是SSK

而SSK也是保时捷博士为奔驰打造的最后一款车,一款专门为爬山赛事而造的超短轴距机械增压跑车——以保障优良的操控性和出众的过弯能力——尤其针对发夹弯时,简直有如神助。只可惜,SSK只生产了35辆。

虽然身在当时的豪门奔驰,但保时捷博士心里老是想着当年在奥地利汤姆勒公司时造的一款Sa升小排量小赛车。这辆小车还曾在环西西里岛拉力赛上大出了一把风头。所以呢,他一直坚持着要造平民轿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一战后的德国很穷,没啥人买得起汽车。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好几次,董事会就是不同意,甚至开始排挤他——此处不留爷,爷就来创业。

保时捷博士甚至连神车SSK的上市都没顾上,毅然离开了大奔驰,并在1930年12月16日,创建了自己的保时捷汽车工作室。

1938年 居然和法拉利撞马了

如今保时捷的logo是啥样的?当中一匹跃动的小黑马+Stuttgart字样,四周被德国国旗和巴登佛登堡州州徽包围着,精致的同时又让人热血沸腾。

有人说,小黑马的含义是指保时捷跑车惊人的爆发力。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小黑马+Stuttgart字样,代表着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家乡斯图加特。后者古老的市徽中就有一匹骏马。而正是在1938年,保时捷博士打造了一枚初代logo:一枚有黑色小跃马的盾牌。

如果我告诉你,如今保时捷和法拉利logo里的黑马是同一匹……也是源自德国斯图加特的市徽。

这就肥肠意外和惊喜了!

据说恩佐老头之所以用德国马做logo,完全是因为一个名叫Paolina的意大利贵妇。后者有个相当有名的儿子——一战时意大利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Francesco Baracca。更巧的是,Baracca和恩佐故去的亲哥哥是军营里的拜把子弟兄。所以换言之,Paolina夫人等于是恩佐的姨。

Baracca的战斗机在当时肥肠出名,侧面有一个巨大的喷画——当年他曾打落过一架德军飞机,上头有一匹跃马。后来他明白了这是斯图加特市的图腾。Baracca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这图腾太好看了,就直接拿来自己用上。

1918年6月19日,Baracca去找恩佐哥哥。5年后,恩佐·法拉利在欧洲扬名立万,他急需给自己的战车加一个高大威猛的吉祥物。Paolina姨就把儿子飞机上的吉祥物送给了恩佐,还说了一堆吉利话,诸如“我儿子是击落34架飞机的空军名将,如果你用他的跃马图腾,你会好运连连。虽然这匹马不能在天空继续翱翔,但依然能伴随你的法拉利赛车……”之类的。

如此的吉利话,傲娇如恩佐也感恩戴德,何况亲哥哥还曾与Baracca是莫逆之交。

对了,话说斯图加特在古德语中被称为Gestüt,即养马场的意思。而养马场的意大利语是Scuderia……

这斯图加特的市徽,真的特别旺呢!难怪两大品牌看中了同一匹马,还能和平分享。

1950年代 保时捷牌豪华拖拉机来了!

是的,保时捷就是那么的稳中带皮。

二战结束前一直走高端路线,一会儿混动一会儿坦克的。二战后立马脚踏实地恢复生产,更与著名的德国农用品公司Allgaier(现在都活得好好哒)合作,打造起了豪华拖拉机。

人家可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造了十多年,共四种型号——分别为单缸的Junior,双缸的Standard,三缸的Super和四缸的Master,马力从11hp到50hp不等,共卖出12万辆。

对了,其实许多超豪品牌都皮过,做过拖拉机——奔驰、兰博基尼、法拉利……

话说,在高潮时享受成就,在低潮时享受人生,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1963年 因为标致的神操作,

只能把901改名911

如果我告诉你,其实911不应该叫911,应该叫901,是不是会瞬间黑人脸呢?

其实在1963年之前,911这串数字真的和保时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甚至它在1963年的巴黎车展崭露头角时,保时捷官方还一直叫它901。

当时的保时捷901,简直是一枚超级炸弹,瞬间将整个巴黎车展引爆了!当然这一爆,除了点燃了无数买车人的小宇宙,还点燃了法国标致的小宇宙……因为标致啊,早就将所有三位数中间带0的组合版权(例如我们现在熟知的标致307、508等等),提前注册霸占了。

所以,当标致看到保时捷的901小炸弹……能不急眼嘛,立马提出严正抗议!估计当时费利·保时捷(就是费迪南德的儿子)看到标致的这波操作,内心戏肯定分外精彩。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改车标那么简单,什么随便增加或修改新数字或字母,重新找设计师设计字体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你已经在巴黎车展把901的名头打出去了,现在还要找媒体和公关满世界宣布——因为标致抗议,咱的新车不叫901了,改叫911哈!大家记住,买车就买911!

但是小保时捷二话没有,直接把当中的0抠掉,换了个1上去,连新数字和设计师都省了——一共只用了1个月,第一批82辆保时捷901,从底盘到车身统统改名911。而且,大众们似乎很能接受新名字。

不过,这并不代表保时捷彻底妥协。由于从研发阶段开始,初代911一直被叫着901,所以小保时捷索性直接以901来代表911的第一代车型。因而初代911还有一个乳名:901。

个人觉着,小保时捷的这波操作,看似又慌又急,实则稳中带皮啊!

1969年 还记得那辆挂大众标的914吗?

许多小伙伴都知道,保时捷的356在诞生初期,直接能被看成大众甲壳虫的“跑车款”。但无论多少零件是和大众通用,人还是保时捷。

下面这款车……就没那么简单了——VW-Porsche 914。直译过来就是大众-保时捷914。这是在大众收购保时捷之前搞的一场大动作,是专门针对美帝市场的。

1969年时,保时捷为了扩展美国市场,与大众合作推出了一款中置引擎,拥有Targa敞篷顶的双门双座后驱的貌美小跑车914。而且卖得也不是一般的便宜:最低售价仅为3500美元。换算到如今,软妹币也就20来万。

可谓是保时捷史上最便宜、最具性价比的跑车。当时的野马都比它贵呢。且这款跑车的最低配,虽然百公里加速只有13秒,却简直就是为蜿蜒曲折的山路而生的。

只可惜这款车在营销上有些麻烦——最早有点像现在86和BRZ一般,同时以保时捷和大众品牌进行售卖,但1968年当时大众执行官Nordhoff去世后,继任者Kurt Lotz决定将大众和保时捷合体一下下……

于是如你所见:VW-Porsche 914就此诞生。

1994年 本来,中国人可以人手一辆保时捷

那一年,中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正式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同时对外宣布一项“中国家庭用车计划”,并在全球广撒英雄帖,邀请各大汽车厂商——专为中国开发一款小轿车。

对于这款小轿车,咱这方面的要求肥肠直白:经济、廉价、实用(能乘坐5人)。中标者,将获得和一汽集团合资生产的资格。

于是乎,奔驰、福特、三菱、欧宝、菲亚特还有保时捷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并接下这方英雄帖,积极投身这一项目,献上自己的方案。

最终,保时捷的C88轿车中选!

话说,C88虽然百分百的保时捷血统,却又完全不像保时捷——一辆有四个门能坐五个人的三厢轿车,搭载一台1.1升直列四缸16气门发动机+5挡手动变速箱,最大功率67马力,峰值扭矩105牛·米,5挡手动变速箱,百公里油耗仅5.8升。

保时捷从一开始,就没将品牌logo挂车身上。

除了工业设计符合国人胃口,保时捷居然还知道咱们对于数字8的极致偏执。因而他们将这款车命名为C88,C是China,88是售价8万8的意思,炒鸡吉利的数字!

这款车,甚至登上了1994年第三届北京国际车展的展台。大名鼎鼎的魏德金还亲自跑来为C88揭幕,并用普通话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之后……“中国家庭用车计划”悄然取消,C88一拖再拖最终没有量产。保时捷和不少竞标厂商的首次入华计划,莫名其妙地被搁置了

没人知道为什么。那辆专属中国的C88,如今只在网上得见。

2005-2009年 股市翻云覆雨

终成大众最大股东

2007年,保时捷的纯利高达64亿欧元,足以同时收购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只不过它的目标可不是美国同行,而是德国大众。

由于保时捷是上市公司,收购举动必须公告,所以当它在2005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要收购大众时,保时捷未来将会大举买入大众股票,自然也就尽人皆知了。然而,这种尽人皆知并未造成市场上跟风买股、搭车赚钱,反倒招致大规模的反向做空,从而造成了一场针对大众股价的多空对做。保时捷当然是站在多方,而空方则是以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主的秃鹰集群。

如同保时捷要收购大众早就不是秘密一样,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此而做空大众,那也是公开进行、毫不遮掩的,因为几乎没人认为收购大众这事儿能够干成。举凡收购之事,不成功便成仁,要么不做,要做就得毕其功于一役。否则一旦破局,被收购的公司股价必定爆跌,只要事先做空便可大发利市。所以,凡是存在着不利传言的收购,通常都会引发一波做空。可是,具体到保时捷收购大众这件事,究竟为什么大家如此有志一同,非要认定它就搞不成呢?这还得从德国的一部特殊的法律《大众法》(Volkswagen Law)说起。

虽然德国大众跟保时捷一样,都是家族企业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但大众还有一个特殊之处:由于战争时期大众曾被政府征用,因而产生了官方股份。战后,为了防止本国汽车业被外国公司并购,德国政府于1960年专门为大众公司量身定制了一部《大众法》。这部法律与德国的《公司法》有所不同,德国《公司法》规定,只要对一家公司持股达到75%,就算取得了该公司的控制权。但《大众法》却规定,持有大众公司股份在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当持股比例超过20%时,无论超过多少,其投票权最高也只限于20%。换句话说,要想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就必须持股80%以上。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因为大众的官股比例刚好是20.1%,也就是说,只要官股不释出,就是所有的民股全归你一家,你也控制不了大众(这法律够流氓吧?)。

于是,《大众法》便成为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最大障碍,因为毫无官方会释出股份的迹象。那20.1%的官股现在由大众公司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实际上是归该州全体纳税人所有。从法律上讲,州政府只是代持股份,它无权决定能否释出,这种事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弄不好还得启动公民投票程序。因而,市场上每个人都很清楚,谁也打不了官股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自保时捷公开其收购意图之后,三年多来一直不被看好而屡遭做空,因为在空头们的眼中,这不利因素岂止是“传言”?那根本就是“铁定”啊!

可令人奇怪的是,保时捷却在市场上照样买入大众股票,好像对那个官股障碍视而不见。这自然引来了更多的对冲基金参与“空众”,不光欧洲,就连美国都有基金跑来共襄盛举。据说,这是自1997年索罗斯组团儿攻击亚洲货币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秃鹰集结(秃鹰者,专事放空者也。)。

其实,保时捷对于《大众法》设置的这个障碍不可能视而不见,只不过它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向欧洲法庭起诉,指控《大众法》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这招儿可说是釜底抽薪之计,因为所谓的《反垄断法》号称是“经济领域的宪法”,它高于其它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如果《大众法》真的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就会被判无效。

经过了两年多的漫长诉讼,欧洲法庭最终支持了保时捷,于2007年正式判决《大众法》无效。从此以后,《大众法》将不复存在,大众公司也将适用德国的《公司法》。这样的话,只要持股比例达到75%,就能控股大众公司,官股便不再是障碍。

这时大家才明白,保时捷一路走来坚定做多,视官股如无物,原来是打一开始就铁了心要给官股来个釜底抽薪,而且还真给它“抽”成了,这超出了市场所有人的预期。谁都知道,《反垄断法》官司超不好打,诉讼难度高,又旷日费时,因为它动辄涉及一个法条甚至整部法律的存废,兹事体大,非同小可。所以此前没人认为欧盟法院会为一家企业杠上德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市场几乎一边倒地看衰保时捷这场官司,否则,也就不会引来那么多空头了。

很显然,保时捷对法律的理解和对规则的运用,比市场的一般认知要高出一筹。照理说,这应该引起空方的警惕了,可接下来市场空头们的行为却令人感到奇怪,他们不仅没有就此收手,反而继续加码做空大众。

空头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则是因为德国的另一部法律——《证交法》。该法规定,通过买入股票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过30%之后,如再增持便属要约收购,必须公告。保时捷虽然通过打官司废了《大众法》,但却躲不过《证交法》,它恰恰符合了要约收购的条件。就在打赢官司的时候,保时捷对大众的持股刚好是31%,这意味着今后它每走一步都得摊在阳光下,处在空方的注视下。而对于空方来说,保时捷此时距离控股大众所要求的75%还路途遥远,空方尚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静观其变、相机离场。他们心里非常有底:反正你在明处我在暗处,谁怕谁呀?

原来空方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认为有双保险,就算保时捷赢了反垄断官司,也只是第一步,要达到最终目标还得靠买股票。要知道,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来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那可是件特别复杂的事,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随时都可能功亏一篑。只要保时捷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收购失败,届时空方大赚其钱的机会不就来了吗?当然,如果市场对于保时捷会成功收购的看法占了上风,大众股价就会快速上涨,空方也有被轧空的风险。但空方此时显然非常自信,他们觉得,比起自己被轧到,保时捷收购不成的风险可要大得多。

果不其然,当保时捷持有大众的仓位增加到42.6%之后,这个数字就再也不往上涨了。市场上便纷纷传言保时捷的收购行动碰到了障碍,于是,放空大众的融券余额便开始大幅飙升,达到最高峰时,放空大众的空单总量竟然是流通盘的13%,这在德国DAX30指标股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由此可见,做空大众的各大对冲基金已经开始疯狂起来,浑然不知灭顶之灾正向他们走来。

他们忽略了法兰克福市场还有一项特殊的交易规则,可以让人规避上述要约收购的法条。这项规则只存在于期权这种衍生品交易之中,而《证交法》的要约收购法条针对的是现股买卖,衍生品交易不受其约束。所以,交易所的这项期权交易规则与《证交法》并不冲突。

德国的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也像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股市一样,都有期权交易(即option right,也有译为“选择权”的),它分为买权和卖权。就买权而言,买入买权的一方向卖出买权的一方支付权利金,他就有权在到期日按双方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而卖出买权的一方则收到权利金,他就有义务在到期日按双方约定的价格卖出股票。如果届时市场股价低于双方约定的价格,买方可以选择不行权,卖方就没收权利金。反之,如果届时市场股价高于双方约定的价格,买方一定会选择行权(因为有钱赚嘛),卖方就必须履约。由于权利金只相当于股票全部价款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期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杠杆交易,也就是一种融资行为。

现在,重点来了。

法兰克福市场在期权交易上有一项极特殊的规定,即如果买入买权的一方是按全额价款支付权利金,也就是说不使用融资杠杆,便可自行决定何时公布期权仓位,而不管其已经持有了该公司多少股份。保时捷正是利用了这项规则,将空方轧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保时捷在持有大众的股份比例达到42.6%之后,便不再买入现股,改为持有大众期权的买权,而且是支付全额现金,不使用融资杠杆。根据上述交易规则,保时捷可以不公布这部分仓位,当然它也的确没公布。于是,空方便一直以为保时捷的大众仓位仍然只有42.6%,这距离控股所要求的75%还远着呢。

殊不知,保时捷早已悄悄锁定了31.5%的大众流通股买权,加上已持有42.6%的现股,保时捷持有大众的总仓位已达到了总股本的74.1%,再算上那不能流通的20.1%的官股,理论上,未来可交易的大众股票已经只剩总股本的5.8%了。这种状况只有保时捷自己知道,外界,尤其是那些放空大众的人,是不知道的。如前所述,此时大众的空单总量已经高达流通盘的13%,这相当于总股本的10.4%,也就是说,未来可交易的股票数量已经少于空单总量,即便这些股票全部让空头们买走,他们也轧不平账户,因为还有4.6%的股票不知该上哪淘换去呢。至此,轧空局面已完全成形,而空头们还蒙在鼓里。

这是一种极端状态的轧空。由于法兰克福市场不可以无券放空,一旦股价高于空方成本,而空方手中又无券追加,就只能回补空单、认赔离场。这时,如果可交易的股票少于空单总量,理论上股价便可以飙到无限高。因为空头下单之后,不像多头可以选择行权或不行权,空头只有履约交割的义务,一旦被轧,即使股价再高也要亏钱买股、全数缴回。所以,在类似法兰克福这样不能无券放空的市场,期权空头的风险可以是无限大的。

此时,那些放空大众的对冲基金就被置于这巨大的风险之中而不自知。保时捷巧妙地利用了期权交易的特殊规则,成功地把自己从明处转到了暗处,在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市面上未来可交易的大众股票还剩多少的情况下,它只需根据每天都会公布的空单余额数据,就能知道轧空在哪一天形成。这时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保时捷手中,它可以任意选择出手的时机。

大众的空单余额达到了最高峰——流通盘的13%那一天,是2008年10月23日。保时捷把出手的时机选在了三天后的10月26号,这天是星期天,股市不交易,谁也无法抢先采取行动。当保时捷的发言人对外公布持有大众的总仓位时,估计所有参与“空众”的基金经理们都觉得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过的一个周末,想必每个人都会彻夜难眠,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第二天开盘后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第二天一开盘,法兰克福市场便爆发史上最大的一波轧空行情。凡是放空大众的机构,谁也不想被甩在那即将无券可补的4.6%里。空头们为了抢先平仓,只好疯抢股票,即使是比当初放空时高几倍的股价,也在所不惜、忍痛回补。这就是股市上的“夺门而出、互相踩踏”,只不过这种“踩踏”不是把股价往下砸,而是向上顶。拜其所赐,大众股价两天内就飙涨了500%,从200欧元飙到1005欧元!以致其总市值超越了埃克森美孚,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尽管这只有短短的两天,但也算是创造了历史。可同样在这短短的两天,“空众”的避险基金们却至少亏损了几十亿,真是冰火两重天啊。

这种极端的轧空还差点导致整个市场停摆,因为大盘指数受大众股价影响而极度扭曲(试想如果中石油两天内飙涨5倍,上证指数会成啥样)。最后还是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把保时捷和无法平仓的机构叫到一起协商,由保时捷主动释出5%的股票让空头平仓,大众股票的交易才得以恢复正常。不过,股价还是得按那个时点的行情价算,也就是说:“给机会让你们平仓就不错了,出点儿血吧,各位!”据说,好多年过六旬的老基金经理,是流着眼泪敲单回补认赔离场的,这是他们一生遭遇的最大败绩,估计从此再无翻身之可能。

此事与麦道夫欺诈案,是这波金融危机中唯二的造成了基金经理自杀的事件,所以也引起了德国监管当局的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是保时捷毫无违规之处。不仅如此,它还直接进账百亿欧元,并一举完成对大众的收购,自身的股价也飙涨了近40%,真是一举多得,有够高杆。

2009年1月,保时捷完成了的实际控股达到51%,虽然已经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并不能控制大众的董事会,不能够使用大众的资金来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2009年3月,保时捷从15家银行筹得了100亿欧元的贷款,继续试图收购大众。不过因为经济不景气,收购相当不顺利。身背巨额债务,保时捷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带着如此巨额的商业贷款,再拖下去很有可能直接拖垮保时捷。2009年5月,保时捷提出想要和大众合并,组建新的公司。不过这时,手握大量现金的大众却掌握了主导权。因为保时捷负债率太高,如果合并之后很明显会给大众带来风险,所以大众提出保时捷必须首先降低自身的负债率,否则合并事宜没有推进的可能。

无法放手大众股份,保时捷只能选择和大众商谈合并。大众虽然这个时候不缺钱,不过想要回收保时捷手中自己的股份,也没什么可能。那这个时候,大众想要做的并且有能力做的,就是收购保时捷了。2009年8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大众用了约40亿欧元取得保时捷汽车公司49.9%股权。2012年7月,大众汽车花费44.6亿欧元认购余下50.1%的保时捷股权,完成了100%控股了保时捷。

保时捷从此变为了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

慢着,怎么说着说着变成大众收购保时捷了?保时捷手里实际控股51%大众股权跑哪去了?确实,至今这部分股权还在保时捷手里,也确实,保时捷变成了大众旗下的品牌,你都没有听错。

之所以你会疑惑是因为有一个细节你没注意到。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保时捷为了收购大众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吗?从头到尾我们说的想要收购大众的公司都是她,她的手下握着保时捷各种产品线,比如说比较出名的就是保时捷汽车公司(Porsche AG)和保时捷设计公司。最后卖给大众的其实是这个保时捷汽车公司(Porsche AG)。

简单来说,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确实是分两次把手里的汽车公司卖给了大众,但是最后自己手上依然攥着大众近51%的股权。不过保时捷控股公司并未拥有百分之75的大众汽车集团股权,所以大众汽车集团的营收不列入保时捷控股公司的营收。也就是说,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背后的保时捷家族拥有大众过半数股权,所以在股东大会投票时始终会有1%的优势,相当于有绝对股东投票权,所以保时捷家族因此实际上控制了大众汽车集团。

不过说起来,为什么保时捷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收购大众呢?要说起来还真是一段历史使命。

在收购与反收购的这段时期里,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分别是沃尔夫冈·保时捷与费迪南德·皮耶希。从这两人的名字上其实你就能看出他们似乎有某种关系。前者是当时保时捷的掌舵人,当然也是保时捷家族成员;而后者是安顿·皮与路易斯·保时捷之子。(连名字都是和保时捷博士一样)沃尔夫冈·保时捷与费迪南德·皮耶希这两人就是当年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孙子和外孙。所以当时也有不少人猜测,整个事件就是他们俩精心策划的一场表演,为的就是能让大众公司重回保时捷的怀抱中。当然这种推断也比较牵强,因为在之后的人事动荡中皮耶希也被迫辞职,退出大众集团,所以说应该还是保时捷家族一心希望收回大众,视其为历史使命比较合理。

沃尔夫冈·保时捷

哥俩好费迪南德·皮耶希

哥俩好

大众公司在二战时其实就是由费迪南德·保时捷老先生和纳粹政府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对于保时捷家族的人来说,最终能把大众和保时捷都收归手中,就是一种慰藉费迪南德博士的一种情怀吧。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保时捷怎么那么多转卖”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