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良乡大众4s店史—良乡上汽大众4s店电话号码查询?

1981年9月27日,首届北京马拉松赛,中外参赛选手跑过天安门。今日,该赛事举办到了第38届。 中国体育图片 吕英亮 摄

去年北马开跑前,选手与热身教练合影。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首届北马参赛人数不足百人。中国体育图片 张吉忠 摄

王金甫和女儿在天坛公园跑步。车可 摄

【开篇语】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这40年,中国体育发生了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这40年,留洋和海归、体制与单飞、马拉松和全民健身、联赛职业化、体育产业化、协会实体化等热词,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体育事业大发展的时代。

这40年中,我们关注和了解中国体育,就必须关注投身其中的运动员、教练员甚至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的每一次“转体”,都见证着时代的改变,也经历了精彩的人生。新京报体育将陆续推出“转体”系列报道。

今日上午,2018年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起跑。

1981年,北马诞生。迄今,这项被称为“国马”的赛事已经走到了第38届。在改革开放40年里,北马算是中国全民健身发展的一个缩影。北马38年的奔跑历程,其实就是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过程。

在天安门广场上3万人的跑马大军中,有一位戴着A0468号码布的老先生格外引人注意。他身材颀长,精神矍铄,每一个热身动作标准到位,看着起跑线的眼神淡定自若。

老先生名叫王金甫,今年62岁。从1989年开始跑北马,从未间断,2018年已经是他第30次站上北马的赛道。

从穿着网眼排球鞋到专业跑步鞋,从写着选手名字的特殊饮料瓶到配置丰富的能量补给,从全是3小时左右速度的精英选手到敞开怀抱、接纳社会的大众跑者,王金甫见证了北马的发展,也见证了全民健身浪潮的奔腾。

对于跑步,对于马拉松,王金甫说,一定要敬畏规则、敬畏生命,只有足够量的积累,才有足够的资本去挑战马拉松。

说到成绩,他并没有特别目标,只希望未来的马拉松生涯能更持久一些。

对了,他2017年的北马成绩是3小时2分11秒。今年5月,他10公里跑了38分50秒。

训练

从一周两练到一周全练

9月14日,距离2018年北马开跑还剩两天。

王金甫这几天没有跑步,按照他的备战节奏,现在属于放松期和储备期。这几天,他不仅不跑步,连热水澡也尽量不泡。他说,赛前如果泡热水澡,容易把身体储备的能量给泡没了。

尽管不跑步,可是他一身的装备都与跑步有关。

上半身,一件印着跑步比赛logo的T恤。下半身,一条深色跑步短裤。脚上穿着新款的某品牌专为北马出的跑鞋。腰上,还系着一个跑步腰包。这是典型的跑步爱好者打扮。

王金甫出生于1956年,属猴,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白天,他会到崇文门国瑞城附近的女儿家,帮着去幼儿园接外孙放学。晚上,他回到南三环附近的家里。

如果是平常,每天6时不到,他就赶到天坛公园门外,先热身一段时间,等公园开门,他就会跟一帮跑友跑上两圈。每周,他还会抽一天跑个半马,拉拉长距离。

这跟他年轻时的训练节奏是两个样。

彼时,王金甫跟着一位叫程军的教练训练。程教练带着一帮北京市业余马拉松选手,一周训练两次。有时候,他们围着工体外场跑;有时候,他们在大街上跑,比如马甸桥、三元桥、复兴门这些地方。程教练每周会把训练计划打印到纸上,每人发一张。

王金甫很珍惜一周两次的训练,因为在训练中,教练会点评成绩,会告诉队员进步在哪儿,差在哪儿。

其他时间,王金甫更多的是自己跑。那个年代,北京城马路上的车不像现在这么多,跑起来很舒服。有时候,看到他在街上跑,还会有车主动停下来,问要不要载他一段。王金甫摆摆手,笑着告诉对方他在跑步。

王金甫回忆说,当时跑步的人并不多,所以别人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跑步还会有点诧异,了解情况后,则会给像他这样的跑步爱好者一个大拇指。

“那个时候的人,真的很单纯,也很好。”王金甫说。

比赛

苦练了8年才拿到资格

对北马来说,1989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那一年,北马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女子选手参赛。据报道,当时一共有19位女子选手参赛,朝鲜的文敬爱以2小时27分16秒夺冠。

对王金甫来说,1989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那一年,他第一次参加北马。然后,就再也没有间断过。算上2018年,他已经30次站上北马的赛道。

提起这个纪录,王金甫还说了一段小故事。2014年,他原计划报名参加全马,但因为名额没有搞定,最后差点没资格跑。好在,那一年还有半马可以参加,所以,他跑了北马生涯中唯一一次半马。巧合的是,当他跑完那次半马之后,北马就再也没有半马这个项目了。

虽然1989年才开始跑北马,但在北马诞生的1981年,25岁的王金甫从房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作为观众目睹了当时的盛况。

资料显示,首届北马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报名参赛。瑞典的谢尔·埃里克斯塔尔以2小时15分20秒夺冠,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由彭家政跑出,时间是2小时26分3秒。

王金甫说,看北马的观众太多了,而且非常热情,把整个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和普通观众看热闹不同,王金甫当时萌生了一个念头,啥时候我也可以去赛道上跑北马?

说到跑步,王金甫有一定的天赋。上学那会儿,他的万米成绩达到37分,在学校运动会上,1500米、3000米这些项目也频频拿奖。然而,北马1998年之前尚未对大众跑者开放报名,报名参赛对成绩的要求很高,男子选手必须在3小时以内才有资格。

所以,从萌生跑北马的念头到第一次站上北马赛道,王金甫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实现了梦想。

当时的北马,能够参赛是相当荣耀的一件事情。在王金甫眼里,那不仅代表北京,更代表中国。跑上北马后,王金甫在同事和朋友中间成了牛人。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牛人,首马却以被关门告终。

装备

7块钱排球鞋穿了又穿

循序渐进。这是王金甫的马拉松哲学。

对于如今马拉松的爆棚状态,他感到兴奋,但与此同时,他对很多人不经过刻苦训练就报名跑马感到不解。在他看来,这种人对待马拉松的态度,不仅对自己不负责,对家庭也不负责。

所以,在首马被关门之后,王金甫没有抱怨,也没有沮丧,而是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在他的北马生涯中,至少有5次跑进3小时。2017年,61岁的他还跑出3小时2分11秒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绩是2017年该年龄段全国第二好成绩。

如今,王金甫已是荣耀等身,在60岁至64岁年龄段,他保持着多项比赛纪录。

对于夸奖和赞扬,王金甫看得很淡。毕竟,在他的马拉松生涯里,他的很多经历,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没有经历过,甚至都无法想象。

王金甫刚开始跑马拉松那些年,整个国家的物质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不高,在北京木工机械厂工作的他,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他买不起太好的跑鞋,只能花7块钱买一双网眼排球鞋跑步。

现在的很多跑者,跑鞋不仅很贵,而且还会严格遵循跑量,到了一定的跑量,跑鞋就退役了。王金甫的女儿记得很清楚,她小时候,父亲特别珍惜跑鞋,如果跑鞋底子磨偏了,他还会找来工具,给鞋子加一层底子。

听着女儿回忆往事,王金甫笑了,“那个时候,有一双鞋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让王金甫记忆犹新的还是北马在工体起跑最后回到工体的那个年代。

那时,观众一如既往地热情,每次北马开跑,工体看台上坐满了人。在选手比赛时,组委会为了让观众不至于太无聊,还会请来运动员,有时候甚至是奥运冠军,在选手跑马拉松的两个多小时里,运动员嘉宾会在工体的球场里踢一场球或者来一场表演赛,为比赛助兴。

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北马再也回不去那个年代了,北马再也不可能在工体起跑并回到工体了。

改变

比赛之前饮食一定清淡

A0468,这是王金甫2018年北马的号码布。

跑了太多的马拉松,对于号码布,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也不会像很多选手那样收藏。前些日子,女儿抽时间整理了一下,把他的所有号码布装在了一个夹子里,把奖牌收集在了一起。

王金甫说,跑步和马拉松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和习惯。所以,他现在对于跑步和马拉松的态度就是享受。赛前,他不会刻意设立一个成绩目标,“用自己的节奏跑,跑高兴就好了。”

正因如此,当运动手表大行其道时,他依旧不为所动。

王金甫手上戴着一块电子表,那是女儿好几年前送给他的,但并不是运动手表,平时也就看看时间。

他对时间有着天然的本能感知。他刚开始跑马拉松那会儿,对于配速要求很严格,4分钟每公里,少一秒都得被关门。当时,他用步频和节奏去计时,而且相差不大。王金甫说,只要你训练多了、跑量够了,“你也能不用手表就能估算准确配速和用时。”

这是老一代马拉松爱好者的本事。但是,这不代表王金甫就不会与时俱进。

在电视转播日新月异,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王金甫最喜欢看马拉松比赛的直播,对于马拉松新闻也特别关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也改善了跑步装备。比如,以前的网眼排球鞋,现在已经更新换代成了各种专业跑鞋。女儿介绍说,北马组委会送了父亲一双专业的品牌跑鞋,但比赛当天到底穿哪一双鞋,他还没有想好。

另外,王金甫也开始研究科学饮食,尤其是如何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他都挺有讲究。平时,他还喜欢炖牛肉。但在赛前,他吃得比较清淡,饮食方面非常节制。

放到以前,这根本不可能的。王金甫回忆说,早些年跑北马时,根本就没有能量胶、功能饮料这些补给。如果选手要带喝的,得提前一天交给组委会检测,然后统一放到一起,每个人的瓶子上都贴着自己的名字。

影响

和女儿一起在北马奔跑

在北马赛道上,王金甫和几百个人一起跑过,也和几万人一起跑过。但平时,他更喜欢和跑团的人一起跑。

最近这几年,马拉松突然火爆起来。就拿北马来说,虽然每年的参赛选手只有3万人,但报名抽签的人数突破了10万。跑步的人多了,跑团也应运而生。王金甫和朋友一起建了个跑团,天坛公园成为他们的根据地。夏天,他们每天6时前集合热身。冬天,他们也会在6时30分前集合。只要公园一开门,他们的奔跑就开始了。

从年轻时一个人跑,到现在一群人跑,王金甫见证了中国马拉松的全面兴起,也见证了全民健身浪潮的奔腾。

王金甫影响了很多人。在他的跑团里,成员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有位朋友,两人多年来一起跑步、一起参加马拉松,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朋友做了一场手术,告别了跑步。可即便这样,在去无锡参加马拉松时,这位朋友还陪着他去了。

“我不能跑了,但我想看着你跑。这大概就是哥们儿吧。”王金甫说。

王金甫的家庭成员都特别热爱运动。哥哥打篮球,弟弟踢足球,他和妹妹喜欢跑步。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下一代很难不喜欢运动。女儿就在王金甫的影响下,站上了马拉松赛道。

小时候,王金甫就经常带着女儿去看马拉松。那年头,马拉松秩序册是个稀罕东西,小家伙拿着秩序册,而且说起马拉松头头是道,引得旁人啧啧称奇。后来,王金甫把女儿送去了田径队训练。他不是要女儿走专业道路,而是希望她有一个体育爱好,将来拥有健康的身体。

如今,女儿从事着与马拉松有关的工作,父女俩有时间也会在天坛公园一起跑步。父女情深,真的是羡煞旁人。

今年北马,王金甫和女儿同时站上了北马的赛道。因为膝盖有点小毛病,女儿过去一个月都没有训练,这让王金甫有点担心。他给了女儿一条北马锦囊:“小心点,千万不要逞能。”

■ 热词·马拉松

赛事迅猛发展 8年增长85倍

马拉松在中国并非一夜爆红。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北京、杭州、大连等地开始陆续举办马拉松赛事,但影响力十分有限。

本世纪初,中国内地每年大概会举办10场左右,北京、上海、大连、厦门举办的马拉松赛,并称中国4大马拉松赛,在跑者心中享有盛誉。

从2010年起,马拉松赛在国内开始趋热,以近乎每年倍增的速度增长。2010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与马拉松相关的路跑赛事只有13场,2011年增长到22场。到了2016年,这一数据已增至328场,2017年则暴增到惊人的1102场。

这1102场马拉松只是在中国田协注册的,还有大量民间商业机构举办的马拉松路跑赛事无法统计。短短8年,增长了近85倍,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是裂变式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爆炸”。

马拉松的火爆,不仅反映在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上,也表现在跑步相关产品市场的渐趋壮大。

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马拉松全国年度参赛人次近500万,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基本覆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赛事数量、参赛人数均有大幅提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带动马拉松运动产业快速发展,直接从业人口72万,间接从业人口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到70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0%。

目前,在中国田径协会备案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有191家,共有800多家企业赞助马拉松赛事。

■ 北马大事记

1981年 第一届北马举行,参赛选手不足百人

1984年 越来越多世界一流选手参加北马

1989年 第一次设立女子马拉松,19名女子选手参赛

1993年 中国男子选手第一次夺得冠军

1996年 第一次设立10公里跑,762人参加这项比赛

1998年 第一次向大众开放报名,加设半程马拉松、10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

1999年 时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3.8万名选手报名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之最

2000年 除了男女全程马拉松,还加设5公里和轮椅马拉松、轮椅半程马拉松等共12个项目

2003年 孙英杰以2小时19分39秒,创造女子赛事纪录

2005年 冠军选手错跟转播车线路少跑了约800米,组委会保留其名次,但取消比赛成绩

2013年 埃塞俄比亚男子选手创造新的赛事纪录,成绩为2小时7分13秒

2014年 埃塞俄比亚女选手打破中国女选手保持的22连冠,半程马拉松第一次出现抽签

2015年 取消半程马拉松

2018年 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肖万里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良乡大众4s店史,良乡上汽大众4s店电话号码查询,良乡大众4s店电话号码,良乡大众4s店,良乡大众健身馆”边界阅读